杭州综合试验站
1 品种的选择
品种间经济性状相近时,优先选不裂果或裂果轻的品种。在南方早玉、乍娜、优无核、巨星、里扎马特、绯红、布朗无核、香妃、黑大粒、奥古斯特等品种易裂果。
2 简易避雨设施结合田间覆膜
覆膜加简易避雨设施不仅控制根系吸收过多水分,而且避免了叶、果吸收过多水分,因而降低裂果的发生。
简易避雨设施栽培(即萌芽前覆棚膜至采收后揭膜),果实成熟前15至30天,畦沟内覆膜盖排水于园外。
3 限根栽培
通过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可克服严重的裂果问题,主要原因是控制了根系的恣意生长,能够及时控制肥水,不存在由于梅雨期间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变化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4 加强管理
4.1 地上部管理
(1)花果管理:①疏花疏果:果粒紧密型的品种要拉长花序,花穗整形、疏花、疏果,避免果穗长得过于紧密和相互挤压,在花前一周,有籽栽培的剪去副穗和主穗部分小穗,以及主穗长的1/4-1/5的穗尖,无核化栽培的留穗尖 4-7cm,并在果粒黄豆大小时疏果,留果量60-80粒左右。②合理确定负载量:有籽栽培的品种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值保持在3-4:1,无核化栽培的品种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值保持在1-1.2:1,欧亚种产量控制在1000-1250kg/667m2,欧美杂交种产量控制在1250-1500kg/667m2。③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吡效隆从2-3次减少至1次,浓度从10mg/kg减少至3-5mg/kg,赤霉素浓度不超过50mg/kg,一般15-30mg/kg。④套袋:可以有效防止果粒吸水,减少花端裂果十分有效。疏果后即可套袋,套袋前果穗全面喷一次杀菌剂。
(2)枝蔓管理: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对大叶型的品种,采用单十字飞鸟型架或双十字V型架的新梢间距25cm,对中小叶型的品种新梢间距则减少至20cm 左右,保持架面通风透光,并将剪后枝叶带出园外深埋,减少病菌来源。
(3)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果粒因黑痘病、晚腐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危害后,病果皮木栓化而失去弹性,硬核期后因土壤干湿变化剧烈而引起裂果。红蜘蛛等虫危害后,果面形成褐色锈斑,多从茎端纵裂。
①物理防治:秋冬清园:葡萄几种主病虫害主要潜伏在病枝(蔓)、病叶、病果上、老皮缝内和根颈附近表土内越冬。通过秋冬季认真清园,杀灭大量病原菌和越冬虫、卵,防治效果显著。葡萄采摘结束后,及时清理留在树上和落在地上的残果、袋,剪除病虫枝和无效枝,移至园外烧毁。秋季扫除落叶并烧毁,同时结合施基肥,进行全园深翻,把园地面残叶、枝等翻入土中,可杀灭一部分越冬病原菌和越冬害虫。冬季修剪时,将病虫枝,残果(包括2-3次果)全部剪除烧毁;同时剥老翘皮,以减少越冬病原菌和螨类、蚧类害虫。削除路边杂草,以杀灭在杂草中越冬的害虫。②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和杀灭害虫。根据南方大棚葡萄栽培经验,按葡萄不同物候期进行防病治虫:首先重点做好在落叶清园后或冬翻后、葡萄芽绒球期,地面和芽喷铲除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强力清园剂(浓度:25ml/桶 ),对防治黑痘病效果好。如果葡萄园内有套作的,必须先用塑膜盖好作物,药液不能直接喷到作物上,否则作物枯萎,也不能食用。其次开花前至座果期,重点防治在黑痘病、白粉病,兼治蚧壳虫、透翅蛾等虫害。座果后至采收结束:重点防治白腐病,兼防白粉病、霜霉病和红蜘蛛等病虫害。揭除顶膜后至落叶前:重点防治霜霉病等。
4.2 地下部分管理
(1)择地建园与土壤改良:选择土层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建园。通透不良、易板结的粘土宜深翻、增施有机肥等。修好水渠,做到能灌能排。
(2)合理施肥:采果后结合秋耕,每667m2施优质商品有机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150Kg。追肥要注意氮肥、磷肥、钾肥的配合使用,开花前以氮肥为主,开花后磷肥、钾肥为主,特别是雨季更应减少氮肥用量。在座果后可每隔15天结合喷药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因钾素供应充足,果实内能获得较多的养分,可减缓水分增加引起的膨压变化,从而可降低裂果率。
(3)应用保水剂:保水剂能在雨季吸收水份,干旱时又能将吸收的水份逐步释放,缓冲了由于天气突然高温干旱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果实不易突然停止生长,葡萄裂果也减轻。据王秋南等报道,9月底至10月初,亩施保水剂9kg,葡萄裂果可控制在5%左右,而对照区达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