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跃进 张剑侠
1.母本的选择
母本基因型对胚的发生、发育和成苗起关键作用。只有发育到球型期以后的胚容易挽救成活。虽然假单性结实型无核品种易形成合子胚,但不同品种胚珠发育进程和程度是有一定差异的。已有的研究表明,只有发育到球形期以后的胚才容易挽救成活,因此母本胚的可挽救性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不宜采用胚过早发生败育的品种,如‘无核白’、‘Himrod’等。其次,不宜采取可挽救性差的品种,Ponce等(2000)研究认为‘奇妙无核’、‘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优无核’等成苗率低于5%,因此不宜用作母本材料;Nicole等(2006)研究表明,‘Ruby
Seedless’、‘Red Seedless’可获68%和40%的胚发育率,而‘Superior’和‘Black
Seedless’仅为30%。现有的研究表明,成苗率较高的品种如‘红宝石无核’、‘波尔来特’、‘奥兰多无核’、‘红脸无核’、‘底来特’、‘黎明无核’、‘京早晶’、‘京早白’等适宜用作母本。
2.父本的选择
杂交父本也对胚挽救有影响。通常用无核性状传递能力强的品种如无核白、无核黑,或以起源于无核白、无核黑的品种或品系作父本,以提高杂交后代无核性状的比例。在选择杂交父本时除保证无核性状外,其他优良性状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如抗病性、抗寒性等。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以其独特的抗病虫性一直受到重视,但由于圆叶葡萄(2n = 40)和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2n = 38)染色体数不同,杂交不易亲和,很难获得杂种。Ramming(1990)报道,利用欧亚种无核葡萄品种与圆叶葡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了20株杂种苗,经同工酶鉴定及植物形态分析,证明有19株为亚属间杂种苗。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抗病抗逆性强,且与欧亚种无核葡萄同属真葡萄亚属,亲和性强,近年来本项目组采用中国野生葡萄作父本与无核葡萄杂交,借助胚挽救技术,已选出抗病无核葡萄新品种秦红无核(爱莫无核×蘡薁葡萄)。但是,由于中国野生葡萄多数为雌雄异株(仅有个别种的个别株系为两性花),在利用中国野生葡萄为父本杂交进行胚挽救育种时,出现有一些组合的F1代部分雄株或果穗上果粒极少的现象,这涉及到葡萄杂交亲本花型遗传的问题,也说明了并非所有的中国野生葡萄都适宜作父本。前期的研究表明,采用欧亚种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交F1代优株作父本,优于以中国野生葡萄作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