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
王海波 刘凤之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王志强 魏长存
1 硒元素的保健功能
硒是人体生命之源,素有“生命元素”之美称。硒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人类发育成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能杀灭各种超级微生物,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止危险病毒的蔓延;它能帮助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减缓血凝结,减少血液凝块,维持心脏正常运转,使心律不齐恢复正常;它能增强肝脏活性,加速排毒,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心理和精神失常特别是低血糖;它能预防传染病,减少由自身免疫疾病引发的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硒还参与肝功能与肌肉代谢,能增强创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促进创伤的愈合;硒能保护视力,预防白内障发生,能够抑制眼晶体的过氧化损伤;它具有抗氧化,延长细胞老化,防衰老的独特功能。硒与锌、铜及维生素E、C、A和胡萝卜素协同作用,抗氧化效力要高几百几千倍,在肌体抗氧化体系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缺硒可导致人体出现四十多种疾病的发生。1979年1月国际生物化学学术讨论会上,美国生物学家指出“已有足够数据说明硒能降低癌症发病率”。据国家医疗部门调查,我国8省24个地区严重缺硒,该类地区癌症发病率呈最高值。我国几大著名的长寿地区都处在富硒带上,同时华中工学院对百岁老人的血样调查发现:90-100老人的血样硒含量正常超出35岁青壮年人的血样硒含量,可见硒能使人长寿。
2 富硒葡萄生产的意义
硒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各国根据本国自身的情况都制定了硒营养的推荐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入量为50-200微克/天。
人体中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硒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硒的摄入量。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土壤含硒量在0.6毫克/千克以下,就属于贫硒土壤,我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全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其中包括华北地区的京、津、冀等省市,华东地区的苏、浙、沪等省市。这些区域的食物硒含量均不能满足人体需要,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微克相距甚远。
研究证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较无机硒高,毒性比无机硒小。因此,利用植物对硒的生物转化作用,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己成为当前栽培学和保健食品研究领中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东北区栽培岗位从2008年开始开展富硒葡萄果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经多年研究攻关,根据葡萄对硒元素的吸收运转规律,研发出含氨基酸硒的富硒果树叶面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 1
0199145.0,生产批号:农肥(2011)临字5298号),并制定出富硒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3 富硒葡萄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多年多点的示范应用效果表明,自盛花期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富硒叶面肥,可显著改善葡萄的叶片质量,表现为叶片增厚,比叶重增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栅海比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果肉硒含量达0.02-0.05mg/kg、是普通葡萄果肉硒含量的30-80倍,果粒大小、单粒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SOD酶活性明显增加,使果粒表面光洁度明显提高,并显著提高果实成熟的一致性;显著提高葡萄枝条的成熟度,改善葡萄植株的越冬性;同时显著提高叶片的抗病性。
4 富硒葡萄生产的技术要点
花前10天和2-3天各喷施1次600-800倍的含氨基酸硼的氨基酸2号叶面肥,以提高座果率。(1)套袋栽培:盛花期至幼果发育期套袋前每5-10天喷施1次600-800倍的含氨基酸硒的氨基酸6号叶面肥,共喷施4次。果实套袋后喷施2次600-800倍的含氨基酸硒的氨基酸6号叶面肥,每10天1次。果实摘袋后至果实采收前10-15天结束,每5-10天喷施1次600-800倍的含氨基酸硒的氨基酸6号叶面肥,共喷施2次。(2)无袋栽培:从坐果期始每隔10-15天喷施1次600-800倍的含氨基酸硒的氨基酸6号叶面肥,直至果实采收前10-15天停止,共喷施6-8次。
5 富硒葡萄生产的注意事项
(1)如与农药混用需实验,置于阴凉干燥且儿童触摸不到处保存。
(2)叶面肥需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3:00以后喷施,避免肥害发生并提高吸收利用效率。
(3)喷施浓度以600-800倍且叶片不滴水为宜。
左边采取富硒葡萄生产技术效果,右边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