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综合试验站
李道德 吕中伟 王鹏
葡萄是属于特别喜欢光线、对土肥水反应极为敏感、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营养价值相当高的一种多年生果树。由于葡萄的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各地发展葡萄的势头十分猛烈。但,葡萄苗木价格昂贵,果品市场竞争剧烈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样是葡萄,有的1kg仅卖2元多,有的就卖到100多元(一般的打工者,1天的工资仅能买1kg葡萄!)。环视河南葡萄市场,多数葡萄1kg价格为4~6元,巨峰葡萄在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的批发价为2.6元/kg,无核肉脆的夏黑葡萄价格多在12~14元/kg,从外地运进来的红地球葡萄价格为10~12元/kg。但有些葡萄园的夏黑葡萄、金手指葡萄1kg价格却高达40多元、100多元。
近年以来,对河南省一些葡萄园的生产经济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经营方式落后外,产量过高、品质低劣是造成葡萄价格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进行葡萄生产除必须注意选择优良品种外,更有必要提高品质,“控产提质”应是今后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栽培理念。
“控产提质”的关键就是“宜稀不宜稠”。什么是“宜稀不宜稠”?有两点,一是,葡萄树上的新梢和果穗的负载量“宜稀不宜稠”;二是,葡萄栽植的密度”宜稀不宜稠”。
1 葡萄新梢和果穗的负载量“宜稀不宜稠”
(1)葡萄新梢过稠和果穗的负载量过高后的不良表现
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凡是架面新梢分布较稀处的葡萄穗,不仅开花好、坐果率高,而且浆果着色早、着色浓、果粉厚、含糖量高。而架面枝叶稠密、果穗负载量过大的葡萄树,有的虽花序不少,但开花后坐果率低,有的灰霉病严重。经过增加喷药次数,病害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又增施了大量的肥料,果粒也可增大,但浆果迟迟不能上色和增糖,即使用了“增色剂”也无济于事。2014年夏季比较干旱,后来又下了几场雨,在园中凡枝叶较稠、挂果较稠的葡萄,浆果着色均差,几乎每穗葡萄上均有裂果;而相反,枝叶较稀、挂果较稀、着色好的葡萄穗,就没有此现象(此现象在魏可、圣诞玫瑰、巨玫瑰、夏黑等品种上均可看到)。
(2)适宜的新梢密度和果穗负载量
葡萄新梢和果穗负载量的确定应根据葡萄品种的生长势、坐果率、果穗大小、葡萄园管理水平和架面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合理的新梢间距应保持在12~15cm。而留花序的多少,可以本着“强梢留二穗、中庸梢留一穗、弱梢一穗不留”的原则。对于果穗特别大的(如红地球)或比较易裂果的葡萄品种(如乍娜),应强调梢果比,即每留一穗果,应有1.5~2条新梢才行。最终,应使葡萄产量保持在1250~2000kg/667m2范围内。
2 葡萄栽植的密度“宜稀不宜稠”
(1)葡萄增产因子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人们往往采取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的办法来实现。行距窄,株距密,667m2栽植葡萄数百株,甚至上千株!其实这是一种误解!667m2葡萄的苗木成本竟达数千元之多,实在令人咋舌!葡萄树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依靠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除土肥水和架式条件外,它自身还有很多的增产因子,如单株剪留结果母枝数、留芽数、芽的萌发率、新梢的果枝率、每个结果新梢上平均有果穗数(结果系数)、果穗的大小(花蕾数)、开花后的坐果率、果粒重等,都可以使葡萄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
(2)葡萄栽植密度的建议
在河南省北中部地区新建葡萄园时,建议应采取“宽行密株”,即行距应宽些。以电杆式宽顶篱架栽培的葡萄为例,在瘠薄的沙地,行距不能小于3m,如在土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建园,行距则应达4m,株距可根据葡萄品种的长势强弱分别为0.8~1.5m,使667m2葡萄
的株数在111~278。
葡萄实行“宽行密株”的好处很多。第一,“宽行密株”能减少单位面积苗木投入;第二,宽行距更有利于葡萄架面的通风透光,提高葡萄的质量,实现“控产提质”;第三,宽行距有利于实行机械化,这是现代化葡萄生产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当前劳力紧张,人工工资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更有其实际意义;第四,宽行距可进行间作,实行“以短养长”,节省前期资金的投入。有的地方农户为了尽快地使葡萄取得高效益,往往在土质较好的耕地上栽种葡萄,这就更应该采取宽行距了。土质较好的耕地上,在葡萄的幼树期,可利用其宽的行距进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间作,这在一些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十多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不得不居安思危!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但耕地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正在逐年降低。据“百度”上有关资料,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0%。河南省既是我国人口大省,又是我国产粮的重要省份,更有必要提倡“发展果树生产上山、下滩、进沟、入院”以及进行果粮间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