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煤污病及其防治 [2014/11/4 12:40:49] 来源: 作者:Admin


病毒病防控

张尊平 董雅凤 范旭东 任芳 胡国君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叶霉病、腻斑病、油斑病。煤污病寄主范围广泛,在花木和果树上发生普遍,降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植株死亡。设施栽培的葡萄煤污病发生较重,该病主要为害葡萄叶片,有时也为害枝干和果实。严重时叶片和嫩枝表面覆满黑色烟煤状物,妨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其健康生长。

 

  1.煤污病症状

 

  煤污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特别是嫩叶,有时也危害果实及枝干。主要特征是在叶和嫩枝上形成黑色霉层,如煤烟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黑色小霉点、小斑点或小粉层,后渐增多,扩大成片,使叶面形成覆盖紧密的煤烟层,有的煤烟层用手能剥离,剥离后无任何斑痕,但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果实被侵染后,病菌在其表面产生小黑点,一般症状较轻。病害对寄主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二是影响枝条的正常发育,植株提早落叶,树势衰弱;三是影响果实外观,商品性下降。该病发生时常伴有蚜虫、蚧壳虫、粉虱等为害。

 


图1 葡萄煤污病症状

  

  2.煤污病病原

 

  引起煤污病的病原为多种腐生菌和寄生菌,常见的有性态病原为小煤炱菌和煤炱菌;常见的无性态病原为散播烟霉和枝孢霉。

 

  小煤炱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小煤炱菌目,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生于植物表面,附着枝伸人到细胞内吸收营养。煤炱菌属于子囊葡萄煤污病及其防治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主要以蚜虫、蚧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利用寄主叶片本身的分泌物。煤污病菌多以无性世代出现在病部,菌丝暗褐色,串珠状,匍匐于叶面,上面生有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形态多样,单胞、双胞或砖格状。分生孢子器直立,长棍棒状,长 280~455μm,宽 42~50μm,分生孢子器也有近球形的,直径 49~70μm。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叶、病枝等处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翌年孢子通过气流、风雨及蚜虫、粉虱、蚧壳虫等传播,并以这些害虫的分泌物、排泄物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为营养发育、繁殖。高温高湿、树枝徒长,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蚜虫、飞虱、介壳虫等害虫发生多的葡萄园,煤污病发生严重。暴雨对于煤污病菌有冲洗作用,能减轻病害。

 

  4.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不管是寄生性还是腐生性的煤污病,其为害程度均与环境光照、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因此,首先要注重农业防治。建园时要保持一定的株行距,避免过密栽植;修剪时,注意剪除过密枝叶以及交叉枝、重叠枝,使冠内通风、透光、不隐蔽;清除园中杂草,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及饼肥,少施氮肥,以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初期采取摘除病叶或用清水冲洗叶面霉层的方法,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冬季清除病叶,剪除病害枝条。

 

  (2)化学防治

 

  植物休眠期喷洒波美 3~5 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菌源,从而减轻煤污病的发生。腐生性煤污病的防治重点要做好蚜虫、介壳虫和粉虱等害虫的防治工作,使用杀虫剂要抓住害虫发生初期用药。防治蚧壳虫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波美1~2度石硫合剂等。防治粉虱可选用10%吡虫啉1500倍液,3%啶虫脒2000倍液。寄生性煤污病重点是要抑制病原发展,煤污病菌的菌丝是表生的,附着在表皮细胞上,常规使用的化学保护剂防治煤污病即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可选用退菌特800倍液加保湿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植物保护剂200~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