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10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知识
葡萄霜霉病 [2013/5/22 11:53:43]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及症状特点是什么?

    霜霉病在国内各葡萄产区分布很广,生长季节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生较重。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提早落叶,枝蔓不成熟,对产量及树势均有影响。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


    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半透明、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不一,常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色、干枯大斑。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干枯变褐,病叶易提早脱落。嫩梢、花梗、卷须、叶柄发病,与之相似,但病梢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

    幼果感病,病部呈灰绿色,并生有白色霉层。感病果粒后期皱缩脱落。有时感病的部分穗轴或整个果穗也会脱落。

二、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有何特点?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暖冬时也可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叶片内越冬。在主脉附近的叶肉病组织中越冬的菌量最多。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中能存活2年。翌年春天气温达11℃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即可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土壤湿度大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均有利霜霉病的发生。因此,降雨是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


    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要有雨水和雾露时才能进行。因此,春季和秋季的低温多雨的环境条件,均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葡萄不同的种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种葡萄高度感病,美洲葡萄、夏葡萄较少感病,圆叶葡萄、沙地葡萄、心叶葡萄较抗病。另外,果园地势低洼,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也易发病。

三、怎样防治葡萄霜霉病?

    防治葡萄霜霉病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奏效,具体措施如下:

    1. 选用抗病品种。通过杂交和嫁接尽可能的选用美洲系列的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洲亚种抗病。抗病品种有巨峰、康因尔、康苛、香槟等;较感病品种有龙眼、紫电霜、无核白、牛奶等;感病品种有玫瑰香、黑罕、罗马尼亚等。嫁接时选用抗病砧木。

    2. 加强葡萄园的管理,做到“三光、四无、六个字”。春、夏、秋季修剪病枝、病蔓、病叶为三光;树无病枝、枝无病叶、穗无病粒、地无病残,早期架下喷石灰水杀死病残体中病原物为四无;六个字则为:提、摘、绑、锄、排、施,分别是提高结果部位及棚架高度、摘心、主蔓斜绑、锄头掉园中的杂草、排水要好、适当增施磷钾肥。

    3. 喷药保护 铜制剂是防治霜霉病的良好药剂。在发病前,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可喷布1:0.7:200~240倍的波尔多液。抓住病菌初侵染的关键时期喷药,每隔半个月左右喷一次,连续3~5次,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均匀,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现病叶后喷布40%乙磷铝(疫霉灵) 200~3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锌霉膦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克菌丹400~500倍液,防效都很显著。每半月喷布1次棕色合剂(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200倍硫酸铜溶液),连喷3~5次,不仅能控制住霜霉病的发生,也能兼治白粉病、黑痘病、短须螨等。乙磷铝、瑞毒霉都是霜霉病的特效药,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棕色合剂交替使用。如与代森锌、克菌丹、代森锰锌混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用250倍瑞毒霉灌根,每株树用药液0.2千克,对霜霉病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他药剂如27.12%铜高尚300~400倍液、50%大生M45600倍液、78%科博500倍液、80%喷克700倍液、72%克露600~700倍液、30%绿得保400~500倍液等,都是防治霜霉病的理想药剂,并能兼治黑痘病、炭疽病等其它病害。


 

上一篇: 葡萄白粉病 下一篇: 葡萄毛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