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08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知识
葡萄白粉病 [2013/5/22 11:50:46]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一、葡萄白粉病发生状况如何?其症状特点是什么?

    葡萄白粉病发生比较普遍,流行年份对果实品质和产量往往造成很大损失。同时还影响枝条的生长发育及葡萄第二年的生长发育。

    白粉病病菌可侵染葡萄所有的绿色组织。叶片被害时,呈现大小不等的褪绿斑块,之后产生白色粉状物覆盖在病斑上,后期粉斑下的叶表面呈褐色花纹,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有时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为病原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幼叶感病后常皱缩、扭曲,且发育缓慢。穗轴感病后组织变脆、易断。

    幼果感病,果面布满白粉,果粒易枯萎脱落,有的果面出现黑褐色网状花纹。病果停止生长,畸形,果肉质地变硬、味酸,果粒易开裂引起腐烂。


葡萄白粉病病叶后期症状(示褐色花纹)


葡萄白粉病嫩枝和成熟枝条被害状(示褐色花纹)


葡萄白粉病果前期症




葡萄白粉病病果后期症状(示裂果)

二、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有何特点?

    葡萄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当年生绿色组织上,萌发并直接侵入寄主,进行初次侵染。病菌可以在6~32℃温度范围内生长,侵染和蔓延的适宜温度是20~27℃,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相对湿度较低时,分生孢子也可萌发。当气温在29~35℃时病害发展最快。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40%时适合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因此,高温闷热多云的天气最易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弱光和散射光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强光可抑制孢子的萌发。栽植过密、绑蔓摘心不及时、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一般美洲系葡萄及其杂交种表现抗病,欧洲系葡萄易感病。在主栽品种中,黑汉、佳里酿、亚力山大、白香蕉、金后等易感病;龙眼、鸡心、贝达较抗病。

三、葡萄白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什么?

    1. 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及时绑蔓、剪梢,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勿偏施氮肥;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蔓,并彻底清扫田园,减少菌源。

    2. 药剂防治:春天葡萄芽萌动后展叶前结合防治其它病害,一定要喷铲除剂:波美3度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混合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或200倍福美砷等,以铲除越冬病菌。于发病初期喷布1:0.5:200~240倍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倍液,或40%硫磺胶悬剂400~500倍液等,对白粉病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短须螨及介壳虫。

    白粉病对硫制剂敏感。因此,石硫合剂、硫磺胶悬剂、托布津、粉锈宁等都是防治该病的理想药剂。只要防治及时,都能控制住该病的发生蔓延。

    注意,对葡萄白粉病防治时,不要在花期喷药以免伤害鱼类,防止污染环境、水源、池塘等场所。

 

上一篇: 葡萄皮尔斯病 下一篇: 葡萄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