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癌病的为害状况及症状特征是什么?
根癌病又叫根头癌肿病,葡萄幼苗期及结果树均可被侵染,在葡萄根部、根颈部、主根和侧根的交界处及多年生枝蔓均可发生,一般不发生在茎蔓上。植株被侵染后,树势逐渐衰弱,生长渐趋缓慢,严重时枝蔓枯死。该病广泛分布在国内各葡萄产区,尤其以北方果园发生更为严重。该病由野生杆菌属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cms.(Smith et Towns.)Conn.)引起,该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症状特点:该病多发生在实生苗的根部、扦插苗的地下剪口、结果树的根颈部以及多年生枝蔓上,有时在一、二年生枝蔓上也有癌瘤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似愈伤组织状的近圆形的瘤状物,为乳白色,稍带绿色,直径在2~5毫米,表面较为光滑。随着瘤子的不断增大,颜色也由白色到绿色、淡褐色、直至褐色,表面也变得粗糙不平,内部组织质地逐渐变硬。瘤的数量由1~2个到数十个不等;瘤体的大小差异也很大。有时在较大的伤口附近,数十个至百余个癌瘤密集成片或环绕枝蔓一周。发病后期遇到阴雨天时腐烂发臭,并逐渐脱落。受病植株树势衰弱,新梢短、叶发黄、果实小、产量低、质量差,严重时树体或枝蔓干枯死亡。幼苗感病后生长缓慢、新梢细弱、植株矮小、树龄缩短。
葡萄根癌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该病以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随病残枝叶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存活2~3年,而单独在土壤中只能存活一年。病菌通过昆虫、雨水、灌溉水和修剪工具近距离传播,而苗木、砧木和接穗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菌从伤口侵入,刺激寄主细胞组织加速分裂和生长而形成肿瘤。潜育期一般为2~3个月或1年以上。该病发病时期较长,从5月至10月均能发生,6~8月份病瘤生长迅速,10月下旬停止生长。
一般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或沙土有利于此病发生,pH值5以下的酸性土壤很少发病。土壤湿度大,地温较高(22℃左右)的环境下易发生此病。此外,嫁接部位低、接口大、树苗定植前剪根和锄草施肥伤根等均能增加病菌侵入的机会。葡萄植株在遭受冻害之后,更能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北方埋土防寒地区的葡萄比不防寒地区的葡萄发病重。
怎样防治葡萄根癌病?
1、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砧木嫁接:较抗病品种如马林格尔、狮子眼、奈加拉、红玫瑰、黑莲子、莎巴珍珠等;白马奶、龙眼、无核白、保尔加尔、玫瑰香、金后感病。抗病砧木如河岸2号、6号、9号等。
2、加强田间管理、改良土壤:多施有机肥和绿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土壤酸度;对偏碱性土壤应适当施酸性肥料或有机肥料,使土壤呈微酸性,不利病菌生长;平地果园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抗病力。在葡萄冬季压蔓或早春出土前后喷布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另外预防早霜,可采用灌水、熏烟等措施。
3、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在葡萄园或苗圃中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收集病株远离葡萄园或苗圃集中烧毁;苗木出圃时严格检查,淘汰病苗;苗木定植前将嫁接口以下部位用1%硫酸铜液消毒5分钟,然后放入2%石灰水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中浸泡1~2分钟进行苗木消毒,以杀死附着根部的细菌。忌引进二年以上的“老头苗”。新定期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烧掉。
4、减少伤口:田间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机械伤和埋土防寒时所造成的扭伤以及要注意防治好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害虫造成的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的途径。
5、切除病瘤:当肿瘤长到黄豆粒大小时,马上进行刮治。可用锋利的刀将病瘤切除干净,直至露出无病的木质部,将切下的病组织集中烧毁。伤口涂上5~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石灰乳或1:2:50波尔多液等保护伤口,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及时挖除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彻底收拾残根并集中烧毁。必要时用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冰片12份混合涂在癌瘤表面及周围3厘米处,可杀死肿瘤表面细菌。
6、生物防治:国外利用放射野杆菌K84制剂浸根或插条处理,对癌肿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我国近年来采用土壤杆菌HCB-2菌株,防治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