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葡萄酒三分靠工艺,七分靠原料。”而对原料影响最大的当属风土。然而,风土可谓是最神秘的葡萄酒概念,总令人捉摸不透。而且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它是最神奇的葡萄酒概念也就不为过了。然而,究竟什么是风土呢?
1、什么是风土?
风 土一词译自法语词汇“terroir”,著名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在其撰写的《葡萄酒牛津辞典》(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中对此定义为“任意种植区自然环境的总和”。通常,人们理解的风土包括土壤类型、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光照条件、降水量、昼夜温差和微生物环 境等一切可能影响葡萄酒风格的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对葡萄的影响有时候非常微妙,有时候也会非常明显,通过细致的酿造过程,这些影响都可以转化到葡萄酒中,并以风味等形式被人们感知。当然,反过来,某些葡萄酒中特有的口感特征也为盲品时判断葡萄酒来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实际上,风土是一个特定产区具有的不可复制的特性,这是决定葡萄质量和葡萄酒风味的关键。正所谓没有得天独厚的风土,何来倾国倾城的美酒?说白了就是,世界 上任何一个风土合适的地方都可以酿造霞多丽(Chardonnay),但夏布利(Chablis)的霞多丽却是独一无二的,别的产区可以模仿,但永远无法 替代。
说到夏布利,就不得不提起勃艮第 ( Bourgogne )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产区比勃艮第更重视风土,就连葡萄酒分级也是以葡萄园划分。可见在勃艮第人眼里,风土高于一切。而说到勃艮第,就不得不提起勒桦酒庄 (Domaine Leroy)。酒庄所有者拉露?毕茨-勒桦(Lalou Bize-Leroy)在葡萄种植和酿造上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她不仅长年扎根于葡萄园,更是生物动力法的强烈拥护者,极其尊重葡萄园风土。虽然她生性孤 傲,但常以母亲哺育小孩的心态来对待葡萄园和葡萄树,对风土的痴迷程度可谓是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2、影响葡萄酒风格的 4 种主要风土因素
尽管上述自然因素都会对葡萄酒的风格产生作用,但大多数都包括在以下这 4 个因素中。无论种植技术和酿酒工艺如何变化,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葡萄酒的风格。
(1)气候
加州葡萄园长年缭绕的雾气
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宏观气候主要可以分为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这三类,这些在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基本都不会发生变化。通常,一个地区的 气候类型往往决定了适合种植的品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法国产区都有其特定的法定品种;即使是同一品种,来自凉爽气候的葡萄也会比温暖气候的葡萄酸度更 高。
不过,具体的微气候每年都有不同,这包括温度、日照、热量、湿度、降水量、雾气、风向、昼夜温差和大陆度(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之间的温差)等,甚至葡萄串是藏在叶片后还是直接暴露于光照下都会产生影响。
(2)土壤
葡萄树生存和发展所依附的水分和养分几乎都来自土壤,常见的土壤类型有沙质土壤、粘性土壤、砾石土壤、白垩土和板岩土壤等,它们所含有的养分、矿物质含量, 及其排水性/蓄水性、密度、稳定性、温湿度、土壤构成的复杂度甚至底层土壤的构成等都会影响葡萄树的生根发芽以及健康程度,当然还有最终出产的葡萄的味 道。
一般而言,不同地区适合葡萄种植的土壤类型会根据气候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凉爽的德国产区需要通过板岩土壤吸热来达到葡萄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干旱产区需要蓄水性良好的土壤等。当然,如果土壤中缺乏某种必须的营养物质,酒农也会考虑“对症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