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38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酒知识
50 元比 500 元葡萄酒酿造工艺差在哪里? [2016/3/21 11:13:30]   来源:搜狐时尚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标价 50 元,有的葡萄酒标价 500 元呢?一款酒竟然能差距数十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说:“因为品质有差异,品质高当然价格贵”。确实如此,葡萄酒品质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今天就来聊聊这“三分”工艺到底是怎么影响葡萄酒品质的。

 

  1、采摘方式不同

 

  葡萄酒酿造之前,要从葡萄园将葡萄采摘后运输到酒厂,再进行下一步的酿造。采摘方式不同,也决定着葡萄酒品质和成本有很大差异。

 

  

 

  (1)机器采摘:采摘速度快,成本较低,但会掺杂烂果、病果、不成熟果实和破碎的烂枝叶等,造成最终的葡萄酒有一些生青味、羽毛或动物的香气,以及部分粗糙劣质单宁(来源于破碎的葡萄酒梗和籽),影响最终的口感。通常 50 元的葡萄酒用机器采摘。

 

  

 

  (2)手工采摘:采摘速度慢,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高的欧美等国家。但好处是能剔除掉病果、烂果和不成熟的葡萄果实,得到最优质的葡萄原料,这样酿造出的葡萄酒香气纯正,不会掺杂劣质单宁,一般品质会较好。如勃艮第名庄罗曼尼康帝(DRC),在葡萄园进行颗粒采摘,同时在酒厂进行颗粒筛选。

 

  2、压榨程度不同

 

  葡萄酒压榨方式有手工压榨和气囊压榨,压寨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1)压榨程度轻:出汁率低,葡萄酒产量会降低,经济价值较差。

 

  (2)压榨程度适中:出汁率适中,葡萄酒经济价值适宜。

 

  (3)压榨程度高:出汁率高,但压破葡萄籽,造成劣质单宁进入葡萄酒中,从而增加葡萄酒口感粗造性。有时为了增加产量,50 元的葡萄酒通常压榨程度较高。

 

  3、浸渍时间不同

 

  葡萄采摘、除梗破碎后,就进入发酵罐中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葡萄酒颜色、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影响最终葡萄酒的品质。

 

  

 

  (1)浸渍时间短:经济成本低(不需要占据太多的发酵罐),但浸渍不出太多的色素、优质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导致最终的葡萄酒颜色较浅,口感不够醇厚饱满,相对单薄,且同时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50 元的葡萄酒通常浸渍时间短。

 

  (2)浸渍时间长:经济成本高,但浸渍的单宁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高,酿出的葡萄酒颜色深厚,香气浓郁复杂,单宁饱满,结构细腻优雅,层次较多。500 元及以上的葡萄酒通常浸渍时间较长,如一些顶级名庄,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浸渍时间可长达 3-4 个星期。

 

  4、发酵罐不同

 

  发酵罐的材质不同,不仅成本会不同,同时也会导致酿造的葡萄酒品质也有差异。

 

上一篇: 简单明了的葡萄酒分类知识 下一篇: 葡萄酒潜规则:想象版VS现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