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地建设规模的确定
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取决于葡萄酒厂的生产规模。如果葡萄酒厂设计的生产能力为年产葡萄酒1万吨,则需要建设年产1万吨葡萄酒的原料基地。确定这1万吨葡萄酒原料的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选定品种的产量限制。在我国,优良酿酒品种的亩产(667m2)一般在1000~1500kg左右,出汁率平均70%,受过去高产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仍要求较高的产量。因此,我们习惯上粗略的估算,每亩葡萄可生产1000kg葡萄酒,即生产1万吨葡萄酒需要建一万亩的葡萄园。而对于以生产白兰地为目标的酒厂来说,原料基地的面积还需要扩大6~8倍。这是因为真正的白兰地是以葡萄酒为原料,经蒸馏加工出来的产品,生产1升白兰地约需要9~10升葡萄酒。一般用于生产白兰地的品种如白玉霓、白羽等产量比较高,约2000kg。因此,年产1万吨白兰地需要建园0.33~O.4万公顷。由此可见,原料基地的建设规模完全取决于酒厂。酒厂应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产品种类和质量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基地建设总规模。
大酒厂的基地可能分布在多个地方,具体到一个基地的规模,几百亩是比较小的,为了便于管理,提高效益,其规模不应该太小。规模的确定应和酒厂有明确的文件,果农不能盲目自主决定。
2、选择品种类型的依据
酿酒品种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酒厂的葡萄酒产品类型。如果酒厂的生产目标是干红葡萄酒,就要种植适于酿制干红的蓝黑色品种;如果生产桃红酒,即可种植深色品种,也可种植红色品种;如果生产干白,除了种植白色品种,也可种植单宁含量低的红色、粉红色、灰色品种,如龙眼、琼瑶浆、灰彼诺等;生产起泡酒最好种植产气性能好的白色品种如霞多丽、白诗南,或果香型的红色品种如黑彼诺,而不适于种植赤霞珠这类单宁含量高的品种。如果酒厂同时生产几个酒种,则要根据产品类型和比例来选择葡萄品种类型和比例。总之,一定要在充分了解酒厂酒种类型和生产意图的基础上。由酒厂来确定研究品种类型。
酒厂确定产品类型的依据,一方面是市场,既要考虑到市场流行和发展趋势。也要考虑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赶时髦;二是要切实搞清楚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应于这些条件的品种产品,如在夏季湿热多水的内陆地区,不适合选择生产欧亚种的高档干红和干白酒,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甚至是杂交种,用来生产普通佐餐酒或白兰地。
3、如何确定酿酒葡萄品种组合?
确定品种组合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选择品种的依据:第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较适应的品种;第二,根据酒厂的产品定位,选择尽可能典型的品种;第三,品种间能优势互补,达到整体协调,产、质平衡。
当地的生态条件主要是光照、积温、降水及其分布,是选择品种成熟期和品种组合的重要依据。如果当地从葡萄萌芽到果实成熟的活动积温(10℃以上的温度累加值)少于2700℃,只能种植早熟品种;如果活动积温在2700~3200℃之间可考虑中熟品种;活动积温大于3200℃能够种植晚熟品种。极晚熟品种则需要大于3500℃的活动积温。但在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降雨尤其是果实成熟季节降雨量的分布是左右品种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生长季节短的北方,或雨旱季分明的地方, 如云南有些地方2~6月份为旱季,则适于选择成熟期中及早的一组品种如法国兰、黑彼诺、佳美及梅鹿辄等。在生长季节长、秋季光照好的地区如环渤海湾地区,则宜选择中晚熟及晚熟品种,如赤霞珠、宝石、蛇龙珠、佳利酿等。中早熟品种正赶上在雨季和高温时成熟,往往着色差,感病重。在夏秋多雨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则应选择整体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而避免选择黑彼诺、雷司令这类极感病品种。因此,对当地生态条件的充分了解和对品种特性的充分了解是选择品种组合的关键。即使在生态条件较优越的地区也要考虑到各种灾害不利因素,种植l~2个保险品种,因而一个类型的品种组合不宜过于单一,以3~4个品种较妥。
酒厂的产品定位直接影响到品种选择。产品的定位要考虑到基地的生态条件,也要考虑到酒厂的经济能力及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果原料基地生态条件优越,酒厂有实力,而将产品定位于高档可陈酿型干红,则可种植解百纳为主的品种;若酒厂资金周转困难,缺乏陈酿设备,也清一色地种植赤霞珠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应选择果香型为主的品种;如果酒厂想生产赶季节的鲜销型酒,即酿造当年的11月份能上市的新酒,则应选择成熟快、果香浓的干红、桃红品种如西拉、佳美、神索等,而不适宜种植单宁浓重的品种系列;如果酒厂不具备生产高档酒的条件,不妨定位于中低档酒,面对普通消费者,此时可选择习性粗放的品种如宝石、桑娇维蹇、佳利酿等品种组合中的优势互补既有产量因素又有质量因素,例如选定以梅鹿辄为主栽品种,考虑到该品种在花期低温阴雨时易落花落果,则需要配合几个无此缺点的品种如宝石、桑娇维蹇等以弥补可能的产量损失;如果选定以赤霞珠为主栽品种,考虑到该品种单宁高、酒成熟慢,则配合几个酒体柔和,成熟快的品种。因此,品种间应在香气、酸度、颜色等质量方面达到互补,在抗逆性、产量上得到互补,从而实现最佳组合。法国的品种、酒种区域化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四)法国葡萄品种、酒种区域化结构特征
法国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受到法国专门机构如ONIVIN、INAO及欧共体的控制,法规多如牛毛,大到指令各地今年要拔掉多少葡萄、可新种多少面积并用于生产什么档次的酒,小到具体一块地上用什么品种、什么架式、怎样修剪、多高的产量、可产什么档次的酒等等都十分详尽。全法国种植的酿酒品种约140多个,有14个产区,各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种结构。
1、法国葡萄面积最大的产区是南方朗格多克-鲁西雍产区(Languedoc-Roussillon),典型地中海夏干气候,阳光充足,酿酒不用加糖,是世界最大的红葡萄酒产区。其传统品种包括佳利酿、神索、歌海娜、西拉、马卡伯、小白玫瑰、爱兰梦等。前些年由于拔除了很多爱兰梦和佳利酿,政府允许增种一些改良品种如梅鹿辄、霞多丽、赤霞珠、卡拉道克等。该区过去以产中低档佐餐红酒为主,兼产甜酒,近年重点抓质量,尤其以单品种酒作为优势、竞争国内外中档酒市场。我国从法国进口的散装酒大多来自该地。
2、波尔多(Bordeaux)是第二大产区,以产高档解百纳型干红而闻名,红色品种为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味儿多和高特。白色品种以蹇美容、索味浓、妙士卡代为主,干白产量不多,而利口酒极佳。
3、波尔多的北部是著名的高涅克产区,近十万公顷的白玉霓。酿造出了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等著名的干邑白兰地酒。近年由于白兰地市场萎缩,单一品种的弊端显露出来,开始发展其他酒。
4、位于最北部的香巴尼产区,主栽霞多丽、白山坡和黑彼诺三个品种,主要生产著名的香槟酒和霞多丽干白。
5、香巴尼的南邻布尔高涅产区,主栽黑彼诺、霞多丽、阿利哥特等,以产黑彼诺高档干红而闻名。
6、与布尔高涅接壤的勃若莱产区则主栽佳美1个品种,北部生产佳美陈酿酒,南部则生产佳美鲜酒,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便轰轰烈烈地上市,成为一道风景。
7、罗纳河产区近年由于其主栽品种西拉的走红而渐闻名于世,除了西拉干红、桃红外,其白色品种维欧妮、玛萨、胡桑也引起人们的重视。
8、位于东北角的阿尔萨斯产区主栽品种为雷司令、西万尼、灰彼诺、白彼诺和琼瑶浆,以雷司令干白出名,其雷司令品种法国其他任何产区都不得栽种。
9、其他产区像卢瓦尔河谷产区的白诗南,普罗旺斯的梦思特,汝拉和萨瓦山区的萨瓦年、阿代斯,科西嘉岛的桑娇维赛、维芒帝若,西南地区的哥伦白、黑单宁、大芒森、小芒森等等,都各具有十分典型的地方特色。正是这种各具特色的品种、酒种结构,造就了法国葡萄和葡萄酒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使其在国内具有百花齐放,百家繁荣的景象,避免了在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层次上的激烈竞争。而面对国外不同的消费市场,又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占一方。法国葡萄、葡萄酒生产的这种合理布局和法规建设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