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历史文化
“胡姬押酒劝客尝”:梳理葡萄酒流入中国来龙去脉,为何盛行于唐 [2021/6/24 13:25:18]   来源:互联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早在唐朝时期便已兴盛,不仅仅只是做为皇室宫廷的御酒,更多的是在大街小巷的酒肆中传播,虽昂贵,但却也可以算得上普通百姓可以喝的佳酿。

  

  葡萄美酒最初并非产自中国,也不是唐代才开始拥有,早在汉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回来的时候就顺便将这种可以用来种植葡萄的葡萄种子带了回来,之后更是在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丝绸之路上把葡萄酒作为重要的饮品交易物资,产自西域的葡萄酒便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华大地。

  

  最开始的葡萄酒仅仅只有贵族才喝的起,因为只有丝绸之路上的交易才可获得,价格昂贵。但到了唐朝,随着唐朝的强盛,前后灭了东西两大突厥部落,统治下的领域版图漠北和阿姆河以西的地区之后。

  

  盛产葡萄酒的西域地区就成为了大唐疆域的一部分,使得往来交通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让更多的大唐人喜欢上了这个晶莹剔透的西方尤物。

  

  当葡萄美酒遇到了盛世唐朝

  

  自葡萄酒汉朝传入中原起,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等待,终于在唐朝的时候迎来了第一次发展机遇,不得不说,盛世唐朝给了葡萄美酒传遍天下的经济政治基础,而葡萄美酒也增添了后世之人对于一千多年前那个盛唐时期的好奇与幻想。

  

  唐朝统治盛产葡萄酒的区域将近三百年,期间一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不断的往来,使得葡萄美酒和酿酒工艺都传入关中地区,再加上盛唐的骄傲没有了禁酒令,使得酒文化真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古人好酒会诗着不在少数,饮酒作诗更是盛唐时期的人休闲娱乐的常见方式,特别是对于葡萄酒更是情有独钟,为葡萄酒作诗着更不再少数。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行》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种种诗篇数不胜数。

  

  不仅仅文人雅士,王宫贵族爱喝,市井之家的市民同样喜爱这红彤彤的杯中之物。流传在长安街头的各种胡姬当壚的葡萄酒肆更是得到大批的民间粉丝,不仅葡萄酒珍馐美味,更有这美艳动人的胡姬倒酒,这也难免会广受民间百姓特别是诗人墨客的喜爱。

  

  盛唐不仅仅国力强大,百姓也富裕安康,安居乐业的同时也有财富和精力去休闲娱乐,因此恰逢其时的葡萄美酒才得到众人的喜爱,如果换了一个朝代也许葡萄美酒也还是只能做为宫廷中的佳酿,而不能成为日常百姓的饮品。因此,当葡萄美酒遇到了盛世唐朝,便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贵族圈的葡萄酒文化

  

  关于葡萄酒工艺传入唐朝的过程有个小小的历史趣闻,太宗皇帝在攻打完东西突厥,将西域版图纳入唐朝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些葡萄酒的种子种在了宫廷之中,并且为了葡萄酒更加美味太宗皇帝亲自尝试将酒曲加入葡萄果酿之中,之后这种方法便得以流传下来。随是传闻,不过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葡萄美酒的美味诱惑是皇帝也阻挡不住的。

  

  唐朝的时候喜欢喝葡萄酒的皇帝不止太宗皇帝一个,在他以后的各个皇帝和妃子都是葡萄酒的忠实粉丝。因为葡萄酒酒精度数不高,所以及时是一些女子也爱喝,加上唐朝文化开放,对于女子喝酒不仅不会阻止,反而觉得有着别样的趣味。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贵妃醉酒”,这首在后世盛行的曲子描绘的便是杨贵妃醉酒,唐明皇对杨贵妃酒后的醉颜妆容做过宠溺的评价“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而”,这样的宠溺放到现代来也会被奉成经典的情话吧。

  

  谈起唐朝贵族圈的葡萄酒当然离不开“斗酒诗百篇”的酒仙李白了,李白也极爱饮酒,对于葡萄酒更是情有独钟,饮酒之后张口就来的李白把黄鹤楼前的涛涛江水比做从天而降的葡萄美酒,恨不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整天泡到葡萄美酒的世界里才是最好。

  

  李白爱酒,整个长安城都知道。杨贵妃因为李白的依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而鳯颜大悦,于是酌西凉州葡萄酒,尽管这是一份对李白的赏赐,但不难看出来葡萄美酒早已成了唐朝贵族圈都喜爱并且长饮的饮品。

  

  边塞的夜光酒杯

  

  葡萄酒是从西域传入长安,最先经过的地方便是西域边塞地区,不仅长安的士族百姓对这独特的觥筹交错之物十分喜爱,连慷慨激昂的边塞男儿也不能抵挡这美酒的诱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便是出自边塞地区的凉州,这首诗后两句便是有名的军旅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不仅仅是一个前线城市,更是一个以葡萄种植和酿造而闻名的城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便是产自凉州,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古时候行军打仗是一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可能被人取走的活,因此大多数的将士和内地的文人骚客不同,他们喜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喜欢畅饮狂饮,特别是胜利之后的论功行赏时,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到什么时候,所以只求此刻痛快。

  

  葡萄美酒因为色泽艳红,放入杯中如同人血一般,加上确实美味,所以很得将士喜欢,凡是畅饮必首选葡萄美酒。这也是为何很多军旅题材的诗集中会出现很多美酒的原因所在。

  

  葡萄美酒本是休闲娱乐的饮品,但是边塞的风光却让他有了不一样的颜色,酒色如血,大漠悲歌,葡萄美酒把它独特的味道带给了大唐边塞的将士们,组成了一幅独特的边塞饮酒图。

  

  葡萄美酒与百姓生活

  

  不仅仅是贵族圈和边塞地区,葡萄酒和葡萄也同样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贵族圈中杨贵妃引领女性饮酒之风外,在民间当中同样有着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

  

  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流连于胡姬酒肆之中的不仅仅是男性,而往往都是男女混坐,共同畅饮。这是独属于盛唐时期的局面,男女皆为往来宾客,共饮葡萄美酒。“胡姬压酒劝客尝”更是对这种独特的日常现象的真实写照。

  

  葡萄美酒的影响之深不仅仅体现在喝酒的层面上,对于人们的日常审美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唐朝时期流行的“酒晕状”,因为唐代女性也可以饮酒,喝完葡萄酒后的女性双侧脸颊微红,如同涂了一摸胭脂红一样,就这样随着女性对于葡萄美酒的喜爱。

  

  这种酒后微醺的红色渐渐的变成了女性平常用来化妆的妆容,这也从侧面看出来葡萄酒对唐朝影响之深和独属于唐朝的葡萄酒文化。

  

  酒文化催生的工艺进步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的唐朝怎么只会品尝葡萄酒而没有对葡萄酒的酿造技巧进行改进呢?这是不可能的。

  

  正式葡萄酒得到了整个唐朝从上至下的一致欢迎,在唐朝的几百年间不论是葡萄产量还是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亦或者盛放葡萄美酒的酒具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进,这也是唐朝葡萄酒文化繁荣的一个历史见证。

  

  对于葡萄美酒的酿造技艺上至皇宫大臣下至酒肆店家都有所研究,除了唐太宗外,另外一名在唐朝官场富有盛名的大臣同样沉迷其中,就是魏征,魏征不仅爱研究学习酿酒工艺,更是亲自尝试,所酿的葡萄美酒更是被唐太宗称赞。

  

  人们对葡萄美酒的狂热促进了葡萄产地的极具增多,产量的大幅增加和栽培技术的提升为满足市场提供了基础的同时,也对酿造工艺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酿造工人投入到研究更高品质的酿造工艺中去,使得原本来自西域的自然发酵法得到代替,新的酿造技艺应运而生。

  

  同时对于盛放葡萄美酒的酒具挑剔的唐朝人也提出了要求,无美器不得配美酒,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其中一种,是玉石经过雕琢而成的饮具。

  

  结语:

  

  从西域而来的葡萄美酒得到了皇宫贵族、边塞将士、市井百姓的共同喜爱,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手中,葡萄美酒都绽放了不一样的光芒。葡萄美酒遇到了盛唐,沉寂近千年的美酒焕发出了无限的色彩与光芒,这是葡萄酒的幸事,也是盛唐的幸事。

  

  它自丝绸之路而来,在辉宏的盛唐时代催生出来了独属于唐朝的葡萄酒文化,有热爱,有传承,有发展,同样也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