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58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历史文化
葡萄酒是舶来品吗?其实在唐诗中早有记载 [2019/12/2 9:58:27]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当时的国力强盛,疆土辽阔,很多诗人都有从军或者在军中生活的经历,所以出现了很多边塞诗,而且气势超凡。

 

  即使是在盛唐时期,能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这样豪气诗句的人,也只有洒脱的王翰了。

 

  王翰的诗句能流传下来的很少,但精不在多,只要有这首《凉州词》就足以了。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诗虽不难理解,但会有人质疑,葡萄酒不是在近代才流传到中国吗?王翰诗里的葡萄酒和现在的葡萄酒是一回事吗?

 

  其实葡萄酒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产品。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农作物像西红柿,洋白菜这样,逐渐进入到中国,但葡萄却原产于中国,或者至少是原产国之一。

 

  中国古代曾将葡萄叫做“蒲陶”、“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被叫做“蒲萄酒”等。

 

  据考古资料显示,大概五千年前,湖南,浙江省等地就有了种植葡萄的记载。

 

  在秦汉时期,葡萄酒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到了唐朝,中原地区开始大规模的种植葡萄,葡萄酒也空前盛行。

 

  唐代以后,宋、元代的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已经由西北地区的甘肃省,青海省等,发展到了华北地区的山西省,河南省一带。

 

  到了近代时期,随着酒类发展的不断壮大,而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又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断层,所以给人以葡萄酒是“舶来品”的错觉。

 

  不止王翰,唐代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葡萄酒的诗句。

 

  如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在《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诗中写道“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qíng)。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

 

  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提到“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

 

  在《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的诗句。

 

  唐朝诗人王绩是一个好酒的人,同时也是很会品酒的人,他写的一首劝酒诗中,提到了葡萄酒。

 

  诗中写道: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就是要喝光杯中的葡萄酒,一醉方休!否则分别后,他日再相见,再喝一样的酒就没意思了。

 

  过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

 

  唐代:王绩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说到酒,就不得不提诗仙李白了,他关于酒的诗词多的数不胜数。其中有一首诗写出了他对酒的钟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葡萄酒在当时的风靡程度。

 

  襄阳歌

 

  唐代: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这是李白的一首醉诗,诗中作者狂放不羁,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

 

  似以醉汉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而实际上是用富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