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9日,刘延琳教授应邀出席“酒庄酒 中国风,我们在行动(第二季)—质量安全接轨世界,感官风格独具匠心”技术巡讲活动。本次活动是继2014年“酒庄酒
中国风,我们在行动—本土优质葡萄酒质量因子探讨”技术巡讲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得到了新疆酿酒工业协会、河北怀来葡萄酒局的大力支持。加拿大葡萄酒酵母方面的专家Marco Lucchetta 博士和意大利的酿酒师Dott. Francesco Bussi也应邀出席。研讨会覆盖张裕、中粮、中信国安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全方位展示了葡萄酒行业在资源整合、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态势,七十多家葡萄酒企业一百多名总工、酿酒师与技术人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国内外葡萄酒专家围绕引导中国传统葡萄酒产区从“欧洲效仿路线”向“本土风格塑造”的转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葡萄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延琳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宋育阳博士、焦健博士做了题为《中国葡萄酿酒酵母菌的资源、分类、多样性研究及优良菌株的筛选、应用》的技术报告。近10年来,刘延琳教授和她的科研团队,对国内各葡萄酒产区酿酒微生物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和鉴定,已搜集到近2万株酵母菌株,结合分子生物学、基础特性和应用测试研究,目前已有几十株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中CEC01酵母经过近8年来在中信国安、汉森、御马、圣路易丁、戎子、莫高、祁连、国风、沙城长城等多年多点的应用中试表明,其在酿酒特性及感官品评上的多项指标表现与国外优质商业酵母菌种相当,部分特征表现及感官评价优于国外商业酵母菌种。刘延琳教授的研究也再次验证了中国本土葡萄酒产区蕴藏着丰富且有价值的酵母菌种资源,中国酿酒界要提升对中国本土葡萄酒文化的认识,酿造具有差异化、典型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国本土优质葡萄酒。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与技术报告相关的品酒活动,其中应用了中国本土产区微生物的CEC系列酵母所酿造的酒样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打破国外酵母在国产葡萄酒酿造中一统天下的局面,为酿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庄酒提供了更多选择,吹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获得酿酒师们的高度评价。
结合现场品评和讨论、专家点评与总结,通过品评对比,使与会者亲身体验技术报告的实用性,亲身体会新产品在本土葡萄酒香气、口感等综合品质方面的帮助,坚定对酿造中国本土优质葡萄酒的信心。同时结合产区内不同酒庄的技术交流,老中青酿酒师的互动,技艺切磋,产区酿酒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会后,与会人员到中信国安葡萄酒公司参观、考察并进行葡萄酒品鉴。

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延琳教授做技术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延琳对葡萄酒作点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宋育阳博士做技术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焦健博士做技术报告
上一篇:
海水灌溉矫正葡萄园酸化土壤技术
下一篇:
产业经济岗位调研与评估葡萄与小麦套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