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底至6月初,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陆续接到来自于洛阳、三门峡、平顶山以及山西运城地区葡萄种植户的来电、微信和QQ信息,反应葡萄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危害葡萄花序和幼果。为此,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周增强研究员、章鹏等与个示范县骨干成员一道,对本区域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和处置。
1、发生区域
目前,根据调研结果,葡萄双灰霉病高发的地区主要为洛阳市偃师市、孟津县,三门峡陕县,平顶山市鲁山县,山西运城地区临猗县、芮城市等地。其他地区,如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开封市郊区等地,零星发生。
2、原因分析
2.1
2014年-2015年冬季暖冬造成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2.2
2015年5月6日雹灾后,因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很多葡萄种植户疏于葡萄植株管理,造成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2.3 栽培模式原因 目前,葡萄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区域,如偃师市缑氏镇、高龙镇等地,葡萄采用传统的篱架栽培(“直立龙干形”树形),加之留果量大,枝条多,造成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效果差,果园湿度较大,造成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2.4 天气原因 2015年入夏以来,气温不稳定,夜温持续偏低(19℃~22℃),夜间葡萄园湿度大,造成葡萄霜霉病发生和流行。
2.5
2014年后期降雨影响 2014年9月-10月,正值豫西地区葡萄成熟季节,连阴雨对葡萄后期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后期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控,造成葡萄园病原包子密度大,加之冬季气温较高(暖冬),造成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3、发病特点
3.1 发病时间早,来势猛,发病重;
3.2 花序和幼果发病严重,叶片病情较轻;
3.3 几种病害同时发病,有的葡萄园同时暴发灰霉病与霜霉病,两种病害难以辨别,常将灰霉病当作霜霉病来防治,耽误了霜霉病防治,加剧了霜霉病发生为害。
4、采取的措施
4.1 组织专家赴缑氏、高龙等葡萄主产区深入普查病情,组成了专家团认真会商,研究防治措施,提出了应对防治意见。
4.2 印发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对霜霉病的发生症状、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由技术人员分包重点区域发放到果农手中,指导果农科学用药。
4.3 积极联系电台、电视台,制作葡萄霜霉病防治专题节目,扩大技术宣传覆盖面。
4.4 适时在葡萄产区举办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使果农掌握该病的发生规律、表现症状、预防和防治措施以及如何正确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