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7日-22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鲜食品种选育岗位徐海英研究员、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王振平教授、病害防控岗位李兴红研究员、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徐丽明教授、产业经济岗位穆维松教授、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鲁会玲站长,应国家乡村振兴锦屏县科技特派团团长、紫云县特派团产业组长、赫章县特派团成员、贵州蓝莓首席专家聂飞研究员,国家乡村振兴锦屏县科技特派团产业组成员、赫章县特派团产业组长、紫云县特派团成员、体系蓝莓贵阳试验站文光琴站长,三都县特派团产业组长、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田淑芬教授的邀请,考察了贵州蓝莓/葡萄生产的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机械化、产业经济发展等现状,开展现场科技服务工作,现场解决生产管理技术难题。。
17日上午,贵阳市高坡乡摆龙村蓝莓基地,种植在山坡梯田上,地块狭长,贵州科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研发的手持式蓝莓采收装置,进行了现场作业,专家们查看了机械作业情况、作业效率、果实收集情况等,徐丽明教授肯定了该机器的作用,与技术总监范艳和郭林平,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针对贵州山地的地形地貌及蓝莓树形特点、种植方式、节省人工等提出了改进意见,讨论了后续机械的优化和改进初步方案。
当天下午,专家组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顺市紫云县万亩山地生态蓝莓基地进行现场指导,该园区蓝莓多种植在山上梯田内,行距约1m,铺设地布防草。专家组为当地企业和生产管理人员在蓝莓品种用途、成熟期、肥水供给、山地种植、杂草清除、机械化作业、产业经济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18日,专家组在赫章县六曲河镇“天葡庄园”、水塘乡塘口村葡萄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在六曲河镇葡萄园,徐海英研究员和李兴红研究员,就葡萄品种适应特性、梳花梳果、修剪、肥水管理和病害防控等与当地技术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鲁会玲站长将自己从事葡萄栽培研究的成果分享给企业和种植户。在大湾子村蓝莓基地,文光琴研究员现场操作指导农民工修剪枝叶,徐丽明教授与基地经理讨论了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收的农艺作业方式。
19日,专家组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参观了麻江县蓝莓交易中心、蓝梦谷山地蓝莓产业基地、贵州蓝美公司蓝莓加工生产车间。与麻江县蓝莓产业专班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专家组针对蓝莓品种选育、精深加工、机械化生产、产业未来发展等,提出了产业持续发展、产品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21日至22日,专家组在黔南州国家重点帮扶县、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三都县开展科技服务。三都县现有山地水晶葡萄13.6万亩,涉及10余个乡镇,是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国家乡村振兴帮扶的重点产业。当地的葡萄种植在山上,“山有多高,葡萄种植有多高”,坡度约45゜以上,行距株距约3m,棚架式栽培,专家组考察了普安镇万亩葡萄园和设施葡萄,并与当地政府进行了交流,给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6天的实地帮扶,各位专家把研究成果、实用技术、生产经验等,传授给贵州蓝莓/葡萄种植户、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层一线人员,针对贵州葡萄、蓝莓等产业现状,从栽培品种选择、果品精深加工、园地水肥管控、病虫害生态防控、机械化生产、产业经济发展、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指导、给出建议,帮助企业、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有利的推动了贵州葡萄/蓝莓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