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3173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体系介绍
扶贫小组到新疆自治区和田市进行葡萄种植技术田间服务 [2019/8/14 11:58:38]   来源:北疆、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豫西与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联合供稿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2019731-82日,贯彻执行农村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关于三区三州产业技术扶贫的号召,为了更好了解新疆自治区和田市的葡萄种植情况和机械需求,进行栽培技术精准扶贫,在新疆自治区和田市墨玉县扶贫组组长、北疆综合试验站站长容新民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徐丽明教授和豫西与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刘三军研究员,一起调研了和田市的葡萄种植情况和机械需求,对贫困户进行了栽培技术的扶贫。


  1、葡萄栽培新技术示范园


  731日上午,一行人调研了北疆综合试验站在墨玉县喀瓦克乡葡萄新技术示范园,该园种植无核白鸡心,采用新型的栽培模式,葡萄种植在20cm深的沟里,沟内距离地面约50cm的位置,石柱左右各支撑1道铁丝;距离沟底1.7m处,再各设1道铁丝,宽度为1.1m。葡萄藤蔓沿着第一道铁丝爬行,果实生长在此位置,新的枝蔓向上生长,挂接在第二道铁丝上。藤曼从第二道铁丝下垂,可以采用统一的刀具,进行夏剪。当地气候干燥,病虫菌害少,不需要喷药作业。冬季采摘后,采用刀具,统一将新的枝蔓修剪掉。冬季不用下架埋土,直接采用工业棉覆盖,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下架对葡萄藤的损伤。临近地块的两户贫困户,已经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他们反应种植效果好,作业工序少,便于管理,果实品质好。新的种植模式,非常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现场沟通了生产机械的事宜。


  当地的种植农户,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单侧棚架式,棚架低矮,人很难进去,难以机械化作业。

  

  


1  墨玉县喀瓦克乡的葡萄栽培新技术示范园


  731日下午,一行人到了昆玉市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该园区种植行距4m,株距1m,石柱高1.7m,沙性土壤,非常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并与十四师农科所和大漠田园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了栽培技术和机械需求。

      

    

2  昆玉市的葡萄栽培新技术示范园


  81号,一行人到了于田市的阗丰公司葡萄种植基地,该基地是将葡萄种植在戈壁滩上,土壤贫瘠,砂石多,采用标准化种植,行距4m,株距1m,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对机械需求进行了沟通。

  


3  于田市阗丰公司的葡萄栽培园


  2、栽培技术田间扶贫


  82号,一行人到于田市的兰干乡的2个葡萄种植基地和沙漠玫瑰小镇葡萄基地,进行的现场葡萄生产技术培训,3个基地的培训农民人数约110人。

    

  


4  于田市葡萄栽培技术田间扶贫


  总之,新疆自治区的和田地区,历史上有种植过葡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病虫害少,不用喷药,可以生产高品质的葡萄。新型的种植模式,操作简单,非常有利于实现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