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葡萄酒产业蓬勃深入发展,探索产业布局特点与变迁规律、进而产业优化布局和提高效益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取了我国葡萄酒生产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在分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重心分析和产业集中度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葡萄酒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时空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调整发展期;葡萄酒主产省区相对稳定,葡萄酒产量以山东、吉林、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北方传统优势产区为主;我国葡萄酒生产重心相对稳定地位于山东、河北地区附近,近年来开始呈现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我国葡萄酒产业的CR4均值高于80%,CR8均值高于90%,市场集中度很高。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布局,生产重心,产业集中度
绪论
我国的葡萄产业虽然以鲜食葡萄为主,据OIV统计,中国酿酒葡萄约占葡萄产业的21%。但是葡萄酒产业是公认的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葡萄附加值的朝阳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很多产区都很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各地陆续新建了很多酿酒葡萄园和葡萄酒企业,葡萄酒产业在多地蓬勃发展。OIV(2017)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七,为10.8亿升;葡萄酒消量为17.9亿升,居全球第五,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
然而,各省区的自然条件各异、葡萄酒原料和生产状况差异巨大,且市场环境不同,这导致各地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如果追捧热度盲目发展葡萄酒产业,会导致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双重不合理;且葡萄酒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容量有限,如果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会导致生产全面或区域性过剩,降低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因而研究葡萄酒产业的布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获取了我国各地的葡萄酒产量数据,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重心分析和产业集中度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时空变迁规律,以期科学探索产业布局特点与变迁规律,为产业优化布局、提高效益提供决策建议,最终支撑产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各省的葡萄酒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葡萄酒年鉴》、中国产业信息网。通过Excel、Arcmap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地图处理,从而得到不同处理的葡萄酒产业布局结果。
2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
(1)葡萄酒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需求旺盛。2016年,中国葡萄酒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555.89亿元,同比增长8.64%。随着商务活动的增加,葡萄酒需求出现较快的增长,尤其是对葡萄酒的销量中端和高端葡萄酒。中档和高档葡萄酒越来越受欢迎,葡萄酒零售市场规模也会快速增长。
(2) 葡萄酒产量发展规模及阶段性
图1显示了全国葡萄酒产量(不分省份)的年度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葡萄酒产量从2000年开始一直处于增长阶段,2012年达到峰值,产量达到近年来最高的137.3万千升;之后受到环境、市场及政策的影响,从2012葡萄酒产量开始下降,不过下降地并不迅速,处于缓慢递减趋于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达100.1万千升,比2016年减少13.6万千升,下降-5.3%。近5年,国产葡萄酒产量每年平均降幅为6%左右。
(3)葡萄酒产量的增长率及阶段性
2001年以来我国葡萄酒产量的年增长率数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00-2006年葡萄酒产业处于缓步增长阶段;从2007-2012年,产量增长十分迅速,2012年达到产量高峰;2013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产量开始下降。
2.2 中国葡萄酒主产省份现状
图2和图3显示了2016年全国各省葡萄酒产量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省的葡萄产量差异巨大,葡萄酒主产省有山东、吉林、河南、陕西、新疆、河北等,其中山东省的产量最高、远超其他各省,甚至比第二名的吉林和第三名河南的总和还多。前10位的省份中,除云南之外,均是北方地区,这反映出我国葡萄酒生产仍是以传统的北方优势产区为主。
云南作为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葡萄和葡萄酒产区,有其天然的优势,比如高原干燥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和大风都使葡萄害虫病菌难以生长,酿酒葡萄少受病虫害的侵袭、更安全优质,这为酿造优质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了原料基础;同时云南还有生产高原冰酒、葡萄野生酵母等特色产品的优势,使得云南成为我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潜力区。
产量较少的省份则多分布在南方产区,比如广西、四川、安徽、湖北等,这些地区的葡萄酒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葡萄酒企业,以小规模和特色酒品生产为主。
3 基于生产重心的中国葡萄酒布局研究
3.1 生产重心测算方法
重心在物理上的指一个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产生的合力的作用点。当前,重心模型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尤其适合于分析自然和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移动路径等。重心分析模型涉及数量数据和矢量数据。将重心分析模型应用于葡萄酒生产上。假设全国省际区域为均质平面,各省级区域的葡萄酒生产重心集中于各省的重心,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X、Y分别表示某一个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经度值和纬度值;Xt,Yt分别表示某个省会的重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mi表示该省当年的葡萄酒产量数据。
3.2 葡萄酒生产重心测算结果及分析
3.2.1 葡萄酒产业重心的位置
结合各省省会的经纬度坐标和各省的2000年-2016年葡萄酒产量,通过arcgis生成每年全国的葡萄酒重心坐标显示如图4,地图显示如图5。可以看出,重心坐标的结果数值上差异不大,纬度的数值基本都是37-38之间,处于我国中部地带左右,经度位于115-117之间。结合来看,重心大体位于在天津、山东、河北附近。而这几个省正是我国的葡萄酒高产量的省市,说明我国葡萄酒生产受典型主产省份的影响很大。
3.2.2 葡萄酒重心的变迁分析
葡萄酒重心变迁情况如图6所示。根据重心的迁移距离,可以总体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7年,重心一直在山东和河北省之间变动,幅度较小,说明这个期间其他省份的葡萄酒发展并不突出;2007—2013年,这段时期重心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迁移,即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较为明显,分析这些年各省的葡萄酒数据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东北的葡萄酒产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吉林省,产量直追前三名;2013—2017 年,我国葡萄酒重心开始向西北方向大幅度迁移,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陕西、新疆地区。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新疆这个葡萄生产大省在葡萄酒生产行业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尤其是2015年,重心向西北地区偏移的十分明显。
4 基于生产集中度的中国葡萄酒布局研究
4.1 集中度分析方法
市场集中度是指特定市场中前几位最大企业所占的销售份额。一般来讲,市场集中度越高,说明大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越强,则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就越低;反之,竞争加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里我们采用集中率(CR4,CR8)来研究葡萄酒的生产集中度。
CR4=(N1+N2+N3+N4)/M*100% 公式(3)
CR8=(N1+N2+...+N8)/M*100% 公式(4)
式中,Nx代表一个省的葡萄酒产量,M代表全国的葡萄酒产量。
4.2 葡萄酒生产集中度测算结果及分析
4.2.1 葡萄酒生产集中度的测算结果
2000-2016年我国葡萄酒产业的集中度测算结果见图7(CR4)、图8(CR8)。除2014年和2016年以外,CR4的值均在80%以上,最低值为2014年的74.57%,最高值为2015年的96.73%。可以看出,前4个省份的总产量都约占了我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表明葡萄酒产业的集中度非常高。而2014年以来CR4数据的剧烈波动,反映出葡萄酒生产的不稳定性,这可能预示了我国葡萄酒市场的新状况,值得关注。
除2014年以外,CR8的数值则一直高于90%,表明前8个主产省完主导了我国葡萄酒的生产。对比CR8 与CR4,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CR4整体稳定(2014年除外),而CR8则波动得更剧烈,且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显示第五到八位葡萄酒主产省的生产并不稳定。
5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我国葡萄酒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并通过生产重心和生产集中度两种方法定量测算葡萄酒产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2000年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0-2012年为高速发展期,不仅主要生产区的产量均大幅增,很多葡萄酒生产少甚至之前几乎没有葡萄酒生产的省都开始重视发展葡萄酒产业;2012-2017年为调整发展期,该时段我国葡萄酒总产量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产业进入调整和升级时期。
(2)我国葡萄酒主产省区相对稳定,山东、吉林、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北方传统优势产区的葡萄酒产量稳定居于前列,而南方产区则产量偏低,云南作为葡萄酒的特色南方产区,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3)重心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葡萄酒生产重心总体相对稳定,位于山东、河北地区附近; 2000-2007年,重心位置变动幅度很小,显示各地区葡萄酒生产相对稳定;2007-2013年重心发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较为明显; 2013-2017 年葡萄酒重心开始向西北方向大幅度迁移。
(4) 产业集中度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很高,CR4均值高于80%,CR8均值高于90%,反映出主产区对产业的控制力量;2014年以来产业集中度指数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