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113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行业人物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刘延琳 [2013/6/13 15:17:28]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字体:|】【打印:打印
女,1966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县。现代农业(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葡萄酒、果酒评酒委员
 
主要工作经历:
 一直从事葡萄-葡萄酒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
承担的本科课程主要有《葡萄品种学》、《葡萄栽培学》、《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卫生学》、《葡萄园田技能》、《专业英语》、《葡萄酒鉴赏》(全校公共选修课)等,并承担研究生课程《葡萄学研究进展》。
曾参加或主持的主要科研课题主要有“葡萄抗病基因的取代积累研究”、“葡萄酒质量最优化研究”、“葡萄优质抗病品种的选育”、“葡萄酒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山茱萸利口酒的开发研制”、“超滤在葡萄酒澄清、稳定上的应用研究”、“法引葡萄营养系品种的研究”、“陕西省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杨凌酿酒葡萄示范园建设”、“酿酒葡萄新品种的推广”、“爱格丽中间试验与区域试验”、“苹果酸-乳酸发酵关键基因的克隆及转化酿酒酵母的研究”、“苹果酸-乳酸发酵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等,并参加过多项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

 主要学术著作:
《葡萄品种学》(专著、教材),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出版。
《葡萄酒卫生学》(专著、教材),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出版。
《葡萄与葡萄酒研究进展》(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葡萄与葡萄酒研究进展》(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参编《专业英语》教材及研究生教材《葡萄与环境研究进展》。
 在《园艺学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中国生物工程学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成果:
“葡萄抗病基因的取代积累研究”于2001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酿酒葡萄新品种爱格丽”于2001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葡萄酒质量最优化研究”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方面: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葡萄酒品尝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综合评价:
  刘延琳同志有很强的工作责任感,讲求授课艺术,是学生欢迎与爱戴的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爱岗敬业,工作作风严谨,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一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论文发表
刘延琳,李华,Guex E葡萄酒厂的清洗和消毒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2):57-59
李华,惠竹梅,张艳芳,刘延琳加糖方式对干红葡萄酒浸渍发酵速度的影响.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1(5): 39-40
刘延琳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考察报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2):
66-70
刘延琳葡萄早熟杂交胚珠的组织培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1):
11-12 
 伟,刘延琳葡萄酒的有机酸层析方法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3):
9-12
刘延琳,魏冬梅利用气象色谱法进行葡萄酒、果酒、醇类及乙酸乙酯的同时测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1):40-42
刘延琳,姜彩虹白葡萄酒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葡萄栽培与酿酒,1998(4):43-44
刘延琳葡萄酒、果酒中甲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 葡萄栽培与酿酒,1998(2):34-35
刘延琳,张振文,贺普超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机制葡萄栽培与酿酒,1997(2):33-36
刘延琳葡萄霜霉病菌的发育生物学 葡萄栽培与酿酒,1996(2):
45
刘延琳,贺普超欧亚种葡萄品种间杂交一代霜霉病抗性的遗传. 葡萄栽培与酿酒,1995(4):
13-14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