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防控岗位
董雅凤 张尊平 范旭东
葡萄皮尔斯病(Gr a p e v i n e pierce’s disease)是最早报道的葡萄嫁接传染性病害,189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造成了毁灭性的为害。目前除美国、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外,其他地区如法国、新西兰等国家也陆续发现该病。此病在我国尚未发现,鉴于其危害严重、易于传播,故被列为检疫性病害。该病除危害葡萄外,还可以侵染其他28个科的植物。
1 症状
春季,染病植株萌芽延迟,生长缓慢。仲夏,由于疏导组织阻塞而引起水分供应失常,部分枝蔓叶片边缘出现不均匀黄化,且逐渐坏死,直至整个叶片焦枯,提前脱落,仅留下叶柄完整地挂在树上(图1);果穗皱缩枯萎,产量降低。秋天,枝蔓成熟不均匀,成熟的枝条皮色变为褐色,不成熟的仍为绿色,在同一枝条上可以出现绿色和褐色相间的现象(图2);患病植株生长衰弱,冬天容易受冻, 寿命严重缩短,仅能存活一至数年。皮尔斯病容易与水分胁迫、顶枯病 、烂根、缺素等症状混淆。病株根部在发病初期生长正常,但是在病情严重时,根部枯死,最后根茎部也枯死。
2 病原
葡萄皮尔斯病由格兰氏阴性需氧细菌Xy l e l l a f a s t i d i o s a 侵染所致, 病菌为杆状, 大小0.25~0.5μm×1~4μm,具有波纹状的细胞壁。在患病葡萄的木质部做超薄切片,可以见到细菌堵塞维管组织。皮尔斯病菌可以在专用的培养基上培养,叶柄是理想的分离材料,但病菌生长缓慢,需1~3 周才形成白色、光滑的菌落。皮尔斯病菌除侵染葡萄外,还可侵染苜蓿、扁桃、榆树、李、长春花等多种植物。
3 发生规律
皮尔斯病菌仅局限在葡萄木质部侵染为害,多在冬季较温暖的地区流行,主要通过沫蝉、叶蝉等木质部取食昆虫近距离传播,并随带病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也能嫁接传染。该病寄主范围较广,可以通过介体昆虫在葡萄与其他寄主之间传播。夏末和秋季症状明显,但在有些寄主上不表现症状,因此需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病原物培养,或者进行血清检测、电镜观察、致病性实验(接种,嫁接)等方法进行鉴定。霞多丽、黑比诺等品种以及不足3年生的幼树易感病。
4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由于皮尔斯病是危险的毁灭性病害,我国在引进葡萄繁殖材料时,务必加强检疫,以阻止其传入。为了防止从疫区引进带病苗木和种条,对于引进的苗木和种条,应该隔离栽植两年,确认无病后方可在隔离区外栽培,如发现病症, 应就地销毁。
(2)防治介体昆虫
在病害发生地区,需防治叶蝉、沫蝉等介体昆虫。秋末清扫落叶并销毁,降低虫源;生长期喷洒20%杀灭菊酯3000倍稀释液或50% 辛硫磷2000倍稀释液,可以起到防止病害传播蔓延的效果,但是要注意杀虫一定要彻底。
(3)清除病原
生长季节要注意清除田间病株和杂草,防止病害继续扩展蔓延
(4)栽植抗病品种
在发病的疫区,栽培抗病品种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通过分子标记和杂交育种手段,已培育出抗病性良好的酿酒品种,将在生产中推广。
(5)热处理杀菌
把繁殖用休眠枝条浸入45℃热水中3小时或50℃热水中45分钟, 可消灭皮尔斯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