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64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设施葡萄的产量对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初报 [2013/7/19 10:19:58] 来源: 作者:Admin

 

 

 

                 上海综合试验站 病虫害岗位专家

               蒋爱丽 奚晓军 程杰山 田益华 李兴红

 

  为推动上海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明确设施葡萄的产量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为此,我们对三个红色系品种进行了控产栽培试验,对完善当前设施葡萄优质栽培技术,推动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于2012年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葡萄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供试品种为“夏黑”、“矢富罗莎”、“巨玫瑰”。4年生树龄,单干双臂篱架、“V”形叶膜栽培,大棚促成栽培。

 

  每个品种设四个产量梯度,夏黑亩产量从6501250kg(每个处理递增200kg),矢富罗莎和巨玫瑰亩产量从8001550kg(每个处理递增250kg),每个处理选1012株,常规管理。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性状。

 

  2 试验结果

 

  (1)产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产量对“夏黑”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影响“夏黑”葡萄随着产量的增加果粒重量有减小的趋势,产量最低的处理1比产量高的处理4重量增加了1.1g14%);从处理1至处理4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7.8%降到16.8%;不同产量的4个处理其浆果的可滴定酸为0.580.64%果实硬度为2.73.3kg/cm2,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因此,适当的控制产量能增大“夏黑”葡萄的果粒质量和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

 

  “ 巨玫瑰” 葡萄的不同产量处理其浆果的粒质量在8.810.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 9 . 6%2 1 . 0%, 可滴定酸为0.48%0.58%,产量低的处理酸度最低;果实硬度为2.43.0kg/cm2,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但产量最低的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不同产量水平的“矢富罗莎”葡萄的果粒质量为10.110.8g,可溶性固形物为14.8%15.4%,可滴定酸含量为0.41%0.49%,产量最低的处理1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最高15.4%,可滴定酸含量较低为0.44%。不同产量水平对“矢富罗莎”葡萄的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

 

 (2)产量对果皮着色的影响

 

  葡萄果皮色泽变化是葡萄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评判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三个品种的着色程度观察表明,葡萄产量对果实的着色有显著影响。“夏黑”葡萄果皮色泽变化的转折点在处理2(亩产量850kg到处理3(亩产量1050kg)之间,果皮色泽由紫黑色变成紫红色,非常明显;“巨玫瑰”葡萄的果皮色泽明显变化发生在处理3

 

  (亩产量1300kg)到处理4(亩产量1550kg)之间,色泽由紫红色变淡,而且果粒色泽不匀;“矢富罗莎”葡萄的果皮色泽变化也是在处理1(亩产量800kg到处理2(亩产量1050kg)之间,色泽由紫红色明显变成淡紫色。

 

  3 结论

 

  葡萄的品质受众多因素(温度、光照、肥料等)的影响,不同产量水平下葡萄品质的试验结果表明,“夏黑”、“巨玫瑰”、“矢富罗莎”三个品种在产量最低水平下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综合各项试验得到如下结论,设施栽培下三个品种的优质栽培产量指标分别为,“夏黑”亩产量为8501050kg,“巨玫瑰”的亩产量为10501300kg,“矢富罗莎”的亩产量为80010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