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王忠跃
葡萄酸腐病,于1998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经过之后几年的调查,发现是一种危害普遍的病害;随着葡萄栽培区域和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葡萄裂果、白粉病、鸟害等病虫害的普遍发生,致使酸腐病危害逐渐加重;酸腐病已经成为我国葡萄重要的病害之一。
葡萄酸腐病
1 葡萄酸腐病的发生危害葡萄酸腐病是由果蝇、酵母菌、醋酸菌等联合作用,在伤口存在或因果粒挤压等情况下,造成果实腐烂的病害。酸腐病可造成葡萄果实腐烂、产量降低;因果实腐烂造成汁液流失,引起其他果实腐烂;造成无病果粒的含糖量降低;鲜食葡萄受害到一定程度,即使是无病果粒,也不能食用;酿酒葡萄受酸腐病危害后,汁液外流会造成霉菌滋生,干物质含量增高(受害果粒腐烂后,只留下果皮和种子并干枯),使葡萄失去酿酒价值。
2 葡萄酸腐病发生危害特点
(1) 发病条件: 第一有伤口,包括机械伤(如冰雹、风、蜂、鸟等造成的伤口)或病害(如白粉病、裂果等)造成的伤口;第二,果穗周围和果穗内的高湿度,是引发病害发生的另一因素;第三,醋蝇的存在。此外,树势弱会加重酸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2)发病规律
伤口的存在,从而成为真菌和细菌的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并且引诱醋蝇来产卵;醋蝇是传病介体,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品种的混合栽植,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
3 葡萄酸腐病的防治技术
防治原则: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在此原则基础上,有以下具体措施:
(1)栽培措施
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增加果园的通透性(合理密植、合理叶幕系数等);合理使用或不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避免果穗过紧,造成的果粒挤压破裂;合理使用肥料,尤其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合适的水分管理,避免水分的供应不平衡造成裂果等。
(2)减少伤口的措施
早期防治白粉病等病害,减少病害裂果造成的伤口;幼果期使用安全性好的农药,避免果皮过紧或果皮伤害;防控鸟对果实的伤害等。
(3)药剂防治
在转色期,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在发现醋蝇后,使用杀虫剂。
(4)专利技术措施:诱杀+防治
目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葡萄病虫害研究中心及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团队,研发出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包括:使用特殊诱集装置进行醋蝇诱捕;葡萄转色期的果穗处理或使用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