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05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2009年葡萄生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2013/6/24 17:37:21] 来源: 作者:Admin
"

 

 

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刘三军 蒯传化 于巧丽 陈锦永 张金勇
 
 
  2009年,对于我国北方葡萄生产,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干旱、倒春寒、前期高温、病虫害的大量流行和爆发。因此,灾害性天气对葡萄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就2009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做一综述,并提出综合的预防措施,为葡萄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2009年上半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
 
  1.1 干旱
 
  2008年10月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北部、河北等省降雨量普遍偏少,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的干旱,局部地区旱情严重,造成大田作物的大面积的干枯。上述地区的葡萄生产也受到干旱的影响,但由于葡萄处于休眠期,加之山西、陕西葡萄需要埋土防寒,受害不如大田作物明显,但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局部地区葡萄出现冬季“抽条”和树体干裂现象,给2009年葡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2008-2009年秋冬旱情特点:一是秋冬连旱。2008年10月份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作物遭遇了多年少见的秋冬连旱。截止到2009年2月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二是受旱面积大。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秋冬作物受旱14万hm2,其中严重受旱432万hm2。三是受旱程度重。据主产省农业部门调查,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土壤失墒严重,北方麦区大面积出现3~10cm干土层,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四是旱冻叠加。在旱情持续发展的同时,去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是1月20~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袭击,加剧了旱情影响。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类型的差异,及时做好干旱条件下葡萄的生产条件的改善,对2009年我国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2 倒春寒
 
  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 工作简报第一期,P28~37),2009年在云南、黄河流域、山东等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情况,其中,黄河故道地区、云南省文山州、山东烟台等地,发生了倒春寒现象,给葡萄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倒春寒是果树栽培上存在已久的春天寒害,对多种果树造成极大的伤害,影响果树的开花、坐果,是果树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采用的一些防治办法具有一些效果。但由于广大栽培者对倒春寒认识不足,经验主义严重,因此防治效果不佳。今后,要求我们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对此类突发性、影响严重的天气提早进行预警,并制定标准的防治技术,如倒春寒的发生因素、条件以及发生的规律进行探索,提早预防,以把倒春寒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保证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葡萄与其他果树种类相比较,是发生倒春寒危害较轻的果树种类之一。但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等一些地区,也是葡萄发生倒春寒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在生产上要特别注意防范。
 
  1.3 高温伤害
 
  进入2009年5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特别是6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出现了连续高温天气,高温对葡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最为突出的就是葡萄果实热伤害(葡萄日灼病,或称葡萄气灼病、葡萄缩果病等),造成葡萄果实大面积受害。
 
  6月中下旬,河南省天气出现了历史最高温,郑州地区出现了41.9℃的高温(50年最高温度),洛阳市出现了42.8℃的高温(50年不遇),安阳市出现了43.9℃的高温(100年最高温度),焦作市出现42.9℃高温(100年不遇),豫东的开封、商丘等地也出现了超过40℃以上的高温。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山西省、宁夏、甘肃等地,也出现了高温天气,据电话调查,出现高温也是历史最高温或与历史同期持平。高温天气的出现,造成葡萄果实大量果实伤害,葡萄气灼病大量流行,据初步统计,果实损失平均在15%左右,局部严重的果实损失70%以上,基本无商品果实产出。
 
  据调查,今年高温的危害目前还有继续加重的趋势,因此,防止高温的危害,是目前葡萄栽培的最大问题之一。加之,近年来,随着葡萄果实套袋措施的普遍展开,果实高温的问题加重。套袋与果实高温伤害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这方面主要包括袋子的质量、种类、颜色、通透性以及如何与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相适应等。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一位多年从事果实营养的老教授黄显淦先生曾经指出,果树要套袋,必喷钙的理念,可以给我们从事果树研究和长夜技术体系提供良好的参考。
 
  果实热伤害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产区,要重点进行预防和防治。提请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广大人员,要密切注意热伤害发生,注意一些防止措施的施行,保证今年葡萄生产的顺利进行。
 
  1.4 病虫害的大发生和流行
 
  2009年,也是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一年。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试验园中的观察以及产业体系调研中的调查材料,今年葡萄园中绿盲蝽、白粉病、霜霉病、黑痘病等出现了早期发病的趋势,预计今年将会大面积的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2008年底至2009年3月份,我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造成虫口(病原孢子密度)大;二是2009年气候条件异常,高温、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增多;三是2008年葡萄普遍存在负载量大、后期肥水管理不到位;四是葡萄栽培者的经验主义,造成对一些异常的气候、管理不重视等。
 
  预计,今年的高温、降雨在7~9月份是个高峰,因此,出现上述病害的可能性,以及出现异常天气的可能性比较大,提请产业体系的各位专家,要提前进行该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趋势、预警、以及葡萄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为广大葡萄种植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方案和技术规程,特别是病虫害的预防、防治技术,以保证今年葡萄的丰产和丰收。
 
  1.5 强对流天气
 
  2009年,强对流天气增多,与以往相比较,强对流天气有突发性、危害大的特点。
 
  2009年6月3日,河南省宁陵县、夏邑县、永城市以及郑州市、开封市、焦作市等,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局部风力达到11级(风速28.6m/s)给当地的葡萄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如宁陵县,保护地栽培的葡萄园,棚体大部分被大风吹倒,葡萄受害(正值葡萄转色),估计果品损失在40%以上。其他地方,造成葡萄枝条断落,叶片破烂不堪。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急、快、危害大,根本来不及防范,这是上述地区百年不遇的情况。
 
  我国南方的张家港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2 2009年灾害性天气的预警
 
  通过近10年的气象材料分析,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2009年出现灾害性天气的几率很大,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强对流天气
 
  2009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次数预计增加,特别是华北、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等,要注意重点防范。
 
  2.2 高温
 
  今年,高温出现的特点是早、温度高、持续性强(5~10d)。预计以后的7~9月,出现高温天气的概率很大,对于一些栽培晚熟品种,如红提、美人指等的地区来讲,特别是套袋的葡萄,要特别注意高温的影响。
 
  2.3 相关预警
 
  由于出现一些异常的天气,今年,葡萄园的病虫害的发生预计要重于往年,因此,在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同时,注意葡萄高发的病害种类,提前进行预防。提醒各葡萄产区,特别是示范县,要抓住往年病虫害成灾的规律,重点进行高发病害、对葡萄生产影响大的病虫害,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预防和防止。
 
  3 2009年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措施
 
  3.1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灾害性天气
 
  3.2 栽培管理与灾害性天气
 
  号召广大葡萄栽培者,加强栽培管理措施的施行,保证树势,合理负载,加强葡萄园肥水管理,实施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措施,加强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特别对于一些灾后的葡萄园,要注意及时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恢复树势。
 
  3.3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加强农业防止,加强管理。施行综合防治。产业体系要抓住当前一段时间,重点进行技术培训,让广大的葡萄栽培者有一个综合防治理念,灌输“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把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到日程上来,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联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上一个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