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
一、氮肥
1.铵态氮。凡含有铵离子(NH4+)或氨分子(NH3)形态的氮肥,属于铵态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弱酸弱碱盐,中性)、氯化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农用氨水等。
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铵离子以及其它离子。铵离子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铵离子能被土壤胶体代换吸收,暂时保留在土壤中不被流失;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经微生物的作用,可转化为硝态氮而被作物吸收利用,但硝态氮不能为土壤吸附,易随水而流失。
2.硝态氮。凡含有硝酸根离子(NO3-)形态的的氮肥,属于硝态氮肥。如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等。
硝酸铵是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硝酸根离子,为作物根系直接吸收;硝酸根离子易随水移动而流失;硝酸根离子在缺氧环境产生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氧化亚氮或游离氮而逸出土来,造成氮肥的损失;硝酸态氮肥都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注意防潮防火。
3.酰胺态氮肥。凡含有酰胺基(—CONH2)或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属于酰胺态氮肥。如尿素、石灰氮等。酰胺态氮肥在溶于水后,不形成离子,不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只有在土壤中转化成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和被土壤胶体代换吸收。
4.氮肥种类与土壤的关系。不同形态的氮肥,土壤的保肥能力不同。土壤中氮的含量以硝酸铵(NH4NO3)含量最低,硫酸铵〔(NH4)2SO4〕含量最高。并且不同肥料、不同土壤发挥肥效的时间不同。一般尿素比硫酸铵晚,沙土肥效发挥早,但流失也快。葡萄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吸收速率受土壤pH值的影响,pH值过酸时NH4+易被土壤固定,不易被吸收。故酸性土壤施NO3-易被吸收。在pH值高的碱性土壤上,NH4+易挥发损失。因而铵态氮肥料不适宜碱性土壤施用。
二、磷肥
磷肥品种很多,通常根据磷肥中含磷化合物溶解性质不同,可分为:
1.水溶性磷肥。所含磷化合物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铵,磷酸一钙,化学分子式为〔Ca(H2PO4)2〕,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快。所以也叫做速效性磷肥。例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2.弱酸溶性磷肥。所有磷化合物多数是磷酸二钙,化学分子式为Ca2HPO4·2H2O,和a型磷酸三钙,化学分子式为a-Ca3(PO4)2。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弱酸,它转化为可利用的形态很慢,肥效迟缓、更持久,有明显的后效作用。所以,又叫做迟效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等。
3.磷酸二铵是一种碱性(pH=8)高浓度的速效肥料,一般含氮18%,含磷46%,适用于酸性土壤,可作基肥或追肥。磷酸一铵是酸性肥料,适宜碱性土壤。
三、钾肥
钾肥的种类不如氮肥、磷肥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碳酸钾等。这两种钾肥的共同特点是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是化学中性肥料。当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和碳酸钾经作物选择吸收后,残留物(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促进土壤酸化,故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四、复合肥
化学肥料中凡含有氮、磷、钾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称为复合肥料。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二元复合肥料;含有三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三元复合肥料。
复混肥料的有效成分,通常用N-P2O5-K2O相应的百分含量来表示。复混肥料中几种营养元素百分含量的总和称为复混肥料的养分总量。目前生产中常见的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氨化过磷酸钙、硝酸磷肥、硝酸钾等十几种。
五、微量元素
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吸收大量的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还需要硼、锌、铜、钼、锰、铁、钴、氯等微量元素。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一般只是常量元素的几十分之一至几万分之一,所以,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一般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但也存在部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给性很低,作物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特别是随着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氮、磷、钾肥的大量施用,导致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相对不足,以致成为限制产量、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微量元素肥料。但微量元素肥料并不是任何作物、任何土壤上都表现出增产效果。要因土壤、因作物,针对性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