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综合试验站
王敏 黄丽萍 荀志丽 赵旗峰 马小河
1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施药等植物保护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2 防控对象
病害: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白粉病等;虫害:绿盲蝽、蚜虫、蓟马、叶蝉、金龟子等。
3 防控技术
3.1 萌芽期
农业防治:剥除老树皮、清理残枝枯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化学防治:植株约5%的芽眼鳞片裂开、露出绒毛,呈绒球状时,树干喷施3°Bé~5°Bé石硫合剂。
3.2 萌芽后至开花前
3.2.1 2叶~3叶期
物理防治:放置红糖、醋、酒、水质量比为1:4:1:16的糖醋液诱捕器,诱杀金龟子成虫,每667m2诱捕器数量不少于6个。
化学防治:多雨天气或枝蔓湿润时间较长时,推荐施用波尔多液等广谱性杀菌剂1次,防治葡萄霜霉病;虫害危害严重的果园,喷施杀虫剂1次,防治绿盲蝽。
3.2.2 花序分离期
农业防治:及时抹芽定梢和新梢绑缚,改善叶幕通透性。
化学防治:重点防控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药剂。
3.2.3 开花前
物理防治:每2hm2~3hm2 放置20W杀虫灯1盏,诱杀绿盲蝽成虫。
生物防治:放置性诱捕器干扰绿盲蝽等成虫交配,每667m2诱捕器数量不少于25个。
化学防治:重点防控灰霉病,虫害危害严重的果园,追加1次杀虫剂。
3.3 花期
一般不宜施药。如遇阴雨天气,出现灰霉病、霜霉病浸染花序,应及时施药。
3.4 落花后至转色期
农业防治:清理田间杂草,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推广果穗整形与套袋。
生物防治:推荐使用木霉菌、苦参碱等生物制剂防治葡萄灰霉病。
化学防治:重点防控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病害,绿盲蝽、蓟马等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施药,杀菌剂1次~3次,杀虫剂1次。若进行果穗套袋,首先对果穗整形,然后选择灰霉病、白腐病防治药剂喷施果穗或沾穗,药剂处理后1d~2d套袋。
3.5 转色期至采收
农业防治:搭建防鸟网,减少葡萄果实伤口数量,降低果实病害发生几率。
物理防治:悬挂黄板诱杀叶蝉成虫,每667m2黄板数量不少于20张。
化学防治:此时期多为雨季,间隔15d~20d施药1次,重点防控霜霉病、白腐病。药剂类型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配合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实施果穗套袋的葡萄园,摘袋前施药1次,保证成熟、采收期间的果实品质与安全。
3.6 采收后至落叶
重点防控霜霉病、白粉病,推荐施用波尔多液等广谱性杀菌剂。
3.7 休眠期
农业防治:清园,包括清理落叶、落果、枯枝,剥除老树皮,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化学防治:清园后,树干喷施5°Bé石硫合剂。
4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对红地球葡萄的生产过程,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农药来源、农药名称(包括商标名、有效成分、登记证号)、规格、采购数量、使用地点、防治对象、施用浓度、施用方法、施药时间、用药次数、安全间隔期、操作员、技术负责人等。重点监控是否使用了违禁农药、是否有超剂量施药、是否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等情况。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5 葡萄园常用农药
霜霉病:氨基寡糖素、哈茨木霉菌、乙铝·氟吡胺、波尔·锰锌、波尔多液、啶氧菌酯、双炔酰菌胺等。
灰霉病:木霉菌、苦参碱、井冈霉素、解淀粉芽孢杆菌QST713、唑醚·啶酰菌、嘧环·咯菌腈、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异菌脲等。
白腐病:波尔·锰锌、唑醚·啶酰菌、抑霉·嘧菌酯、戊唑醇、戊菌唑等。
白粉病:多抗霉素、蛇床子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唑醚·氟酰胺、石硫合剂等。
绿盲蝽:苦皮藤素、氟啶虫胺腈。
蚜虫:苦参碱、噻虫嗪、氟啶虫胺腈。
蓟马:乙基多杀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