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综合试验站
王西成 王博 陈震霄 吴伟民
设施促早栽培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模式,其产值、利润均较高,而以‘夏黑’‘乍娜’等早熟葡萄品种进行设施促早栽培可实现更早上市,这也是葡萄果实抢早上市、提升葡萄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葡萄设施促早栽培过程中,破眠催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而目前普遍研究认为,使用石灰氮水提取液和氰氨基化钙、单氰胺水溶液等对打破葡萄冬芽休眠、促进萌芽整齐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推动江苏设施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结合江苏地区的气候条件,本研究以‘夏黑’葡萄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破眠剂、不同处理方式对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一次果和二次果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设施促早栽培葡萄一年二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研究以‘夏黑’为试材,定植时间为2017年,“一”字整形,2芽短梢修剪,定植株行距为2 m×3 m。树体长势中庸,田间管理基本一致。供试药剂:50%单氰胺水溶液,由阿拉丁公司生产;98%复硝酚钠粉剂,由西安富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赤霉酸可溶粉剂,由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生产。国产容积为500 mL的手持式喷雾器、日本产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均为市购。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南京综合试验站葡萄核心示范园内进行。在一次果处理方面,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98%复硝酚钠15000倍;20%赤霉酸可溶粉剂稀释4000倍;清水处理作为对照(CK)。每处理不少于10个结果母枝,重复3次。
在二次果处理方面,分别开展1.7%(T1,50%单氰胺稀释30倍)、2.5%(T2,50%单氰胺稀释20倍)和3.3%单氰胺(T3,50%单氰胺稀释15倍)处理对二次果冬芽(第5节位)破眠诱导研究,清水处理作为对照(CK)。每处理不少于10个结果母枝,重复3次。
1.3 调查内容
1.3.1 物候期
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分别调查各处理的物候期。
1.3.2 萌芽率
自冬芽始萌发起,分别调查各处理的萌芽数,统计萌芽率,计算公式为:萌芽率=萌芽数/调查芽数×100%。
1.3.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果实成熟采摘后,采用日本产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测定各处理葡萄果穗上、中、下部位3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取平均值。
1.3.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一次果萌芽率及品质的影响
‘夏黑’葡萄一次果萌芽率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处理萌芽率最高,为93.22%,明显高于对照,而复硝酚钠和赤霉酸处理萌芽率则低于对照。在果实成熟期方面,单氰胺处理果实成熟期最早,为6月13日,较对照提早15天左右;其次为赤霉酸和复硝酚钠处理,成熟期分别比对照提前7天和3天。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三种药剂处理果实均高于对照,其中单氰胺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9.1%。
2.2 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对夏黑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二次果冬芽破眠诱导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均可使葡萄二次果萌芽期、盛花期、浆果着色期和浆果完熟期提前,其中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萌芽期、浆果着色期和浆果完熟期较对照均提早了5天,盛花期较对照提早了4天;T1和T2处理效果较为相似,萌芽期和盛花期较对照均提早了3天,浆果着色期分别较对照提早了2天和3天,浆果完熟期均较对照提早了2天(表2)。
2.3 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对葡萄二次果花芽分化影响研究
在二次果萌芽率和成花率方面,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夏黑’葡萄二次果萌芽率。其中T2处理萌芽率最高,可达99.52%;其次为T3处理,为95.77%;T1处理萌芽率为91.89%,对照(CK)萌芽率最低,仅为85.15%(图1A)。在成花率方面,T2和T3处理二次果成花率较高,分别为75.84%和70.89%,显著高于T1处理的30.14%和对照(CK)的22.48%(图1B)。
2.4 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对葡萄二次果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夏黑’葡萄二次果平均单果重介于4.25-4.93 g之间,平均穗重介于306.57-392.61 g之间。尽管T3处理对‘夏黑’葡萄二次果穗重、T2处理对果粒纵径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并未对二次果单果重、果粒横径和果型指数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单氰胺处理对果粒大小和果实外形影响较小。
在果实糖酸含量方面,T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但与T1和T3处理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可滴定酸含量方面,T2和T3处理含量较低,分别为0.56%和0.59%,显著低于对照(CK)的0.68%和T1处理的0.70%。在固酸比方面,T2处理最高,为33.54%;其次为T3处理的30.39,T1处理和对照(CK)则较低,分别为25.31和24.78(表4)。
在二次果果实着色方面,3种不同处理方式均有助于促进果实着色,其中T2和T3处理果实色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但T1处理果实色泽与对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5)。但在果皮花色苷含量方面,3种不同处理与CK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图2)。
对比3种处理方式发现,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会对‘夏黑’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和着色产生一定影响,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可用于葡萄二次果生产。
3 小结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发现,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处理在促进设施促早栽培葡萄一次果萌芽方面效果显著;在二次果生产方面,2.5%单氰胺处理效果较好,可用于葡萄一年两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