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779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品种资源耐裂果性状鉴定与评价 [2025/4/18 17:11:33] 来源: 作者:Admin

制汁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郭印山 林洪 姜长岳

 

  葡萄(Vitis vinifera L.)作为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 L.)的藤本植物,其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在水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姜建福等,2017)。迄今为止,我国葡萄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橘、梨,已成为我国第四大水果(朱绍坤等,2024)。我国葡萄产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仅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姜建福等,2018)。但近年来部分葡萄品种的栽培面积却大幅减少,其中裂果严重是主要原因之一(朱绍坤等,2024)。裂果不仅会降低葡萄的商品性,还成为部分优良品种不能大面积推广的限制因素。


  因此,了解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找到与裂果相关性强的果实性状,可以为葡萄栽培品种的选择、耐裂品种的选育、种质资源耐裂性状评价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为此,本试验以101份葡萄种质资源为试材,在成熟期采用蒸馏水浸泡方式,对各品种的裂果情况做出统计,并分别测定了果皮机械强度、果皮厚度、果皮与果肉的粘合程度以及果实品质性状,旨在找到与裂果相关性强的果实生理性状。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于2022-2023年进行,所有样本材料均产自于沈阳农业大学后山葡萄基地(N41°50'24"E123°24'41")。所有材料均采用避雨栽培,南北走向,株行距1m3m。在果实发育期间,要及时疏花疏果,每个结果枝保留一个花序,每个果穗留果50-60粒,使每穗果的重量保持基本一致,且不进行任何激素处理,其它管理措施均参照常规栽培。最后以果皮表面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成熟期果实作为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不同葡萄品种资源耐裂性状的鉴定


  以沈阳农业大学葡萄园保存的101份品种资源为试材,全部采用蒸馏水浸泡方式。浸水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522实验室进行,试验材料均选用成熟期的葡萄果实,采样时应保证果皮表面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带入实验室后编号、剪粒(带部分果梗)、筛选(选择果皮无损伤,果梗完整的果粒)、称重、装入网袋,浸水。每个品种重复三次 ,每个重复30粒果实,共浸水48小时。于浸水12243648小时后,取出果实,擦干水分,称重,及时记录并计算该品种的裂果率、裂果指数、吸水量和吸水率。然后向容器内倒入新的蒸馏水,并挑出已经裂开的果实,重新浸泡。具体过程,如下图1所示。



  1.2.2 裂果率、裂果指数的统计

  



  裂果等级的划分参照孙双双(2023)的方法,即0级:表面未出现裂口;1级:有1条长度不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2级:有1条长度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或有2条长度不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3级:有2条长度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或有3条长度不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4级:有3条长度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或有4条长度不超过横、纵径1/2的裂口;5级:裂口面积超过果实表面积的1/2

葡萄资源裂果等级的划分方法见表1和图2

 


  1.2.3 裂果方式调查


  纵裂发生在果粒的中部,其裂痕纵向延伸;环裂发生在果粒的上部,其裂痕围绕果柄端横向延伸;纵环裂发生在果粒的中上部,其裂痕既围绕果柄端横向延伸,又于果粒中部表面纵向延伸;果顶开裂发生在果粒的下部,其裂痕在果顶端纵向延伸;龟裂也称为角质层裂,其裂痕短小,延伸方向呈现不规律性,并会布满整个果粒。


  1.2.4 果皮机械强度的测定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TA.XTplus质构仪,使用2mm 直径的 P/2针状探头进行穿刺。并在程序内设置如下参数:测量前速度为1mm/s,穿透速度为1mm/s,测后速度为10mm/s,深度为7mm,负载触发力5g。每个品种重复10次。


  1.2.5 果实品质的测定


  于果实完全成熟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三个果穗,并分别从果穗的各个部位共选取30粒果实。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的横、纵径,并计算果形指数(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再用电子天平测量果实的单粒重。然后用质构仪测定果肉平均硬度。最后用PAL1型折光仪和测酸仪对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各指标的值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


  1.2.6 果皮性状的鉴定


  果皮厚度的评价:从测试样品中随机选取五个果实,通过品尝的方式测定品果皮厚度和果皮与果肉的分离程度。其中薄果皮以为‘无核白’参照;中果皮以‘玫瑰香’为参照;厚果皮以‘巨峰’为参照。其中结合程度松散以‘巨峰’为参照;结合程度紧密以‘夏黑’为参照;结合程度非常紧密以‘维多利亚’为参照。


  1.2.7 果实吸水率的计算


  吸水率=(浸泡后的重量减去浸泡前的重量)/浸泡前的重量100


  1.2.8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2019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SPSS23.0进行方差分析,OriginPro2018进行作图,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差,用不同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裂果方式的调查


  如图3所示,在人工诱导裂果中,发现了五种裂果方式,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纵环裂和龟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因品种不同,裂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图4所示,在自然条件下,发现了纵裂、环裂、果顶开裂、纵环裂四种。

 


  2.2 裂果率和裂果指数的统计


  由表23可知,在对101份资源的裂果性状调查后发现,有16份发生了田间裂果,72份发生了诱导裂果。由表2-2可知,通过裂果率筛选出了52份极抗裂资源,19份抗裂资源,20份较抗裂资源,6份易裂资源,4份极易裂资源。由表4可知,通过裂果指数筛选出了29份极抗裂资源,34份抗裂资源,25份较抗裂资源,7份易裂资源,6份极易裂资源。另外,人工诱导的裂果率要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且不同种类的果实裂果率也不同,鲜食葡萄裂果较重,抗寒葡萄裂果较轻。

 


  2.3 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5可知,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分别与果皮穿刺硬度、果皮穿刺最大应力、果皮脆性、果皮穿刺韧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裂果率与裂果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裂果率裂果指数分别与果肉平均硬度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裂果率与裂果指数分别与单粒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不相关。其它性状间也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例如,果皮穿刺硬度与果皮穿刺最大应力、果皮脆性、果皮穿刺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穿刺最大应力与果皮脆性、果皮穿刺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脆性与果皮穿刺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2.4 不同品种吸水率的比较


  根据人工诱导裂果率的结果选取了极易裂品种康能无核、14-18-52;易裂品种9-4-1679-4-306b;较抗裂品种香悦、9-4-129;抗裂品种白可玉哥(紫)、沈农金黄后;极抗裂品种夕阳红、巨峰十个葡萄品种,分别对其48小时内的吸水率做了比较分析,由图5所示。结果显示,易裂品种的吸水率要明显高于抗裂品种。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易裂品种的吸水率有快速增加或降低的趋势,而抗裂品种的吸水率一直趋于平稳状态。

 


  3 小结


  本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发现了纵裂、环裂、纵环裂、果顶开裂四种裂果方式,人工诱导发现了纵裂、环裂、纵环裂、果顶开裂、龟裂五种裂果方式,且因品种不同,裂果方式也不同。并随着人工浸泡时间的增加,纵环裂和龟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主要获得结果如下:


  1、在自然条件下发现了纵裂、环裂、纵环裂、果顶开裂四种裂果方式,人工诱导后发现有纵裂、环裂、纵环裂、果顶开裂、龟裂五种裂果方式。


  2、不同品种的裂果性存在明显差异,并根据裂果率筛选出了52份极抗裂资源,19份抗裂资源,20份较抗裂资源,6份易裂资源,4份极易裂资源。


 3、裂果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果皮机械强度(果皮穿刺韧性、果皮穿刺最大应力、果皮穿刺韧性、果皮脆性)、果肉平均硬度呈负相关;与单粒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不相关;且果皮越薄,果肉与果皮粘合程度越紧密的品种越易裂果。


  4、吸水率与果实裂果密切相关,易裂品种的吸水率要显著高于耐裂品种,且易裂品种的吸水率有急速增加或降低的趋势,而抗裂品种的吸水率一直呈现平稳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