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32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我国葡萄小蠹类害虫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2013/6/24 17:36:54] 来源: 作者:Admin
"

 

 

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
 
 
  2000年前后,开始听说有小蠹类害虫危害葡萄;之后,甘肃天水、四川龙泉驿有危害成灾的报导;2005年在河北怀来看到危害。今年4月份,连续接到2起报告,且在宁夏严重危害并已成灾。小蠹类害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必须高度重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现把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报,并于5月上旬开始进一步调查和试验。
 
  1 我国葡萄上小蠹类害虫发生历史和概况
 
  邓国藩主编的《中国农业昆虫》(农业出版社,1986)上描述了98种在我国发生的小蠹类害虫,一般危害林木、果树,绝大部分是林木害虫,其中记载危害果树(寄主)的小蠹有12种(皱小蠹、果树小蠹、多毛小蠹、藏西小蠹、枣核椰小蠹、小粒材小蠹、凹绿材小蠹、光滑材小蠹、暗翅材小蠹、北方材小蠹、瘤粒材小蠹、两色小蠹)。
 
  1.1 小蠹类害虫危害葡萄报导与研究
 
  最早的报导是1995年(马昌平,天水市植保植检站);最早发现和研究是1988年(罗禄怡,贵州黔南植保植检站)。
 
  1.2 危害的种类
 
  (1)双棘长蠢。甘肃天水、贵州黔南州、宁夏等为害葡萄;河南许昌、洛阳、山东东营等为害栾树。
 
  (2)光滑足距小蠹。四川成都。
 
  (3) 北方材小蠹。四川成都,可能是与(2)重名。
 
  (4)没有鉴定名称的地区:河北怀来容辰庄园、新疆农6师。
 
  1.3 危害程度
 
  1.3.1 在葡萄上的危害记录
 
  (1)贵州黔南:(1988-1998年)一般受害技率为5%-8% ,严重的高达47.6%,鲜果损失率与受害枝率相近。
 
  (2) 甘肃天水调查:( 2 0 0 2 年报导) 蛀枝率一般为7.8%~15.3%,重者可达50%左右,被害处以上枝条逐渐枯萎,不结果,严重影响产量。
 
  (3)宁夏调查:(王国珍站长报告)重发果园约2hm2,平均为害株率38.33%;蛀枝率35.33%;虫口密度5~7头/枝。被害枝蔓在受害处以上逐渐枯死不能萌芽或虽萌芽但树势较弱,害虫在树体内分布的高度约为0.5~1.5m,以2年生以上枝条受害为主。
 
  (4) 四川龙泉驿调查:(2004年报导)2003年5~6月在龙泉驿兴龙镇麒龙村调查,该村葡萄受害株率几乎100%,一株葡萄上发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虫孔,除当年枝条外,几乎所有的枝条和主蔓都被虫蛀。受害最重的农户0.3 hm2全部被蛀食濒临死亡。
 
  1.3.2 小蠹类危害
 
  小蠹类害虫多为林木、园林作物作物、木材竹材藤材的重要害虫,有些是毁灭性的害虫;很多小蠹类害虫是检疫害虫。
 
  2 小蠹类害虫在我国葡萄上危害风险评估
 
  2.1 传播
 
  主要随苗木、木材、包装木箱、木托盘、藤枝及其运输工具作远距离传播。
 
  2.2 小蠹类害虫的危害
 
  小蠹类害虫是林木(森林、灌木、园林、竹、藤等)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营养消费者,是最重要的一类毁灭性害虫;有些种类也是木材毁灭性害虫。
 
  2.3 小蠹类害虫在我国葡萄上危害风险评估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物、人员、木材的交流快速膨胀,苗木的调运在缺乏监管的条件下无序流动,为小蠹类害虫传播提供了条件。检疫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防控途径,但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检疫措施的落实提出了挑战,基层检疫条件的限制、国民对检疫知识缺乏也大大削弱了这项重要措施所起的作用。
 
  葡萄苗木、种条的供应单位,缺乏对应有责任、义务的认同;葡萄苗木、种条的调运,缺乏规范的操作等,为阻止危险性病虫害(小蠹)的传播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2)小蠹类害虫在葡萄上的为害,存在毁灭性危害的风险没有查询到专性危害葡萄的小蠹类害虫。但某一种小蠹类昆虫,在传入某一特定生态区域后,如果没有找到在原生地的合适寄主,而又存在危害葡萄的潜在能力,那么在葡萄上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
 
  从目前在葡萄上的危害看,可能主要是两个种类: 双棘长蠢、光滑足距小蠹,但很多种类有危害葡萄的潜质。从目前为害葡萄植株部位的次序上看,首先选择干枯的葡萄枝蔓、而后是管理不善(成熟的枝蔓生长不良,含水量低)的葡萄、再之后是成熟的枝蔓和主蔓。从目前成灾的地区为害方式看:为害后,导致植株衰弱、死亡,从而为自己提供更多的食料来源,所以这类害虫的危害方式也是毁灭性的。
 
  从现有的防控措施上分析,目前葡萄上缺乏对小蠹类害虫的认识,也没有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小蠹类害虫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信息素的使用,结合适时的化学防治。但昆虫的信息素有非常强的特异性,需要(时间、资金)寻找、模拟、合成、试用等试验,而小蠹类害虫的生活史长,又增加了研究周期。
 
  所以,小蠹类害虫为害葡萄,对葡萄产业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3 我国葡萄上防治小蠹类害虫危害的对策和措施
 
  3.1 以前的经验
 
  四川龙泉驿防治光滑足距小蠹的经验(四川试验站站长刘晓提供):在对田间考察过程中,发现在葡萄园附近和行间种植的白萝卜有诱集雌成虫聚集的效果,2~3月间,大量成虫进入白萝卜根茎地上露出部分,在上面形成多个孔洞,切开萝卜调查统计,一个萝卜切面就有8-10个成虫在里面取食危害。因此,对该种小蠹虫的防治也就变得简单,几年下来,通过种植萝卜诱杀成虫的办法也就使该危险性虫害得以控制下来。
 
  3.2 总结的措施
 
  宁夏试验站王国珍站长,根据资料和自己的经验,提供以下措施(双棘长蠹):
 
  (1)近期(4月底5月初)葡萄尚处于萌芽期,可集中对果园进行排查,将被害枝蔓剪除,并集中烧毁。
 
  (2)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集中羽化期以化学药剂,48%毒死蜱乳油800倍、4.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但喷雾时注意喷头方位,可将喷头顺叶芽下方朝上喷洒,在虫枝少的情况下,可选用50%敌敌畏乳油500~800倍液注射,并用泥堵住虫孔,以熏蒸虫体。
 
  (3)加强田间管理,多施有机肥与微量元素肥,以增强树势,提高葡萄生长期的抗病虫能力。
 
  (4)2009年冬季修剪时,认真检查被害枝,对受害枝蔓再次剪除,并集中烧毁。
 
  (5)加强检疫,严禁在受害果园采集种条。
 
  3.3 资料中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资料中查询到、引用措施,供大家参考:
 
  (1) 生物防治( 李玉玲,2006)
 
  现已发现双棘长蠹存在2种天敌:管氏肿腿蜂和啄木鸟。因此在综合治理措施中应对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已成功繁育和释放管氏肿腿蜂以防治天牛等鞘翅目害虫。在冬季可人工悬挂鸟巢,以招引啄木鸟消灭越冬成虫。
 
  (2)苗木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在种条、种苗调运时进行苗木处理(王忠跃等,根瘤蚜资料)。
 
  (3)药剂的选择双棘长蠹在4~5月成虫交尾产卵期和7~8月成虫外出活动期,在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之间向树冠喷洒内吸性药剂(李玉玲,2006)。在前期,可以选择的农药种类比较多;在后期(7~8月)必须注意药剂的选择,确保食品安全。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