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48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紫金红霞葡萄设施塑料大棚单膜促早栽培破眠技术研究 [2025/1/13 15:42:23] 来源: 作者:Admin

南京综合试验站

钱亚明 王壮伟 吴伟民


  设施塑料大棚单膜促早栽培是江苏葡萄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模式之一,在南京地区地区,通过设施塑料大棚单膜促早栽培,可使同一品种实现葡萄提早上市1015 d,其产值、净利润均高于避雨栽培。在葡萄促早栽培过程中,破眠催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而目前普遍研究认为,使用石灰氮水提取液和氰氨基化钙、单氰胺水溶液等对打破葡萄冬芽休眠、促进萌芽整齐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紫金红霞’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08年以矢富罗莎为母本、香妃为父本杂交,2022年选育成的早熟欧亚种葡萄,果肉多汁,口感甜,有淡玫瑰香味,是一个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葡萄品种。本试验以‘紫金红霞’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破眠剂、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塑料大棚单膜促早栽培的影响,以期为其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仪器、设备


  紫金红霞葡萄于2017年定植,“一”字整形,2芽短梢修剪,定植株行距为4 m×3 m。树体长势中庸,田间管理基本一致。供试药剂:50%单氰胺水溶液,由阿拉丁公司生产;98%复硝酚钠粉剂,由西安富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赤霉酸可溶粉剂,由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生产。国产容积为500 mL的手持式喷雾器、日本产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均为市购。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南京综合试验站核心示范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本部葡萄基地进行,根据不同处理药剂、处理方法、处理次数,试验共设11个处理,分别为T1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涂抹;T2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1次喷雾;T3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倍,2次涂抹;T4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1次涂抹;T5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1次喷雾;T6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2次涂抹;T798%复硝酚钠15000倍,1次涂抹;T820%赤霉酸可溶粉剂4000倍,1次涂抹;T9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98%复硝酚钠稀释15000倍,1次涂抹;T10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20%赤霉酸可溶粉剂稀释4000倍,1次涂抹;T11:不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CK)。配制混合溶液时,以配制的溶液体积为基准,保证各破眠剂的稀释倍数不变。1次喷雾或涂抹处理在2021128日进行,2次涂抹处理的,在第1次同步涂抹结束后间隔1周(202124日)进行。每处理不少于5个结果母枝,重复3次。


  1.3 试验管理


  试验采用单膜覆盖进行促早栽培,125日开始覆膜,破眠剂处理当日上足水1次。萌芽前处于覆膜保温状态;萌芽后结合棚内温度,在晴好天气适当通风降湿。


  1.4 调查内容


  1.4.1 物候期


  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分别调查各处理的绒球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浆果始熟期及浆果完熟期。


  1.4.2 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


  自任何一个处理始萌芽时起,至不再有新的芽萌发为止,间隔1周,分别调查各处理的有芽萌发的结果母枝数,统计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计算公式为: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有芽萌发的结果母枝数/调查结果母枝数×100%


  1.4.3 萌芽率


  自冬芽始萌发起,至不再有新的冬芽萌发为止,间隔1周,分别调查各处理的萌芽数,统计萌芽率,计算公式为:萌芽率=萌芽数/调查芽数×100%


  1.4.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分别于77日(有果穗成熟)、714日、721日、723日(采收期),采用日本产PAL-1型可溶性固形物测量仪测定各处理葡萄果穗上、中、下部位3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取平均值。


  1.5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紫金红霞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破眠处理对紫金红霞葡萄物候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喷雾或涂抹(处理T4~处理T6)的紫金红霞,其浆果完熟期为713日或14日,较处理T11CK)提早34 d,对紫金红霞促早效果相对较好;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1次涂抹(处理T1)、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98%复硝酚钠稀释150001次涂抹(处理T9)、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20+20%赤霉酸可溶粉剂稀释40001次涂抹(处理T10)的紫金红霞葡萄绒球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与对照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提前,说明这2个处理对紫金红霞萌发、开花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浆果完熟期较对照有明显推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2 不同处理对紫金红霞葡萄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的影响


  由表2可见,单一使用50%单氰胺稀释20倍溶液涂抹或喷雾处理的紫金红霞葡萄(处理T1~处理T3),与不做任何处理(CK)相比,其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在35日后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而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单一使用50%单氰胺稀释10倍溶液涂抹或喷雾处理相比(处理T4~处理T6),作用效果相对更优;98%复硝酚钠150001次涂抹(处理T7)、20%赤霉酸可溶粉剂40001次涂抹(处理T8),其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在35日后均显著高于处理T11P<0.05),说明这2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紫金红霞葡萄冬芽萌发的整齐度,而复硝酚钠、赤霉酸与单氰胺混用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反而可能影响了芽的初始萌发。

 

 

  2.3 不同处理对紫金红霞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单一使用50%单氰胺稀释20倍溶液涂抹或喷雾处理的紫金红霞葡萄(处理T1~处理T3),与不做任何处理(CK)相比,其萌芽率在35日时有极显著增加(P<0.01),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其他调查时期萌芽率虽有所不同,但多与CK无显著差异;单一使用复硝酚钠、赤霉酸(处理T7、处理T8),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紫金红霞葡萄的萌芽率,但最终萌芽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其分别与单氰胺混用,紫金红霞葡萄最终萌芽率(319日)相对较高,均在95.00%以上,显著高于CK,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处理对紫金红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同一时期不同处理测得的紫金红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明显差异,这与不同处理紫金红霞葡萄处在不同成熟期有直接关系;总体而言,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倍喷雾或涂抹处理的紫金红霞葡萄(处理T4~处理T6),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高于不做任何处理(CK)的,复硝酚钠、赤霉酸分别与单氰胺混用处理的紫金红霞葡萄,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明显低于CK,同一浓度单氰胺水溶液2次涂抹处理的紫金红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高于1次涂抹处理的;从2021723日测得的结果看,处理T6的紫金红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达20.8%,除与处理T4差异不显著(P>0.05)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



  3 小结


  紫金红霞葡萄是一个早熟、丰产、优质且萌芽率较高的欧亚种葡萄,目前在江苏南京六合、镇江句容、无锡宜兴等葡萄产区种植,市场口碑较好。为进一步提升紫金红霞葡萄的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早熟特性,对其开展设施促早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紫金红霞葡萄为试验对象,在单膜覆盖条件下,研究单氰胺、复硝酚钠、赤霉酸等不同破眠试剂处理对紫金红霞物候期、萌芽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高浓度单氰胺处理即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1次喷雾或12次涂抹处理,紫金红霞葡萄浆果完熟期较不做任何处理(CK)提前34 d,其中,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12次涂抹处理的紫金红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23日时较CK有极显著增加(P<0.01);复硝酚钠或赤霉酸分别与单氰胺的混用,可使紫金红霞葡萄萌芽率较单氰胺单一使用有明显增加,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有明显降低,物候期有所延迟。


  综合使用成本和效果而言,50%单氰胺水溶液稀释101次涂抹相对最佳,与不处理相比,其浆果完熟期提早4 d左右,且723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9.9%,极显著高于对照,有芽萌发结果母枝占比及萌芽率分别为96.97%75.93%,稍高于对照,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