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42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鄯善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2024/10/16 21:43:14] 来源: 作者:Admin

制干鲜食兼用品种改良岗位

王勇 亚森·阿地力 孙锋 苏来曼·艾则孜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吐鲁番市鄯善县的葡萄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策建议及发展导向,为葡萄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鄯善县;葡萄;产业发展


  鄯善县属于吐鲁番市,位于吐鲁番盆地东侧,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是葡萄和西甜瓜,在葡萄种植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区域。本文对该县葡萄产业发展进行探讨,为葡萄产业振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鄯善县葡萄种植在全国的地位与优势


  1.1 栽培历史悠久。在鄯善县洋海古墓中出土了一根葡萄藤,将鄯善县的葡萄栽培历史推前至2500年前。


  1.2 生态条件优越。鄯善县是新疆东部天山中的一个完整的山间断层陷落盆地。在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影响下,形成了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干燥少雨,日照充足,秋季降温迅速,入冬晚,无霜期长的独特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1.3 规模优势和产量优势。葡萄作物是鄯善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优势经济作物,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为280279亩,总产量792583吨。


  1.4 优势资源。无核白葡萄是鄯善县主栽品种,具有中熟、皮薄、肉脆,含糖高,可达20%以上,丰产性强,是制干鲜食葡萄的佳品,被称为绿珍珠。无核白绿葡萄干也是一种营养滋补食品,号称绿色的能量,其色泽碧绿鲜艳,为国内干果之珍品。


  1.5 品质优势。葡萄果实与其它省市栽培的同一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高糖、低酸。无核白葡萄固形物含量高,可达25%-26%;鄯善无核白葡萄含酸量低,只有0.5%


  1.6 有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天然条件。该地炎热干燥、降水稀少,病虫害少,农药使用较少。


  鄯善县葡萄产业现状


  2.1 葡萄产业是鄯善县主导产业之一,是全国优质无核白葡萄的重点产区。据统计截止2023年,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结果面积27万亩,平均单产达到2230公斤,总产达55万吨,鲜食葡销售9.1万吨,葡萄干产量每年10万吨左右。葡萄种植面积占全疆的13.58%,产量占全疆的21.64%。葡萄收益占该县当年农民收入的80%左右,已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2.2 鄯善县加快了葡萄标准化生产及绿色通道建设。近年来,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鄯善县已将葡萄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发展绿色及有机农产品。制定并发布了多项葡萄相关技术规程,促进了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2.3 鄯善县葡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葡萄的鲜食贮藏保鲜初具规模,已建成各种保鲜库70座以上,总贮藏能力1.5万吨。在葡萄干深加工方面,已建成多条集过筛、脱梗、清洗、上油、定量包装的生产线。


  2.4 鄯善县逐渐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业科技支撑体系。鄯善(县)、乡二级农技推广网络健全,全县60多个行政村基本上都已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农民技术员,基本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技推广网络。另外,鄯善县与县内外科研院所有长期的协作,在新品种培育、整形修剪、肥料、节水灌溉、贮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利用等关键性技术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鄯善县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少科学的生产发展规划。鄯善县由于盆地气候的影响,县内部垂直差异很大,形成了火焰山山南山北两个大的气候区和一些小气候区,如在山南吐峪沟、鲁克沁、达浪坎、迪坎周边极端高温干燥的无核白产地,有气温适中的山北连木沁、七克台、园艺场葡萄产区气候地带,也有辟展镇、连木沁、吐峪沟火焰山峡谷特殊气候小区。形成相距几里就有不同气候条件的特点,不同气候特点有生产葡萄的各自特点。极端高温干燥条件下生产的葡萄颗粒小、不易着色、不耐贮藏,适宜制干。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早熟葡萄品种,鲜食葡萄提早上市供应疆内市场。山北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葡萄成熟较晚,颗粒大、色泽艳丽、耐贮运,适宜鲜食、贮藏,能够生产中晚熟优质大粒葡萄品种。因此,做好鄯善县各个不同葡萄小产区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很有必要。


  3.2 品种单一、重产量、轻质量。目前虽然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有10多个,但无核白葡萄的种植面积仍占绝大多数,其他品种特别是一些优良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很少。葡萄农户的收人基本上由无核白葡萄的产量决定。加上片面追求产量,忽视品质管理,优质、稳产、高效所需要的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标准化模式化栽培技术还没有深化推广,葡萄品质不稳定。


  3.3 葡萄干产业化开发不足。鄯善县是全国最主要的葡萄干产区,但长期以来葡萄干主产品绿葡萄干,颗粒小,绿色不易保存,不能清洗杀菌,葡萄干不但有许多尘埃细菌,甚至还有一些现代商品中所不允许存在的虫卵,因而不能进入高档市场。


  3.4 贮藏保鲜与生产脱节。与年产量55万吨的葡萄产量相比,鄯善县作为延长市场供应的贮藏库等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并且受葡萄成熟期高温、无核白葡萄易落粒、对葡萄保鲜剂主要成分SO2反应较敏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鄯善县虽然有大小葡萄保鲜库30多座,可保鲜葡萄1.5万吨,但主要以外销鲜葡萄的预冷为主,长期贮存的葡萄年贮藏量不足0.2万吨。


  3.5 病虫害发生加重。由于受新品种的引进、人员物资交流量的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亚国家、国内其他产区病虫害已传入新疆,使原本基本无病虫害的鄯善县已开始发生病虫害。如鄯善县白粉病、酸腐病、溃疡病、红蜘蛛、驻果蛾等危害正在扩大,一些新病虫害也有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6 葡萄酒产业发展滞后。受鄯善极端高温和多数葡萄酒厂设备较简陋、工艺落后的影响,鄯善县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易过高,加上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较少,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小,葡萄酒特点不突出,葡萄酒产量质量与鄯善县巨大葡萄生产能力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3.7 产品销售能力弱。目前鄯善县葡萄与葡萄干主要靠内地果商采购后运往内地销售为主,本地果商较少,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果商几乎没有,葡萄产业龙头企业缺少,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果商手中,往往造成一方面为抢市场将未成熟的葡萄提前上市,影响鄯善县葡萄的信誉,另一方面压级压价,影响农民收入,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


  鄯善县葡萄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1 优化区城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区域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是鄯善县葡萄产业做强做大的基础。要根据鄯善县的气候、土壤条件,结合栽培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加大示范推广国内适宜新品种的力度,力争在5-7年内,完成对全县葡萄生产科学布局,实现品种区域化,将不同用途品种根据具体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并保证一定的规模,推进规模化栽培。因此,在确保葡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立鲜食区和制干区,稳定葡萄总面积,扩大精品葡萄种植面积,使鄯善县的葡萄产业格局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4.2 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葡萄生产。以提高无核白鲜食品质为主,引入鲜食新品种。利用现有的国家、自治区和地区各项葡萄标准,不断增加无核白葡萄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品质,使鄯善县葡萄生产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入、调整品种结构,在适宜栽培区域内种植新品种,主要是早熟、色艳、耐贮运品种,改变无核白葡萄一统鄯善县葡萄的局面。鄯善县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最佳的地区之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抓好葡萄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的建设,严格贯彻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生产优质无公害、绿色葡萄,走以质取胜的产业发展之路。


  4.3 以绿色葡萄干为主,适当发展特色葡萄干。坚持特色葡萄干生产,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积极解决绿色葡萄干后加工存在的不易清洗、绿色不易保存的难题。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黑色葡萄干产量,使鄯善县葡萄干逐步与世界接轨。为适应市场需求,还可少量生产黄色、红色及带香味的特色葡萄干,丰富葡萄干的花色品种。


  4.4 提升贮运加工能力。葡萄的采后贮藏、保鲜及运输是葡萄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与国内其他葡萄产区相比,鄯善县葡萄冷链建设非常薄弱,与年产50余万吨的葡萄生产量相比,不足2000吨贮藏保鲜量更是不成比例。应积极引导农民、企业加快冷链建设,保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改进葡萄分级、包装和运输,提高葡萄的商品品质。


  4.5 维持葡萄酒产业。鄯善县由于受高温的影响,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不易控制,无核白葡萄酒品质一般,另外,较高的鲜食和制干效益,高度开发的土地和水资源的矛盾,也使鄯善县不可能大面积发展酿酒葡萄,只能在相对较冷凉地区发展一定面积的酿酒葡萄品种,生产以无核白葡萄酒为主的中低档葡萄酒,满足当地旅游及低收人人群消费。


  4.6 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步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对认定的龙头企业,要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利用龙头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人才、市场销售的优势,发展订单农业,发挥龙头企业对葡萄产业化发展的领导作用。实施品牌促销战略。制定鄯善县葡萄原产地标识、无公害标志管理办法,统一全县葡萄标志、标识内容,建立葡萄精品检验监督体系。在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营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企业及农民信誉卡制度,提高葡萄营销质量,树立鄯善县葡萄就是优质葡萄的市场信誉。


  5 对鄯善县葡萄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发展高档鲜食葡萄,加强反季节销售 鄯善县鲜食葡萄消费应大力发展高档鲜食品种,走高端路线,树立葡萄优质、高档形象。同时,解决长途运输问题,保证产品能够快速、低成本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占领市场。加强葡萄贮藏技术研发,加大低温冷藏设施建设,延长果实货架期,扩大反季节出售,增加果农收入和提高积极性。


  5.2 重点扶持制干产业。一是提高葡萄干清洗和加工技术;二是要研制开发多品种多类型葡萄干;三是要严要求,注重质量;四是要在精美包装上下功夫。


  5.3 要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制定特色营销策略,让游客深度体会葡萄采摘过程,感受葡萄庄园的宁静、清新和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并与餐饮、交通运输、加工等行业协同发展,增加综合收入。


  5.4 建立完善信息流通机制,实现精准生产。使企业、果农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内外市场动态、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关税、技术标准和包装要求等相关方面的信息,使企业与果农依据市场适时选择生产活动,更好地适应大市场的要求。


  6 鄯善县葡萄产业发展导向


  6.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葡萄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服从生态保护,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6.2 坚持因地选择品种类型。当地夏季高温干燥,有核葡萄大多表现颗粒偏小,着色差,而无核葡萄通过栽培技术增大颗粒,提高商品品质。所以,鄯善县种植葡萄应继续坚持以无核葡萄为主的方针,根据不同时期鲜食和制干市场需求,发展不同成熟期特性各异的无核葡萄品种。


  6.3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路线。鄯善县丰富的热量资源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坚持以制干为主,以优质绿色葡萄干为主产品,同时积极开发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干新品种,积极发展葡萄制干产业,创建优质名牌产品。根据鄯善县地形区域跨度大,不同地点温度差异较大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提升鲜食葡萄品质,持续发展鄯善县鲜食葡萄产业,形成以制干为主,以鲜食、酿酒及其他加工品为辅的多种类葡萄产品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