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防控岗位
朱亮 杜贺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其适应性强,寄主广泛,可对水果、蔬菜等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西花蓟马对葡萄产业产生的冲击也日益严重。目前防治田间西花蓟马的方式仍以化学防治手段为主,但杀虫剂的滥用同样也导致了西花蓟马抗药性的产生。本实验通过测定多个地区田间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的LC50,明确了多个地区田间西花蓟马的抗药性情况,为防治田间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田间用药剂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1 试验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西花蓟马分别采自北京门头沟(经度:116.10137,纬度:39.94043)、山东济南(经度:117.000923,纬度:36.675807)、荷兰(经度:5.29127,纬度:52.1326)、云南元谋(经度:101.87728,纬度:25.70438)。采集的西花蓟马使用新鲜的菜豆饲养在玻璃养虫罐内。培养箱饲养条件:温度(25 ± 1)℃,相对湿度(70 ± 5)%,光周期L//D=14 h//10 h。
2.2 供试药剂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有效成分及其含量:60 g/L,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含量:25 %,山东化联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3 试验材料
2.0 mL离心管,自制吸虫器,干净无伤的蓝莓叶片,镊子,胶头滴管,培养箱,量筒,一次性航空杯,蒸馏水,Triton X-100。
2.4 试验方法
配制药剂:用蒸馏水将Triton X-100配制成0.01 %的Triton X-100溶液,以此为溶剂,采用梯度稀释法将60 g/L乙基多杀菌素配制成0.2 mg/L、0.1 mg/L、0.05 mg/L、0.025 mg/L、0.0125 mg/L、0.00625 mg/L的待测药液;将25 %噻虫嗪配制成200 mg/L、100 mg/L、50 mg/L、25 mg/L、12.5 mg/L、6.25 mg/L的待测药液。以0.01 % Triton X-100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浸管:用胶头滴管将各个浓度的药液分别注满2 mL离心管,静置4 h后倒掉药液,待2 mL离心管自然晾干。每管为一个重复,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
浸叶:从蓝莓苗上采摘生长状态一致的且无伤的蓝莓叶片,用清水洗干净后待其完全晾干。晾干的叶片在药液中浸泡10s后捞出,自然状态下待其晾干后,用镊子放入对应浓度且已晾干的2 mL离心管中,每管1片。
接虫:用自制吸虫管吸取10头西花蓟马,小心吹入组装好的叶管中,盖好管盖。
试虫培养及查虫:将装有西花蓟马的叶管放入培养箱,培养箱条件设置为:温度温度(25 ± 1)℃,相对湿度(70 ± 5)%,光周期L//D=14 h//10 h。48 h后检查活虫数量,毛笔尖轻触虫体不能活动则判定其死亡。
数据处理:采用PoloPlus软件分析生物测定数据,计算LC50值。
3 实验结果
乙基多杀菌素对不同地区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在测定的4个西花蓟马种群中,山东济南地区的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最低,仅为0.033 mg/L;北京门头沟地区的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为0.039 mg/L;荷兰地区的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为0.052 mg/L;云南元谋地区的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值最高,为0.101 mg/L。总体来看,4个地区的西花蓟马均对乙基多杀菌素呈敏感水平,仅需要低剂量的杀虫剂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效。
噻虫嗪对不同地区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在测定的4个西花蓟马种群中,云南元谋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噻虫嗪的LC50值最低,仅为7.134 mg/L;北京门头沟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噻虫嗪的LC50值为19.456 mg/L;山东济南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噻虫嗪的LC50值为31.584 mg/L;荷兰地区的西花蓟马对噻虫嗪的LC50值最高,为31.667 mg/L。各地西花蓟马对噻虫嗪的LC50不尽相同,这可能与当地的用药习惯有很大关系,在药剂的压力下,西花蓟马进化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