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试验站
赵文东 孟凡荣 唐玉会 熊岳
桓仁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2370h,年平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870mm,无霜期140d左右。北甸子乡位于桓仁东北部的“两省三县”交界处,距县城18km,辖6个村38个村民小组。北甸子地区在纬度、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等方面与加拿大安大略湖相近,适合发展冰葡萄产业。目前冰葡萄种植面积约35hm2,冰酒产业已经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由于去霜冻发生的较早,有效积温不足,葡萄负载量较大,加上砧木等原因,造成冰葡萄大面积冻害,2009年出土后萌芽不整齐、瞎眼、死条、死树现象较为普遍。乡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于2009年5月26日邀请熊岳综合试验站赵文东站长及团队成员与桓仁县北甸子乡科技副乡长孟凡荣、辽宁张裕冰酒酒有限公司副经理唐玉会等人组成的冻害调查小组对北甸子乡所辖英沟、友谊、大牛沟、长春沟、弯龙背、北甸子村6个村的10余户威代尔种植户进行了调查。
1 冻害表现
1.1 枝蔓受冻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北甸子乡的6个村屯的10余种植户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表1)。枝蔓受冻表现为干枯、芽眼不萌发,最重有整蔓死亡,稍轻点的基部发出新梢,再轻一些的就是一半枝蔓死亡,最轻的表现为瞎眼(局部枝段无新梢)。不同园块冻害程度差异较大,以大牛沟村3组刘顶云家最重,枝蔓死亡率达85%以上,其它园枝蔓受冻情况较轻,最轻的发育基本正常。
1.2 根系受冻
通过对刘顶云、王延敏两家葡萄园冻死树根系调查发现,根系冻害分别达98%、85%以上,根系受冻重达到4~5级。
1.3 萌芽情况
从调查的园块来看,受冻植株表现为萌芽晚,不整齐,萌芽发黄,新梢长势较弱。葡萄的萌芽时间比上年晚约一周。
2 冻害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勘察与调查,结合气象因子进行全面的分析认为,冻害原因主要下列几方面。
2.1 砧木问题
对不同冻害植株挖根调查发现,受冻较重的园大多为硬枝嫁接苗,抗寒砧木贝达较短,苗木栽植较深,将接口入土内,接穗部分发出根系,随着埋土量加深,接穗发根量增大。由于接口营养运输不畅,贝达砧木根系生长发育受限,逐渐萎缩直至死亡。葡萄冻害程度与贝达根系存活量有很大关系,贝达根系存活量越大,冻害有越轻的趋势。而绿枝嫁接苗一方面接口基本都在地上,品种没发根,冻害相对较轻或基本没有冻害;另一方面接口愈合充分,营养运输顺利,地上与地下部生长协调,植株健壮,冻害就轻。
2.2 负载量与冻害的关系
负载量过大是造成冻害的又一重要原因。通过生长季观察,农户普遍留果量偏大,留叶量则偏少,造成树体负担过重,树体营养积累不足,冻害严重;结果较少的园,萌芽整齐,冻害就轻。从2008年威代尔葡萄不同结果试验园的萌芽情况(表2)可以看出,结果多、留叶少的树势偏弱,萌芽量较少,相反,单位面积留梢少,留叶多的树萌芽量大,长势与健壮冻害较轻。
2.3 早霜与冻害的关系
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表3)显示,2008年早霜来的比往年早约半个月而此时正值葡萄果实与树体进行营养积累的关健时期,霜来的早,树体与果实营养积累不充分,越冬抗寒力差,再遇到冬季低温,根系受冻,春季枝蔓散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造成冻旱(抽条),干枯死亡。冬季的绝对最低温度与往年差异不大,不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因素,而低温持续时间长造成1月份平均气温偏低,树体又不抗冻,是引发植株大面积冻害的主要原因。日照时数、降雨量总体差异不大,冻害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2.4 防寒土厚度对冻害影响
由于劳动力短缺,加上几年来埋土量较少的情况下葡萄也能安全越冬。人们忽略了葡萄的防寒作业,认为埋点土就冻不死,当气候、营养都不利的情况同时发生时就产生了严重后果。埋土多的果园冻害相对较轻。
2.5 个别园病害较重,叶片提前脱落,营养积累不足也是导致抗寒力减弱的原因之一。
总之,本年度葡萄冻害的大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结果,而是上述几个因素联合产生的结果。
3 受冻树管理建议
3.1 适当增加水肥,及时松土保墒或覆盖薄膜提高地温;用肥液灌根(殖腐酸铵等),促进根系萌发生长。必要时可进行叶面喷肥扶壮树体。
3.2 减少留果量。对衰弱树去掉花果穗,健壮树体。
3.3 回缩更新。对上部枝长势较弱的枝蔓,可进行回缩,促进下部新梢生长。
3.4 加强病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