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81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4/10/10 18:54:35] 来源: 作者:Admin

北疆综合试验站

 

  ‘新郁’葡萄是由新疆葡萄瓜果研究所培育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亲本为红地球自然杂交后代E42-6(母本)×里扎马特(父本),该品种穗形美观,果粒大,鲜红-紫红色,肉脆味甜,贮运性能较好,栽培适应性强,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尤其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种植面积超200hm2,深受农户喜欢。随着葡萄产业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逐渐显现,加上从业者人均年龄偏大,接受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效益削减,农户积极性受挫,严重制约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葡萄生产迫切需要研发与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


  轻简化栽培技术即通过葡萄树体架式和树形改良,减少、简化葡萄管理工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葡萄栽培技术。本文针对‘新郁’葡萄生产上存在的人工成本高、成熟期不一致、商品果率低、品质欠佳、经济效益削减等问题,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解决以上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3年在新疆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沙泉瓜果合作社葡萄栽培示范基地进行,地处东经86°4'29.35",北纬44°40'30.36"。占地面积13.33hm2,典型的沙壤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5℃,无霜期180d10℃有效积温35004000℃。


  供试葡萄品种为新郁,东西行向,树龄7年,长势均匀,其果穗圆锥形带副穗,果粒椭圆形,粒大,红色或紫红色,味酸甜,无香味。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轻简化栽培技术(JH)、传统栽培技术(CK)两种栽培模式,各设3个小区作为3次重复(每个小区20m2)。


  轻简化栽培技术:采用高“厂”架式水平叶幕,即东西行向,间距5m立栽水泥柱,距离地面1m处,在水泥柱上拉设第一道钢丝;距第一道钢丝0.8m处拉设第二道钢丝;在每根水泥柱上南北向拉一道钢丝,距地面高度同第二道钢丝;与第二道钢丝水平,间距0.5m,左右各拉设一道钢丝;葡萄树体与地面夹角为45°倾斜栽植,株行距2m×4m,主蔓伸长至第一道钢丝时用绑蔓绳固定,继续伸长至第二道钢丝时,沿钢丝方向向一侧固定,使主蔓形成“厂”字形,主蔓伸长至与下一棵树相交时打顶。待新梢长出,第二道钢丝以下的新梢都抹除,第二道钢丝以上的新梢伸长至左右两边钢丝时,用绑蔓器依次固定在左右两道钢丝上,呈“鱼刺”状,在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时,按需可以一次性断头处理,此道工序可用修篱机或修枝机代替。副梢仅留新梢顶芽前面的一个,其余的一次性抹除,如图1

 


  传统栽培技术:采用单龙干棚架,即东西行向,间距5m立栽水泥柱,距离地面0.6m处,在水泥柱上拉设第1道钢丝;距第一道钢丝0.6m处拉设第二道钢丝;距第二道钢丝0.6m处拉设第三道钢丝,这样三道钢丝东西向与水泥柱垂直、等距;与第三道钢丝水平、等高,间距0.6m,向一侧拉三道钢丝;与第三道钢丝等高,南北向在每根水泥柱上拉设一道钢丝。葡萄树体与地面夹角为45°倾斜栽植,株行距0.5m×4m,主蔓伸长至第一、二、三道钢丝时,分别固定在三道钢丝上,竖向继续伸长,待超越第三道钢丝时,将延长头顺着南北向固定在钢丝上,形成单面棚架;新梢长出后,从主蔓基部开始伸长至第一、二、三道钢丝时,根据其空间合理安排留枝量,把握好新梢间距,与主蔓同向依次固定在钢丝上,上下新梢重叠时,及时打顶,控制生长,保证架面通风透光;新梢伸长至越过棚架下垂时,也可按需进行断头处理。副梢同样留新梢顶芽前面的一个,其余的全部抹除,如图2。两种栽培模式水肥及病虫害管理相同。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新梢生长指标测定


  生长指标包括新梢茎粗、节间长度、枝条成熟长度、叶柄长度的测定,以上指标均在9月上中旬测定,此时葡萄浆果已经成熟,枝条基本停止生长,均已木质化。


  1.3.2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各处理每个小区随机采摘3穗果,调查不同栽培模式下果穗紧密度、果实色泽、成熟一致性、果粉厚度、果粒整齐度等外观品质。其中果粒整齐度划分为整齐、中等和不整齐三个等级。果实品质指标包括维生素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及果实带皮硬度的测定。每穗果从上、中、下随机采集10粒果,测定以上指标。


  1.3.3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果实经济性状包括穗长、穗宽、粒质量、穗质量、单产、商品果率等的测定。在果实成熟期,各处理每个小区随机采摘3穗果用来测其穗长、穗宽、穗质量等指标;每穗果从上、中、下随机采集10粒果测定粒质量。商品果标准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单穗重≥800g、穗形整齐完整、无畸形果、色泽红色或紫红色。


  1.3.4 其他数据调查


  全年调查并统计两种栽培模式葡萄物候期及收支额。收入即果实销售总额=亩产(kg)×单价(元/kg),支出即每亩地全年劳务费用(上架、抹芽、修剪、冬埋、出土)。


  2 结果分析


  2.1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轻简化栽培技术因其树形叶幕与株行距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树体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与良好的通风透光性,并且在同水平水肥管理下,每株分配的养分多,生长势强,物候期会提前,另外。如表1所呈现,‘新郁’葡萄在轻简化栽培模式下,其各物候期会提前57 d。物候期的提早对生产有积极意义,有研究表明,‘意大利’葡萄成熟后,挂树前期(020d)各项指标保持稳定,甚至有部分指标含量增加。经调查,早霜(101日前后)来临之前,在新疆玛纳斯地区,‘新郁’葡萄成熟后,挂树时间2530d仍保持不落粒,果实不失水,具有商品性。因此,成熟早即可适当延长果实销售期,若恰逢中秋、国庆两节时,鲜果比较畅销,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2.2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生长的影响


  葡萄新梢的强弱对其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由表2可知,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新梢茎粗、节间长度显著大于传统栽培模式,新梢茎粗增加1.1㎜,节间长度增加1.81㎝。不同栽培模式下,枝条成熟长度与叶柄长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轻简化栽培下葡萄的枝条成熟长度与叶柄长度值均高于传统栽培模式,分别长18㎝、0.72㎝。说明轻简化栽培有利于‘新郁’葡萄的生长与成熟。


 

  2.3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品质的影响


  2.3.1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两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外观品质有所区别,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时,果穗紧密、果实着色良好、成熟期一致、果粉厚、果粒整齐,果实外观品质佳,商品性高。

 

 

  2.3.2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如表4所示,不同栽培模式下,‘新郁’葡萄维生素C含量差异极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总酸与果实带皮硬度差异不显著。较传统栽培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施以后,葡萄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9.91/100g;总酸含量降低0.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37%;果实带皮硬度高0.28N。结果表明,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新郁’葡萄果实品质较传统栽培模式下优。



  2.4 轻简化栽培技术对‘新郁’葡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4.1 对产量的影响


  如表5所示,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除了粒质量与商品果率以外,穗长、穗宽、穗质量、亩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穗宽、亩产、商品果率差异极显著,穗长差异显著,粒质量与穗质量无显著性差异。较传统栽培模式,粒质量高1.57g,商品果率高12.33%,穗长、穗宽、穗质量、亩产分别低2.67㎝、2.16㎝、0.18㎏、697.67㎏,虽然穗质量与亩产降低了,但是这不会直接降低葡萄的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相反,可以使得果穗得到合理的整形、适中的紧密度,大幅度地提高果实商品性而增加经济效益。

 

 

  2.4.2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本文仅对产品销售收益与人工支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轻简化栽培生产的葡萄成熟早,色泽均匀,品质好,商品果率高,售价为每千克9元;传统栽培模式下葡萄产量虽高,但是成熟晚,着色不均匀,大小粒严重,品质差,售价为每千克7.5元。


  2023年工人劳务费每天均价为300元,传统栽培模式下,每亩地上架1次、抹芽4次、修剪3次、冬埋1次、出土1次,每667㎡总计支出劳务费3000元;轻简化栽培模式下,上架、抹芽、修剪等管理每亩地每次只需200元劳务费,冬埋、出土每亩地只需100元劳务费,且各管理工序只需操作1次,每667㎡总计支出劳务费800元,如果新梢修剪采用修篱机或者枝条修剪机修剪,除去人工操作成本和机械燃油费用,劳动成本还可节省140元左右,但是采用修剪机修剪葡萄新梢,造成许多叶片具有伤口,还需喷施杀菌剂防止叶片感染病害。经计算,采用轻简化栽培仅人工成本每667㎡节省22002360元。


  3 结论


  通过上述试验与数据分析得出,轻简化栽培技术能够使‘新郁’葡萄各物候期提前57d,每667㎡节省人工成本22002360元,整体效益提高4.6%5.2%。解决了‘新郁’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品质差、商品果率低、经济效益削减等问题,此技术适宜‘新郁’葡萄的栽培。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生态与栽培习惯差异明显,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