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096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有机硒对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4/1/4 21:38:39] 来源: 作者:Admin

豫东综合试验站

张柯 娄玉穗 崔小月 尚泓泉 吕中伟

 

  硒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健康息息相关。人体无法合成硒元素,必须通过饮食获取。缺硒是世界性问题,我国的土壤约2/3处于低硒状态。国民的硒摄入量远低于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下限值,缺硒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利用外源硒肥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开发硒强化功能食品,通过食物补充提高国民的硒营养既安全,又经济有效。


  我国是世界葡萄第一生产大国,葡萄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葡萄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增施有机或无机外源硒肥均可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根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无机硒肥可以提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施入亚硒酸钠量过大时,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反而下降;随着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葡萄果实中的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增施氨基酸硒肥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质量、提高葡萄产量。本文以六年生‘巨玫瑰’为研究对象,对葡萄植株多次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分析不同浓度有机硒处理对‘巨玫瑰’葡萄产量、果实质量、硒含量、糖、酸、可溶性蛋白以及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巨玫瑰’葡萄富硒生产的硒浓度,为富硒葡萄的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位于河南郑州,土质为沙壤土。试验材料为六年生‘巨玫瑰’葡萄,株行距3m×8m,棚架架势,长势强旺。试验采用绿维康有机硒肥(有机硒60g/L),分别稀释600倍、500倍、400倍,浓度分别为100 mg/LT1)、120 mg/LT2)、150 mg/LT3),对照为等量清水,在花后10天至采收前25天,每隔10天左右叶面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个处理随机选择3株长势相似、健壮无病害植株。


  1.2 测定指标


  成熟期每处理随机采集葡萄果穗10穗,每穗随机取5粒葡萄。用千分之一天平测定果穗和果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单粒质量取平均值。将果实去籽、压榨成汁。可溶性固形物(TSS)采用TD-45数显糖度计测定,可滴定酸(TA)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采用GB5009.93-2017第一法进行硒含量测定,采用NYT2742-2015中的方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NY/T1600-2008标准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含量,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Vc)含量。各指标试验结果均为3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果实糖、酸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各种糖、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由表1可知,3个处理的TSS和可溶性糖含量比CK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T2T3CK差异显著,T1CK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中,硒浓度为120 mg/LT2处理的TSS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了6.83%11.32%T3处理的TSS、可溶性糖含量和T2差异不显著。叶面喷施有机硒增加果实糖含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硒可以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从源叶同化物转运至果实,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主要为糖类,所以果实含糖量升高。


  3个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比CK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T1T2显著下降,T3下降水平不显著,比CK分别下降18.87%24.53%9.42%。表明,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可滴定酸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先升高后下降。


  有机硒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巨玫瑰’葡萄TSS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TA含量;适宜浓度硒处理的果实糖含量随硒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过高增幅反而下降;果实酸含量随硒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浓度过高时降幅下降;3个处理中,硒浓度为120 mg/LT2处理在提升风味品质方面效果最佳。


  2.2 不同处理对果实Vc、可溶性蛋白和单宁的影响


  Vc为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提高植株抗逆性。如表1所示,T1T2Vc含量均比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13%4.00%;而T3Vc含量比CK下降9.52%,差异显著。表明适宜浓度的硒提高果实Vc含量,高浓度的硒反而降低Vc含量。这可能是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硒被吸收转化成硒蛋白,提高植株的合成代谢能力,Vc合成量增加;而高浓度的硒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氢物酶(GSH-Px)活性或产量,导致细胞清除活性氧能力增强,减少了对清除自由基的Vc的需求,从而导致Vc含量减少。


  3个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1.47%25.12%26.28%。喷施有机硒肥能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能是由于硒元素参与蛋白质合成,导致其含量增加。


  单宁为酚类化合物的统称,具有抗氧化能力,但较多的单宁含量易导致产生涩味口感。与CK相比,T1T2的果实单宁含量下降,T3则升高。T1的单宁含量比CK降低4.97%,差异不显著,T2的单宁含量比CK显著下降6.08%,硒浓度最高的T3的单宁含量增加5.52%,与CK差异不显著。


  适宜浓度的硒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巨玫瑰’葡萄V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降低单宁含量;其中,硒浓度为120 mg/LT2处理在提升营养品质和风味口感方面效果最佳。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指标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不同浓度的外源硒肥均可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产量,T1T2T3的产量增幅分别为11.03%20.00%17.24%,高浓度的硒处理产量增幅反而比适宜浓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


  T1T2T3处理的单粒质量比CK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1.87%21.14%18.54%T2处理的单粒质量最大,为8.71g,显著高于T1处理和CK,与T3差异不显著。


  3个处理的单穗质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11.98%21.56%18.75%T2处理的单穗质量最大,为524.81gT3次之,为512.70g


  不同浓度的外源硒肥均可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产量指标,高浓度硒处理的产量指标增幅下降;T2处理的产量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所以,在增产方面,T2120 mg/L硒浓度最佳。

 

 

  2.4 不同处理对果实硒含量的影响


  CK组果实中未检出硒含量,3个处理组的果实硒含量均显著提高,且硒含量与喷硒浓度呈正相关。T1T2T3的果实硒含量分别为23.27 μg/kg46.35 μg/kg57.83μg/kgT2处理的果实硒含量比T1增加99.18%,而T3处理的硒含量仅比T2增加了14.93%。表明随硒浓度的增加,3个处理的果实硒含量逐渐增大,喷施有机硒肥可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的富硒程度,但施硒浓度对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的增幅有限。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外源硒肥提高葡萄的硒含量和品质,生产硒强化功能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葡萄果实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发现,叶片喷施有机硒肥可显著提高‘巨玫瑰’葡萄产量,果粒质量和果穗质量也显著增加;适宜浓度的硒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巨玫瑰’葡萄的TSS、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TA和单宁含量;果实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硒处理浓度正相关,随喷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些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与这些前人研究结果中硒单向促进效应不一致的是,本研究的硒浓度范围内,葡萄产量、果穗质量、果粒质量、TSS、可溶性糖含量并非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高浓度硒处理下的上述各指标的增幅反而下降。此外,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Vc含量与硒浓度并非正相关,而是表现为低浓度硒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有机硒对单宁含量的影响同样具有双重效应,表现为低浓度的硒处理降低单宁含量,高浓度处理则反之,单宁含量升高。这可能与硒种类、施硒方式、硒浓度有关,也可能是试验品种、树龄、树势不同所致。综合比较,有机硒肥浓度在120 mg/L时,‘巨玫瑰’葡萄的增产效果最佳,果实糖、可溶性蛋白和Vc等营养物质均达到峰值,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最低,果实风味口感和营养品质最佳,此浓度最适宜于‘巨玫瑰’葡萄的富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