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5093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蓝莓叶片“黄化”现象简析 [2023/11/16 20:55:50] 来源: 作者:Admin


蓝莓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


  蓝莓根系为须根系,生长量小,无根毛,对土壤及根域环境要求较高,喜欢酸性条件(pH4.05.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以疏松、透气的沙壤土为宜。要种好蓝莓,必须满足上述条件。辽宁作为中国蓝莓的主产区,近二三年,随着蓝莓果实市场的“火热”,蓝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尤其在土壤适宜区域(pH4.85.5)的大连市金州、庄河及丹东市,栽培面积迅速增加。近些年来,种植者蓝莓栽培技术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也存在老园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及新栽区栽培技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如土壤改良不到位、水肥管理不科学、修剪技术不适宜、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不正确等诸多技术问题,所以蓝莓生长季表现为枝条长势差,叶片“黄化”现象较为普遍。叶片“黄化”是蓝莓生长过程中某个“生育因子”不达标的一种表现,“生育因子”不同,“黄化”表现类型不同。所以,要科学、正确判断诱发因子,进行合理改进,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行为。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再研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是蓝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


  1 病因的判断方法


  生产中出现叶片“黄化”现象,我们将如何判断“病因”。笔者经过多年生产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三步走”判断方法。第一步进行pH值测定。用速测仪检测pH值,看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若pH值过高,植株长势差,则可判断土壤改良问题。或进一步做实验室土样检测,根据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具体变化就能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p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高是蓝莓栽培成功的基础,若不达标,就不具备商业化栽培条件。如果pH值达标,再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综合判断。第二步为根检,即对根系及根际土壤进行检测:(1)检查根系发育是否正常,有无新根生成,或根系死亡。(2)观察土壤物理性状,包括质地、结构等,作为参考;(3)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和EC值,并了解近期施肥及浇水频度。第三步检测植株单体和群体地上生长状况:(a)叶片“黄化”前的农事操作;(b)“黄化”类别或类型,整体黄化还是部分黄化,老叶还是新叶,整体缺肥还是某种些元素缺乏;(c)实验室叶片分析,检测正常叶片和问题叶片的养分含量,确定问题叶片具体缺的元素,结合土壤检测数据,作为制定方案的理论根据。


  叶片“黄化”现象,说到底是土壤问题,或是土壤酸碱度过高,或是缺肥(或缺某种元素),或是土壤通气不良导致根系活性降低。我们必须弄清导致“黄化”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机理,以便正确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


  2 发病的几种现象


  2.1 根系有部分死亡的


  根检时,侧根或前端根系变为褐色,批量死亡,主根部分仍生长良好,可能有以下原因所导致:(1)施肥不当导致“烧根”。施肥前植株生长正常,施肥后新梢叶片变黄,长势变弱,严重的植株叶片脱水、萎蔫,并迅速死亡。有些种植基地实行水肥一体化或冲施肥技术,由于施用技术不当,如营养液浓度过大(Ec值大于4ms/cm)易造成“烧根”;有些种植者先施高浓度浓缩液,再浇水稀释,如此操作极易伤害根系;施化肥过量或施肥方式不当,同样易造成“烧根”现象;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也会造成“烧根”。简单的检测方法:用土壤三参数测试仪直接检测土壤Ec值,若超过5ms/cm,就存在“烧根”危险。解决的办法是浇水冲洗。(2)施用蓝莓忌用元素如含氯的肥料,易造成根系死亡,植株整体黄化,无论老叶还是新叶。(3)沤根。浇水方式方法不正确,如大水慢灌或浇水过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尤其是土壤黏重的,根系长时间被水浸泡,造成沤根。(4)过度干旱导致根系死亡,树叶变黄。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短时间的高温和强光照,叶片蒸腾量过大,导致部分根系死亡,叶片变黄甚至焦枯。解决办法是在高温时段加强水分供应,或采取喷灌措施,可缓解危害。


  2.2 根检时,根系完好、白色,有新根,但叶片“黄化”


  可能有以下原因:(1)缺肥,缺大量元素。植株有长势,表现为整体叶片(老叶、新叶)淡黄色。若已长时间未施肥则确定为缺肥,即三要素都缺或只缺氮肥。应及时补肥,叶片可逐渐恢复。(2)缺铁。若已确定施肥,且表现为新叶脉间失绿,老叶正常,说明是缺铁,喷施或浇施铁肥,可使嫩叶转绿或新抽生枝生长正常。(3)缺镁。成熟叶片(或老叶)脉间呈“西瓜皮”状,喷施硫酸镁可使叶片恢复正常。(4)雨季连续多天降雨,长势正常植株雨后出现整株叶片“均匀黄化”现象,原因是土壤水分饱合,根系被窒息,吸收能力降低,导致叶片发黄或落叶。经过一段时间(约46d)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至正常值时,植株逐渐恢复正常颜色。(5)土壤沙性过强,浇水过频。沙性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又低,就存在浇水过频的问题,造成养分严重流失,根系吸收养分不足,导致叶片黄化。可通过客土或增施有机肥改善其理化性状;制定科学的浇水、施肥方案,或实行水肥一体化,做到有规律供水。


  2.3 新植苗的黄化


  新栽植苗新梢易黄化,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新植苗有个缓苗期,即使是营养钵苗,根系长到土壤中还有个过程;大苗带坨移栽的根系活性低,吸收能力差,新梢长势也差。生产中可采取水肥一体化管理及促进根系生长的其他措施,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增强吸收能力,使新梢长势增强,叶片逐渐变绿。


  2.4 蛴螬危害


  植株地上部分表现生长势明显降低,单株叶片整体黄化,无光泽,萎蔫,严重时死亡。表现为个体。根检时,根系无须根,危害严重的只剩下主根,并有明显虫咬啮痕迹,轻度危害的可以发现蛴螬。一旦确定,立即灌施防治蛴螬的药剂,关键是早发现早用药。


  3 小结


  蓝莓作为第三代保健水果,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很容易栽活,但要栽“好”,使其高产、优质、高效很难。生产中,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包括天气、土壤条件、品种特性、农事操作等因素,综合分析植株“黄化”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改进或优化管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正确的结论和适宜的解决方法是确保蓝莓可持续生产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