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20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蓝靛果栽培管理技术 [2023/11/16 20:42:22] 来源: 作者:Admin

蓝靛果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霍俊伟 秦栋 朱晨桥 李永刚 张利军


  蓝靛果(Lonicera Caerulea L.)学名蓝果忍冬,俗称羊奶子、山茄子等,植物学分类属于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忍冬亚属(Subgen. Lonicera)。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和北美等地。通常生长在林缘灌丛、沼泽湿地或高山林下,喜冷凉湿润性气候,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一般在6-7月成熟,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花青素、类黄酮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果可鲜食、加工,也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因其名贵、风味独特、污染少被广泛认可开发利用。


  现在,以主栽品种“蓓蕾”为试材,展示蓝靛果物候期图片,根据蓝靛果物候期,本着“必需及时”的原则,总结编写了《蓝靛果栽培管理技术》,旨在给一线工作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栽培模式


  根据管理方式和立地条件等来划分,蓝靛果栽培管理模式有传统模式、大棚模式、水肥一体化模式等。


  栽培技术


  2.1 选地及测土


  蓝靛果喜水喜肥,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山地、坡地和平地均适宜栽培,但以山区、浅山区等林缘空地最为适宜。如果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pH值在4.5-8.5之间的地块,长势会更好,进入丰产期早。


  有条件的单位或是果农,建议进行样地测土,为精准施肥、有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2.2 深耕整地


  据野生蓝靛果调查结果发现,蓝靛果根系主要分布在10-40cm深处,栽种前需要先清除地面杂草杂物,然后深翻耙出树根、草根,本工作应该提前安排,多次开展控草效果更好。在苗点或是垄上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或氮磷钾复合肥,中型、大型果园,建议起0.5-0.8m宽垄进行栽种,更利于植株茁壮生长。


  2.3 品种选择


  建造果园除了选地外,最重要的就是选种。一般来讲,纯正的蓝靛果品种苗木,是高产、抗逆、口感酸甜、果实巨大的保证,而且在种植蓝靛果的时候,注意不同熟期品种的授粉搭配,现在可以选择的品种有蓝精灵、乌蓝、蓝色甜点心、中科蓝果1号、中科蓝果2号、梦之蓝等。


  2.4 定植时间


  蓝靛果在春、秋两季均可定植,春季在土壤解冻后即可定植,以4月初为宜;秋季落叶后即可定植,以10月中下旬为宜。营养钵苗随时可以栽种,裸根苗定植宜选在秋季,苗源近的话,也可春季定植,整地、挖坑、定植、浇水等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尽量减少苗木脱水时间。


  2.5 株行距设定


  平地和缓坡地行距2m-3.0m,株()1.0-1.5m;陡坡地行距1.5 m -2m,株()1m,行向与等高线相平行。如果想早期进入丰产,每穴可栽2-4株,每株苗木间隔20公分。株行距也可依据品种特性、修剪塑形、采收方式不同,稍微调整。


  2.6 备定植穴


  按照“网格法”先进行标点定位,然后开始挖定植穴,可以机械也可以人工。定植穴呈圆柱状,穴深度和直径不低于40cm。与适生条件相差太大的,以穴为单位进行改土再定植。如特别贫瘠的土地,定植穴内填入草炭土、基质等;粘土过重的地块,在起高垄的前提下,掺入珍珠岩、沙子等可以提升土壤通透性;pH严重偏酸或是偏碱的地块,需要进行调整,增酸可以用树皮、松针、硫粉等,反之可以用石灰等物质调和土壤pH


  2.7 栽植方法


  先回填定植穴,填土厚度15cm左右时踩实,接着每穴放入苗,如果每穴栽多株,苗间隔20cm左右,在继续回填到八分满时,向上提的让根系充分舒展,然后踩实。避免栽植过浅和过深,参照无性苗木扦插节,秋天定植培好土地面与扦插节一半齐平为宜;春季定植培好土地面与扦插节底部齐平为宜。


  2.8 灌水和封穴


  栽后务必浇一次透水,粘土过重的地方,适当减量。翌日水渗后,就地取细土封穴裂缝即可,可以不填平,等待入冬上冻前封上穴,防治抽条。


  3 田间管理


  3.1 灌溉


  栽后翌春萌芽前,可以采用漫灌、喷灌、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控制墒情促进萌芽保证成活。采用小型手持土壤肥水温测量仪,经常检查土壤10cm深处湿度,当低于40%时,还应及时灌水。


  3.2 中耕除草


  每年春、秋季结合施肥,沿行间进行一次耕翻,在距离植株根部外围25cm-30cm处深翻10cm-15cm。株丛基部采用人工除草,行间可机械除草、覆盖压草或间作控草,达到整齐洁净的目的。


  3.3 施肥


  土壤肥沃的园地定植后1-2年可不施肥,肥力较差的园地应及时追肥。随着树龄和株丛的增长,对土壤肥料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尤其进入丰产期后,采果后的秋季施肥工作应该做好做足,防治出现枝条早衰和大小年现象。


  3.3.1 常用化肥


  栽后塑形完毕后,每年的初花期,可以喷洒一次浓度为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果实膨大期,可以追施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5%15%15%25g -30g/m2;果实采后,可以追施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5%15%15%30g/m2,确保花芽分化数量和质量,为第二年多的产量奠定物质基础。


  3.3.2 有机肥


  采果后15-30天,每丛每年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5-10kg,配合深翻松土,达到果树根系周围。没有灌溉条件的,可以在株丛树冠投影外缘5cm左右挖深20cm的环形沟,肥料施入后与土拌匀,然后将施肥沟填平、踩实、灌水。


  3.4 虫害防治


  果园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类和毛虫类等害虫。防治蛴螬、地老虎用辛硫磷等;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或蚜康等。同时配置黑光灯进行诱捕,降低病虫害程度。


  3.5 病害防治


  蓝靛果易感染叶锈病。主要症状:叶上有明显的橘黄色小疱、破裂后散出黄粉,病重时全叶都是黄粉。该病一般在湿度大、雨水多的年份容易发生,轻者植株开花结果极少,重者植株丛生长衰弱,甚至死亡。通过试验证明,当叶片长到2/3时喷洒效果最好。防治方法,发病前用波尔多液(11100),喷雾药液用量100-160g/m2。发病时用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敌锈钠700倍液喷洒植株。在管理上要防止株丛过密徒长,保持通风,降低致病机率。


  3.6 修剪与株型塑造


  幼苗在定植后,在距地面10-20cm处平茬,促使萌发出更多的基生枝,按照空间留存3-5个茁壮修长枝条;通过疏花与修剪,促进快速形成丰满、匀称树型。塑型期间主要是枝条留取、疏花定型。进入结果期的修剪主要采用疏枝法,其次是回缩式修剪法。发现过密的枝条,需要及时剪除,当主枝长到一定的长度时,合理的布局蓝靛果的枝条,塑造丰产树形,及时剔除折断枝、枯死枝、重叠和弱枝。修剪时期分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春季在3月末4月初蓝靛果萌芽前进行,主要剔除衰老的多年生枝,抹去青壮年枝条基部的芽苞。夏季修剪在5-6月份进行,主要剔除死亡的、细弱的和过密的枝,达到可持续丰产生长状态。


  4 果实采收


  4.1 防鸟


  果园常有鸟出没的果园,在果食转色以前,安装布置稻草人、猛禽录音、反光贴或网,来防治鸟来啄食果实。


  4.2 果实采收


  6月中旬-7月中旬,当浆果充分长大变成蓝黑色,有明显的白色果粉,柔软多汁,酸味下隆、含糖最增高表明果实成熟,应及时采收。可以手工采收,也可以机械进行采收。


  4.3 果实储藏


  果实可以鲜果出售、冷库冻存和送往加工厂,提前备好果盒,联系好储藏冷库,找好收购渠道,避免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结局。


  5 越冬管理


  在越冬前如果土壤干旱,应浇一遍封冻水。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可免浇封冻水。土壤上冻前,在土地基部埋土2-10公分,可以保护根和茎部不被冻伤。落雪前用石硫合剂封园,枝条垄间全部消毒。


  附记


  蓝靛果是一个新近火热开发的寒地浆果灌木树种,认识的人还不多,栽种的人更少,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生物学性状和农艺学性状调查与利用,正在稳步深入开展,随着栽种规模的扩大,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了蓝靛果产业的发展瓶颈,经过一线实践积累,不断验证调整改良,蓝靛果栽培管理技术定会日臻成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新型蓝莓浆果加工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