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葡萄栽培岗
周明星 陶建敏
‘阳光玫瑰’葡萄在自然条件下,有核,果粒较小,果穗稀疏,且‘阳光玫瑰’葡萄品种落果现象严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盛花期GA3处理达到保花保果,诱导无核,促进果粒膨大,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李婉雪,2016)。但处理过早,易出现大小果,果穗长势不均,品质降低,处理过晚,落果严重,坐果较差。随着‘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如今葡萄园面积一般较大,葡萄种植规模大,实际生产过程中,盛花期后‘阳光玫瑰’葡萄开始生理落果,落果速度很快,同时,窗口期较短,需要在几天内完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因此,葡萄盛花期期间对人工的需求极大。江浙一带经济发展较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规模极大,同时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葡萄花果管理方面人工劳动力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试验在开花前使用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花穗进行一次额外处理,从而延缓其开花后生理落果速度,延长处理窗口期,葡萄园管理过程中就有足够时间使用高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完成葡萄的诱导无核和保果处理。同时模拟生产实际情况,观察其生理落果和坐果规律,探究促进保花保果的方案,以期为‘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1.1 试验环境及材料
试验于2022年4 ~ 9月份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葡萄基地进行,基地气候条件同第二章1.1.1。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树形为“H”形,株行距3.0 m × 6.0 m,避雨栽培。试验前期进行相同的生产栽培管理(统一抹芽、摘心、去卷须、绑枝、花穗整形、疏果等),果实套袋前统一喷施防病虫害药物,采用避雨栽培,在水、肥、药、花果管理等均采用统一标准以减小或避免试验误差。
1.1.2 试验试剂
GA3、CPPU、TDZ(同第二章1.1.2)。
1.2 试验设计
选取树体健壮、树势相近的4棵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树,每个结果枝保留一个花穗,在花前一周进行花穗整形,每个花穗保留穗尖5 cm。花穗整形时控制每穗留果量约在150粒,整形后(5月2日)分别用1 mg/L GA3、2 mg/L GA3、3 mg/L GA3、1 mg/L GA3 + 1 mg/L CPPU、1 mg/L GA3 + 1 mg/L TDZ的溶液进行浸穗处理(浸穗时将花穗完全浸入溶液3 ~ 5秒后,抖落花穗上多余的液滴,防止药液遗留太多在穗尖形成药斑)。每种浓度方案处理60穗,其中30穗盛花期不进行生产常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统计坐果和落果数,对应浓度处理分别记做A1、A2、A3、A4、A5。另外30穗进行生产常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用于后期果实品质的测定,对应浓度处理分别记做B1、B2、B3、B4、B5。以开花前不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清水浸蘸)花穗作为对照,记做A0、B0。试验处理方法详见表3-1。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落果数和坐果数的测定
所有花穗进行花穗整形只保留穗尖5 cm,并且每个花穗处理后进行标记,人工计数。5月9日各处理花穗套上透明网袋,每隔两天计数一次,直至果粒不再掉落停止计数,每次计数后清空透明网袋中果粒,最终统计落果数量和坐果数量。
1.3.2 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的测定
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测定方法同第二章1.3.3,测定时期为15天1次。
1.3.3 单果质量的测定
单果质量测定同第二章1.3.4。
1.3.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同第二章1.3.5。
1.3.5 果皮颜色的测定
果皮颜色测定同第二章1.3.6。
1.3.6 果实无核率的测定
果实成熟后,各处理随机选取5串葡萄,每串葡萄随机剪取20粒果实,剖开果实统计果粒个数。试验中统计充分成熟的种子,若种子没有充分成熟,但其发育较大 或种皮木质化,影响食用时口感,也计数为有核。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统计与分析同第二章1.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落果数和坐果数的影响
如图3-1所示,‘阳光玫瑰’葡萄在进入盛花期后均开始开始生理落果,花前不同处理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刚开始生理落果时,先缓慢落果,随后迅速且大量落果,大量落果后落果速度放缓,最终趋于稳定,基本不再落果。对照A0在进入花期后迅速落果,落果速度最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1、A2、A3葡萄落果规律表明,GA3使用浓度越低,大量落果的时间就越早,反之,大量落果的时间越晚。处理A4、A5葡萄落果规律表明,低浓度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同样可以有效延缓落果,并有良好效果。
如图3-2所示,花前使用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果穗坐果数量与清水处理相比,坐果数量显著提升,明显在初期抑制了快速落果,在5月22日后。落果基本停止,果实数量变化平缓趋于稳定。最后的坐果数量大小依次为:A4 > A3 > A5 > A1 > A2 > A0。对照处理果穗坐果数量显著低于花前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组。除对照A0外,各处理组花穗果穗留果量均大于50粒,满足标准化生产要求。花期结束后不同处理果穗留果情况如图3-3所示。
2.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的影响
如图3-4所示,不同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大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果实纵径在6月10日起迅速增大,增长速度较快,进入7月后,增长相对缓慢,在8月份增长速度再次加快。在6月10日,B0纵径最小,为19.36 mm,处理B5果实纵径最大,为21.30 mm。进入7月后,处理B1的纵径迅速增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纵径最大为处理B1,达到了28.08 mm。进入成熟期,未进行花前处理的对照B0纵径不是最小,处理B2、B4纵横小于B0。
如图3-5所示,各处理的横径变化和纵径的变化基本一致,在6月份和8月份间增长较快,7月份增长速度相对平缓。在6月10日,B2横径最大,为16.39 mm。在6月10日至6月25日间,B1横径增长速度最快。整体来看,在7月前,花前使用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纵径增长速度高于对照A0处理。7月10日至葡萄成熟期间,各处理横径增加速度平缓。
如图3-6所示,各处理果形指数变化整体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在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下降较快,随后下降速度平缓。
2.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单果质量的影响
如图3-7所示,各处理单果质量在7月10日开始迅速增长,其中B1和B5增长最快,随后增长速度放缓,在8月10至8月20日增长速度再次加快,果实成熟后增长速度又趋于平缓。在7月10日B4果实单粒重最大,为7.41 g,B0处理果实单粒质量最小,为5.36 g。整个生长期葡萄单果质量大小变化接近双S型。
2.4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如图3-8所示,在整个生长期,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无明显规律。在7月10日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B4 > B3 > B0 > B2 > B5 > B1。在7月10日至7月30日,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呈快速增加的趋势,随后在8月增加速度变缓。进入成熟期后,部分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仍有增加趋势。
2.5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如图3-9所示,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基本呈相反趋势,即在在7月10日可滴定酸含量迅速降低,在进入8月份降低速度放缓,在进入成熟期后趋于稳定。
2.6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
花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和不同的GA3浓度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影响不同。如表3-3所示,处理B1的L值最大,表明该处理成熟期葡萄果实亮度最大,处理B3的L值最小,果实亮度最低。不同处理间,a值的绝对值相近,无显著差异,代表果皮颜色在这六种处理间绿色程度无显著差异。b值越大黄色越深,处理B1的b值最大,表明该处理成熟期葡萄果实黄色更深。C值代表彩度,处理B4的C值最高,处理B1与B4在C值上数值接近。综上,处理B1、B4成熟期葡萄果实着色较好,表明开花前施用1 mg/L GA3、1 mg/L GA3 + 1 mg/L CPPU处理花穗,有利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着色。
2.7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率的影响
如表3-2所示,各处理无核率大小依次为: B1 > B3 > B0 > B4 > B5 > B2。处理B1无核率最高,达到83 %,处理B2无核率最低,为64 %。处理B2含1粒种子百分比最高,处理B3含1粒种子百分比最低。各处理有籽葡萄果实中,含1粒种子的较多,含2粒种子的较少,极少数含3粒种子。
整体来看,各处理之间无核率普遍不高,除处理B1、B3外,其他处理无核率低于对照B0。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花前施用并不能明显提高所有处理无核率。处理B1效果最好,即花前采用1 mg/L的GA3处理可以提高葡萄无核率。
2.8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如表3-4所示,处理B1的果实纵径和横径最大,分别为28.08 mm和24.58 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B3的纵径最小,处理B5的横径最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成熟期葡萄纵径大小依次为:B1 > B5 > B0 > B2 > B4 > B3,横径大小依次为B1 > B2 > B4 > B0 > B3 > B5,其中处理B0、B2、B4、B5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0、B1、B2、B4、B5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花前使用1 mg/L的GA3和3 mg/L的GA3可以显著增大果实的纵径,使用1mg/L的GA3可以显著增大果实的横径。在果形指数方面,除B5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表明花前使用1 mg/L GA3 + 1 mg/L TDZ处理花穗可以使果形更加偏长,增大果形指数。
如表3-5所示,处理B1成熟期单果质量最大,为12.86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B2、B5和B0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3和B4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成熟期葡萄单果质量大小依次为:B1 > B5 > B2 > B0 > B3 > B4。
如表3-5所示,处理B5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组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无显著差异,处理B1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97 oBrix。各处理成熟期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小依次为:B1 > B4 > B2 > B0 > B3 > B5。
如表3-5所示,处理B1和B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B2、B3和B4。B0与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花前处理对成熟期葡萄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各处理成熟期葡萄可滴定酸含量大小依次为:B1 = B5 > B0 > B4 = B2 = B3。
3 讨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园艺作物生长,提高坐果率,广泛应用于石榴(王华龙等,2022)樱桃(高华军等,2019)梨(袁振杨等,2019;刚明慧等,2009)等生产栽培中。GA3作为果树作物最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可以提高枇杷坐果率(Fang, et al.,2000)GA3作用于蝴蝶兰,还可以显著增加坐果率,且坐果率随浓度呈负相关(Randhawa et al., 1959)。
我国超过15个省是葡萄主栽地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葡萄种植栽培中同样应用广泛(李冬,2021)。大量的研究表明,开花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拉长葡萄花穗,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但在‘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中,花前使用以GA3最常见,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少有研究。本试验在探究不用浓度GA3对葡萄生长发育影响的同时,以GA3和CPPU、GA3和TDZ搭配使用,对比探究花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坐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花期结束后坐果数量上都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延缓落果速度,提高坐果率,延长窗口期。这与罗家坤(2022)研究结果一致。
花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进行保花保果,浓度越高效果不一定越好,浓度越高,可能造成花穗长度过长,花穗卷曲松散,导致坐果数量下降。同时,坐果最好的处理组为1 mg/L GA3 + 1 mg/L CPPU处理,而不是处理浓度最高的3 mg/L GA3处理,这与第二章试验结果结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