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试验站
孙凌俊 马丽 高圣华 朱绍坤 郭荐硕
中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快速发展都是伴随着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人们对葡萄品种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1]。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多从国外引进,且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主栽品种仍以巨峰等中熟品种为主,早熟和晚熟品种缺乏,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优新品种势在必行[2]。近年来,我国葡萄育种家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培育出了一系列优新品种[3-6],促进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但生产上仍缺少有突破性、竞争力的鲜食葡萄新品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以主栽品种红地球为母本,无核白鸡心为父本,历经16年时间培育出具有优质、晚熟、美观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岳霞晚峰。
1 选育经过
该品种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红地球×无核白鸡心杂交后代选育出的红色系晚熟葡萄新品种。2006年进行人工杂交,共计做了15穗,秋天获得杂交种子1560粒,洗净后放入窖中进行沙藏层积。2007年春天播种,获得实生苗314株,2008年全部定植于实生苗圃。2010年代号06-2-2单株首次开花结果,经过3年的连续观察、筛选,2013年确定为初选优系,并以贝达做砧木嫁接,经过复选观察鉴定,2017年被确定为决选优系并在省内开展生产试栽。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岳霞晚峰,编号GPD葡萄(2022)210010。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岳霞晚峰植株生长强壮,树势中庸,嫩梢绿色,有稀疏白色绒毛。幼叶浅红褐色,上、下表面比较光滑,无绒毛。成龄叶片五角形,中等大,较薄,5裂,上下裂刻均较深;叶面平展,上下表面均光滑无毛,平均成龄叶片面积356.9cm2。叶柄洼开张,叶缘锯齿锐,叶柄中等长,紫红色,无绒毛。成熟枝条红褐色,平均成熟节数大于7节。卷须长为间歇式。欧亚种,二倍体。
2.2 果实经济性状
岳霞晚峰果穗圆锥形,穗形整齐,平均穗长22cm,穗宽15cm,平均穗重823g,大穗重1152g。果粒着生紧密,大小均匀,果粒卵圆形,平均粒重7.89g,大粒重15.6g,果皮红色,较薄,无涩味。果肉质地硬脆,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6%,可溶性糖含量19.55%,总酸含量0.74%,维生素C含量9.9mg/100g,每果粒含种子3-4粒(表1)。
2.3 生长结果习性
岳霞晚峰树势较强,枝条成熟度好,以贝达为砧木,芽眼萌发率71.8%,结果枝率69.7%,结果系数1.25;第一花序多着生于第3-4节上,两性花,坐果好。花芽分化好,夏芽副梢结实力强,丰产能力较高。在辽宁熊岳地区,定植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可留少量产量,第三年每666.7m2产量可达2020kg,第四年进入盛果期,每666.7m2产量2500kg以上,但一般建议每666.7m2产量控制在1700kg以下。
2.4 物候期
岳霞晚峰在熊岳地区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末萌芽,6月上旬开花,8月中上旬果实开始着色,9月末10月初浆果充分成熟。从萌芽至果实充分成熟约需145d-155d。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架势选择与整形
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岳霞晚峰,建议采用篱架或小棚架,小棚架可结合龙干整枝。幼树定植后以整形为主,重点扩蔓,冬剪可后视成熟长度和架面高度剪留长度控制在1.5m左右,大概为成熟枝条的2/3。在砧木选择上,岳霞晚峰可选择根系发达、抗寒性强的贝达砧木苗,适宜株行距0.8m-2.0m×4m-5m。成龄树冬季修剪延长头可采用幼树修剪法,结果母枝建议采用短梢修剪。
3.2 肥水管理
岳霞晚峰在栽植过程中应以基肥为主,基肥包括有机肥及生物菌肥,一般每666.7m2施用量在3000-5000kg为宜。生长季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果实膨大期以氮肥为主,转色期可增施磷钾肥。在北方埋土防寒区,春季葡萄出土上架后需要灌1次透水,开花前一周灌1次水,花期非必要不灌水,膨果期定期灌水,果实开始着色要控制灌水,埋土防寒前要灌1次透的封冻水。
3.3 花果管理
生产中要尽早疏除多余花序,避免营养浪费,除花序原则是强枝和中庸枝保留1个花序,弱枝不留花序。结果枝可在落花落果后摘心,副梢保留1片叶进行绝后摘心。及时进行花序整形,可保留穗尖3-5cm,在果粒长到花生粒大小时疏除内层粒、小果粒、畸形粒等,疏果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并套袋。采后前10天左右摘袋。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需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葡萄出土后,可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消杀,进入雨季重点预防霜霉病的发生,可选用生产无公害果品允许使用的药剂进行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采收前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