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试验站
温景辉 申海林 邹利人 闫可 白瑞雯
吉林省无霜期短,葡萄栽培以早中熟为主,一些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冬季落叶前成熟度较差,修剪前随气温迅速下降,叶片被迫冻落,研究诱导葡萄提前进入休眠的措施具有重要生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葡萄枝条内养分物质含量的变化,开展诱导葡萄休眠研究,旨在为寒地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于 2020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园(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果园土质为壤土,土层深厚。以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露地栽培5年生‘着色香’和‘日150’为试验材料。株距1.0 m,行距为4.0 m,‘厂’形架式,水肥管理均为常规管理。
1.2 试验设置
果实采收后(9月17日),以黑色遮阳网将树体封闭遮盖,设置三个遮光处理:包括单层遮阳网(光强为105.5μmol/m2s)、双层遮阳网(光强为16.0μmol/m2s)和三层遮阳网(光强为6.5μmol/m2s),以不遮光(218μmol/m2s)为对照,每处理5株。于11月8日(处理后52d),各处理随机采集一年生健壮枝条20根,截取每根枝条中段20cm韧皮部,液氮研磨后放入-80℃冰箱保存备用。
1.3 养分含量测定
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使用蒽酮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使用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N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MS Office 2013 和SPSS 2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遮光处理下‘着色香’品种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三层遮阳网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较CK增加最多,较CK增加81.89%;单层遮阳网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较CK增加53.65%;双层遮阳网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较CK增加50.10%。三层遮阳网处理下‘日150’品种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增加17.95%。说明三层遮阳网处理可显著增加枝条可溶性糖含量。
2.2 对枝条淀粉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遮光处理下‘着色香’品种的枝条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三层遮阳网处理下淀粉含量较CK增加最多,较CK增加93.63%;单层遮阳网处理下淀粉含量较CK增加67.81%;双层遮阳网处理下淀粉含量较CK增加55.74%。单层遮阳网处理和三层遮阳网处理下‘日150’品种的枝条淀粉含量显著高于CK。单层遮阳网处理后淀粉含量较CK增加23.58%,三层遮阳网处理后淀粉含量较CK增加27.16%。说明三层遮阳网处理可显著增加枝条淀粉含量。
2.3 对枝条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单层遮阳网和三层遮阳网处理下‘着色香’和‘日150’枝条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K。在‘着色香’上,三层遮阳网处理下氨基酸含量较CK增加126.35%,单层遮阳网处理下氨基酸含量较CK增加76.74%。在‘日150’上,三层遮阳网处理下氨基酸含量较CK增加37.72%,单层遮阳网处理下氨基酸含量较CK增加26.81%。说明三层遮阳网处理可显著提高枝条氨基酸含量。
2.4 对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三层遮阳网处理下‘着色香’品种的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较CK减少19.96%。单层遮阳网处理和三层遮阳网处理后‘日150’品种的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三层遮阳网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减少30.96%,单层遮阳网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减少19.12%。说明三层遮阳网处理可显著降低枝条可溶性蛋白含量。
2.5 对枝条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三层遮阳网处理后‘着色香’品种的枝条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增加34.54%。单层遮阳网处理和三层遮阳网处理后‘日150’品种的枝条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K。三层遮阳网处理后脯氨酸含量较CK增加37.65%,单层遮阳网处理后脯氨酸含量较CK增加23.16%。说明三层遮阳网处理可显著提高枝条脯氨酸含量。
3 小结
枝条成熟度是果树越冬抗寒的一个重要指标,枝条内营养物质含量越多,抗氧化物质活性越高,植株抗寒性越强。本研究中,经综合分析枝条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公主岭市,三层遮阳网处理能有效促进‘着色香’和‘日150’葡萄植株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促使葡萄植株提早进入休眠,有助于葡萄安全越冬。由于地区间气候条件、栽培模式以及品种间遗传基础差异较大,建议不同地区采取遮光诱导休眠时,应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