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体病害防控岗位
北京地区葡萄设施栽培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简易避雨三种设施栽培模式,设施条件病害种类主要有葡萄白粉病、灰霉病和枝干病害(溃疡病、蔓枯病和黑根病等),其次是病毒病、酸腐病和根癌病等。
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立足全生育期病害实施综合防治、绿色防控。以农艺措施为主,在病害防治关键期,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高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达到控害保安全的目标。
一、栽培防控措施
1.新建葡萄园的选址及土壤管理
新建的葡萄园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避免连作地、低洼地建园,最好不在土壤粘重、通气性差的地块种植葡萄。遇到连续阴雨积水时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建议起高垄种植葡萄,增加排水沟,避免土壤积水。
2.无病种苗的培育及种苗消毒
从非疫区选取无病种苗。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苗。种苗消毒可以采用热水处理或药剂处理,热处理消毒通常热水的温度需要达到50℃,处理时长不小于30分钟;针对不同葡萄品种对热水耐受性的差异,通过处理树体剪枝来测试其对热水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而损伤苗木。也可采用石硫合剂、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种苗消毒。
3.控产及优良架式选择
合理水肥,适当控产。在设施埋土防寒区的葡萄园,可选用“厂”字形架势和“V”形叶幕,可以减少冻害及埋土扭伤主蔓,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在非埋土葡萄园可选择光能利用率高的棚架型树形如“T”字形、“H”字形或“Y”字形等树形,来简化修剪技术、改善叶幕光照状况,减少光能浪费,从而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4.果园卫生清洁
休眠期剪除带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清除葡萄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销毁;也可采用硫制剂及百菌清等烟剂熏蒸消毒;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果、叶和梢并集中处理或销毁,降低田间病菌基数,防止病害在田间孳生传播。收获期应彻底清除病果,避免贮运期病害扩展蔓延。
二、不同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措施
1.萌芽期。葡萄发芽前喷1次3-5°Bé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发芽后喷0.2-0.3°Bé石硫合剂、硫磺水分散粒剂或甲基托布津预防白粉病和灰霉病。葡萄枝干病害严重的葡萄园,及时挖掉死树,并采用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或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物、化学农药对死树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对死树邻近健康植株及田间病株进行药剂灌根。
2.展叶期。以防控灰霉病为主,同时兼治白粉病。若发生灰霉病,可喷施咯菌睛、唑醚·氟酰胺、嘧环·咯菌腈、氟菌·肟菌酯等。
3.开花期。应重点做好灰霉病的防治,在盛花期和其后10天,选用咯菌睛、唑醚·氟酰胺、嘧环·咯菌腈、氟菌·肟菌酯、解淀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等药剂连续2次用药。
4.坐果期—绿果期。该期白粉病易感染果实,应加强白粉病的监测,若发生白粉病,采用保护剂和治疗剂交替喷施,保护剂可选用多抗霉素、80%硫磺水分散粒剂等,治疗剂可选用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等,连续用药2-4次。
5.成熟期—采收期。该期易发生灰霉病、白粉病及酸腐病等,可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采用药剂防治,在灰霉病和酸腐病发病初期,应剪除并集中处理销毁病穗或病果,防止病菌在田间传播。
6.落叶期—休眠期。果实采收后对全株茎叶喷施80%硫磺水分散粒剂、29%石硫合剂水剂或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1-2次。冬季休眠(葡萄枝干埋土前),应清除园内枯枝烂叶、剥除老皮、深翻果园土壤,减少病菌的越冬基数;不埋土的枝干可采用石硫合剂涂干铲除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