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64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降低葡萄园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023/5/8 11:57:23] 来源: 作者:Admin

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渠系渗透和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分升高时,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困难,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给予解决。

 

  1.深翻掺土或换土消盐。通过对葡萄园全园土地深翻,沙地适量掺入壤土,黏壤土适量掺沙,改善设施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地下水位,增强葡萄园土壤通透性。对盐渍化较高的土壤,可采用换土消盐,即将设施内15cm内的表层土铲除,用肥沃优质的稻田土进行更换。换土时注意保护葡萄树浅层根系,不损伤大根。

 

  2.增施有机肥。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增强土壤通透性对葡萄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增施改土效果较好的有机肥,如腐熟的家畜粪肥或作物秸秆。设施葡萄栽培,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同时适量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土壤表层盐积现象。同时,施用腐熟有机肥和增施有机物料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补足微量元素,促进根系生长,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不用或少用化肥是防止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根本措施。所施有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特别是鸡粪、牛粪、羊粪、猪粪和人粪尿等

 

  3.选用盐效指数较小的肥料。严格控制土壤肥料种类和数量,尽量选择盐效指数较小的肥料(如磷酸一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等,这些肥料的盐效指数分别为34846,而尿素、硝酸铵和氯化钾的盐效指数分别为75105116),减轻盐胁迫的危害。

 

  4.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改善土壤化学形状。土壤化学性状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眼下我国很多地块使用平衡复合肥(NPK=17-17-1720-20-20)利用率极低(某些地区单独使用复合肥的话,利用率连25%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施用50kg复合肥用到地里,能够被作物吸收的只有12.5kg左右,其余37.5kg都白白浪费掉,这部分被浪费的肥料反而会加重土壤盐渍化或酸化)。其实,对于常年大量施入复合肥的田块,土壤都不会缺乏养分,表现土壤富含过多的氮磷钾元素。如何把土壤中残存的氮磷钾,或者说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钾,被逐步活化释放出来,让葡萄植株吸收利用,提高肥效至关重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氨基酸生物有机肥或黄腐酸或海藻酸或腐殖酸来调节土壤酸碱度,活化土壤中氮磷钾和其它中微量元素,进而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5.合理平衡施肥。根据葡萄生长期长、产量高和深冬难以追肥的特点,建议早秋采用深施有机肥为主;生长期以水溶性化肥为辅。化肥应依据葡萄不同物候期所需氮、磷、钾配合微肥,按不同比例(配方)施入的原则。化学肥料(水溶肥)肥效快,能满足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合理使用化肥(水溶肥)涉及到肥料本身的性质、土壤条件、作物种类、施肥方法、耕作栽培技术等方面。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化肥要尽量少施或不施,如在磷肥的使用中,应根据土壤酸碱性来选用不同的磷肥品种。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应选用钙镁磷矿物粉等碱性磷肥,这样既增加了磷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又中和了土壤中的酸,同时还为土壤提供了钙、镁等营养元素;而在碱性的石灰性土壤、盐碱性土壤应选用过磷酸钙、硫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具有为作物提供钙素营养和改良盐碱土的酸性肥料。施肥时注意基肥深施,追肥限量(少量多次),提倡根外滴施和叶面喷施。氮肥以尿素为主。在施肥中切忌偏施氮肥,要施多元素复合肥,最好为配方施肥。

 

  6.增施有益菌肥(生物菌肥料)。当前土壤中出现的板结、酸化、盐渍化、土壤贫瘠、地力衰竭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化肥在土壤中长期积累、残存、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转化而产生的。所以,可通过在土壤中增施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化学肥料的释放吸收,起到缓解土壤盐碱化作用。

 

  7.地面覆盖。地膜覆盖或地面撒麦纹、铺盖农作物秸秆均十分有效,既可减少地表蒸发,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8.水肥一体化,合理灌溉。首先选择好的水源,此外,每次灌水(滴灌)滴足浇透,将表层积聚的盐分稀释、淋溶供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该方法适合以硝态氮肥(NO3-)为主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如果土壤以硫酸根离子(SO42-和氯离子(Cl-)为主,则可以利用滴灌特有的排盐特性将有害离子排出根群外,避免直接危害作物根系。

 

  9.浇水洗盐。在葡萄休眠期冬灌时进行大水漫灌,将葡萄园地表盐碱淋洗排除。

 

  10.深挖排水沟。在盐渍化较高的地块建设葡萄园,需在园区外围深挖排水沟,主干沟宽 8m、深3m、底宽 1.5m。支沟宽 3m、深 1.5m、底宽 0.8m。地下水位在1.5m左右时,每亩棚室内挖11条暗沟,其中南北向10条,东西向1条,使温室内排盐暗沟内外相连贯通。施足底肥,在定植沟中,亩施有机肥69m3,磷酸一铵3050kg,沟底最下层铺杂草或秸秆2030cm厚,肥料与表土混匀回填沟中,栽植时进行高垄定植并覆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