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当前品质优异的鲜食葡萄品种大多属于欧亚种,对霜霉病表现为感病。而起源于美洲的一些葡萄如圆叶葡萄、河岸葡萄、沙地葡萄等对霜霉病表现出高抗的特性,通过与欧亚种的多代杂交选育出一些高抗霜霉病的酿酒品种如‘Bianca’(Bellin et al.,2009)、‘Solaris’(Gindro et al.,2013)以及鲜食品种如‘摩尔多瓦’(赵胜建 等,2006)。选育高抗霜霉病的鲜食葡萄品种可以为种植者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006年以黑色、丰产、晚熟、抗霜霉病的‘摩尔多瓦’葡萄为母本,以晚熟、脆肉、红色、形状奇特的品种‘美人指’为父本进行杂交。2006年9月收获种子,并于当年冬季低温层积处理,2007年3月在温室内进行催芽播种,小苗于5月移入露地,当年秋季收获杂种苗沙藏。杂种苗于2008年定植在海淀区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葡萄杂种圃内,株行距为0.5 m×3 m,单臂篱架,单主蔓直接配备结果枝组整形。单株于2010年开始结果,经过连续3年母株观察,表现为晚熟,硬肉,紫红或红紫色,果粒大,肉质较脆,抗霜霉病,并于2012年确定为优系,优系代号3E-16-23。同年在院内葡萄试验地进行高接对比试验,以‘摩尔多瓦’为对照,经连续3年果实特性观察及综合表现评价,该品系主要性状均表现稳定且一致,与对照品种‘摩尔多瓦’相比在果肉硬度、果粒大小及耐储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点。2020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为‘瑞都摩指’。
品种特征特性
欧美杂种。嫩梢梢尖半开张,新梢直立, 新梢节间背侧绿,新梢节间腹侧绿带红条带,冬芽花青素着色浅,成熟枝条表面光滑,黄褐色,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幼叶浅红棕色,花青素着色程度中,表面有光泽,成龄叶心形,绿色,成龄叶表面主脉花青素着色浅,横截面平,五裂,上裂刻浅,开张,上裂刻基部V形,叶柄洼轻度重叠呈V形,不限制型叶柄洼,叶柄洼无锯齿,叶缘锯齿形状两侧直与两侧凸皆有,成龄叶上表面泡状突起无或极浅,下表面叶脉间匍匐绒毛和直立绒毛无或极疏,下表面主脉上匍匐绒毛和直立绒毛无或极疏,叶柄短于主脉。花两性,二倍体,植株生长势中到旺,副芽结实力中,隐芽萌发力中。
果穗圆锥形,有副穗或歧肩,平均果穗长20.13 cm,平均果穗宽14.2 cm,平均穗质量550.8 g。平均穗梗长5.20 cm,平均果梗长1.33 cm,果穗紧密度中。果粒长椭圆形或束腰形,果粒纵径 38.25 mm、果粒横径20.50 mm,平均单粒质量8.9 g,最大单粒质量13.0 g,全穗果粒成熟一致,果粒较整齐。果粉薄,果皮紫红或红紫色,果皮厚度中,较脆,无或稍有涩味。果肉颜色无或极浅,质地较脆,硬度中等,无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可滴定酸含量0.48%。有种子,种子数1 ~ 2粒。在北京地区一般4月下旬萌芽,5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果实成熟。新梢8月上中旬开始成熟,果实从开花到成熟的生长发育期约为120 ~ 130 d左右,属晚熟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栽培条件与‘摩尔多瓦’类似。在埋土防寒区推荐使用V型叶幕/顺行水平龙干整形。以短梢修剪或中短梢修剪为主,花前轻摘心,生产上注意控制产量,每个新梢留1 ~ 2个果穗,果穗大小控制在500 g左右,产量控制在25 000 kg hm-2。注意防治葡萄白粉病,适当保留果穗附近叶片,防止日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