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葡萄栽培岗
郑直 陶建敏
摘要: 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GA3、CPPU和TDZ混合喷施葡萄果穗,发现GA3、CPPU和TDZ混合施用改善了果实的综合品质,可以有效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的无核率,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产生负面影响。GA3、CPPU和TDZ混合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彩度和黄蓝色差,且比单用GA3效果显著。综合来看,以盛花期使用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花后两周喷施25 mg/L GA3 + 5 mg/L CPPU处理效果较好。同时也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果袋(绿色纸袋、白色纸袋、绿色伞袋、白色伞袋)进行套袋处理,发现套袋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没有显著影响,果袋种类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影响较小;鉴于套袋时期较晚或套伞袋的果实易染病虫害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葡萄生产。因此生产上建议花后4周疏果整穗后即可使用绿色纸袋或白色纸袋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套袋处理。本文采用GA3、CPPU、TDZ以及不同套袋处理来研究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可以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阳光玫瑰’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套袋时间;果袋种类;果实品质
‘阳光玫瑰(Shine Muscat)’是由日本果树试验场安芸津葡萄、柿研究部育成并在2006年登录的新品种。该品种自2009年进入中国,2012年以后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其高糖、浓香的特性倍受消费者热爱,同时大粒、耐储运、货架期长等特性又极受果商欢迎,多重因素作用下,阳光玫瑰被认为是综合收益最高的品种之一,几乎各地都有引进种植 [1]。该品种虽然已经在中国大面积种植,但是目前生产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阳光玫瑰’葡萄若不采取无核膨大处理,果穗松散、果粒大小不均,无商品性。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时期和浓度不适宜会引起僵果或者爆炸果。如果套袋过晚,容易出现日灼现象或果锈,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因此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及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指导产生,提高商品性的同时提高果品安全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诸如GA3(赤霉酸)、CPPU(氯吡脲)和TDZ(噻苯隆)对葡萄生长具有微量和高效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提升葡萄的品质和产量[2-6]。这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单独或组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综合品质[7]。已有研究表明赤霉素对葡萄果实pH值无明显影响(徐志勇 等,2017),在降低有机酸含量(付志昂,2019)、驱动花青素积累(Crupi et al., 2019)等方面的效果低于ABA,但可以有效提高果实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蒋恩顺 等,2020),诱导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赵茂香 等,2020),提高鲜果硬度,延迟果实成熟(白世践 等,2015),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疏果的工作量,提高果实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赵亚蒙 等,2018)。不同浓度赤霉素能显著增加‘巨峰’、‘玫瑰香’、‘藤稔’、‘夏黑’葡萄果实的单果质量,且对无核率有一定的影响(王延书 等,2015)。赤霉素处理‘巨峰’葡萄花穗,总酸含量显著降低,固酸比明显提高(林玲 等,2017),促进冬果稳定坐果,一定程度上降低落果率(周咏梅和韦荣福,2015),但仅使用赤霉素进行无核处理,小僵果数量增加,优质果数量减少,降低果实商品性(攸德伟和戴文漓,2015)。CPPU是细胞分裂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促进细胞膨大及细胞分裂家族基因的高表达,诱导细胞分裂,增多细胞的数目,使细胞面积增大,从而使单果质量显著增加[10]。葡萄实际生产中常采用GA3与CPPU搭配使用的方式,比单用赤霉素对葡萄果实增大效果显著,25 mg/L GA3 + 5 mg/L CPPU复合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的膨大(侯玉茹 等,2012),且搭配使用可减少单用赤霉素所产生的小僵果(攸德伟和戴文漓,2015),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程度(王壮伟 等,2019)。TDZ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分裂活性,能促进果实膨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和抗逆性,延缓植物衰老,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11]。研究发现不同摩尔浓度配比的赤霉酸和噻苯隆可以有效提高葡萄产量、性状和品质(夏丽娟 等,2021)。‘夏黑’葡萄花后10天采用25 mg/L GA3 + 3-5 mg/L TDZ处理,显著提升了果实坐果率、纵横径和单果质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赵茂香 等,2021)。‘夏黑’葡萄于盛花期采用50 mg/L GA3,花后两周采用50 mg/L GA3 + 3 mg/L TDZ处理,不仅增加了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且促进了果皮花青素的积累(Ren et al., 2013)。25 mg/kg GA3 + 2.5 mg/kg TDZ于葡萄生理落果初期和膨果初期搭配处理‘巨玫瑰’,抑制了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且提高苦涩味物质的积累,整体上不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程大伟 等,2018)。实际生产中多采用GA3与CPPU搭配处理果穗,然而,GA3、CPPU与TDZ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本试验以‘阳光玫瑰’为试验材料,围绕‘阳光玫瑰’葡萄如何合理使用GA3、CPPU、TDZ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展开,进一步探索GA3、CPPU和TDZ在不同搭配方式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相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葡萄果穗,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种类果袋进行套袋处理,研究果袋种类和套袋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优质‘阳光玫瑰’葡萄提供技术支持,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翠谷葡萄试验基地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4°C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0 mm左右,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5-9月份。选取果园肥力中等,设置株行距为3.0 m×6.0 m,水平架棚“一”字型整形,选择树势良好、长势一致的‘阳光玫瑰’葡萄为供试材料。
1.2 不同浓度及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设计
选取树势相对一致的‘阳光玫瑰’葡萄树为供试材料,采用GA3、TDZ、CPPU混合溶液进行处理,共设7组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表1所示,每组处理选取80串葡萄果穗。盛花后一周进行疏果处理,花后两周统一用25 mg/L GA3 + 5 mg/L CPPU第二次处理果穗。果实套袋前统一喷施防病虫害药物,试验进行常规田间措施管理,采用避雨栽培,在水、肥、药、花果管理等方面均采用统一标准以减小或避免试验误差。试验处理详见表1。
1.3 探究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对葡萄果实影响试验设计
选取树势相对一致的‘阳光玫瑰’葡萄果树,随机选取生长相对一致的葡萄果穗进行套袋处理,具体方法见表2和图1。在盛花期采用25 mg/L GA3 + 5 mg/L CPPU处理葡萄果穗,一周后进行疏果处理,两周后采用25 mg/L GA3 + 5 mg/L CPPU处理果穗。其他措施同方法1.2。
1.4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于花后8周(2020年7月8日)开始采集样品,每隔1周采集1次,8月后约10天采集一次,直至9月1日结束。各处理选取长势相似的果穗,分别从上、中、下位置进行采样,每个处理每次至少采集15粒果实,分为3个生物学重复。样品采完后立即放入冰盒中,带回实验室进行指标测定。 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皮颜色、果实无核率的测定方法参考wang、Karaagac等(2020)所述[15、16]
1.5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以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分析差异显著性(P < 0.05),最终综合分析各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使用Excel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
2.1 盛花期不同浓度GA3、CPPU、TDZ处理对葡萄果实大小及单果重的影响
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CK的果实纵径均低于其他处理组,而处理组A的果实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处理组A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形指数偏低,整体的生长趋势各组基本一致(附录图1)。
当果实成熟时,如表3所示,处理组纵径均长于CK,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纵径,处理E和处理F的果实纵径较大,分别为29.50、28.61 mm,且处理E的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20 mg/L GA3 + 5 mg/L CPPU + 1 mg/L TDZ更能促进果实纵径。CK和处理A的果实横径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表明盛花期单独喷施GA3对果实横径的增加效果不显著,处理F的果实横径最大,数值为26.06 mm,表明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更能促进果实横径;在果形指数方面,处理A的果形指数最高,说明盛花期单独喷施GA3可以显著增大果实的纵径,但对果实横径的增加效果不显著,从而使果实呈椭圆形,果形指数偏大,而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增加果实横径,显著降低果实果形指数,促进果实变圆。因此,GA3、CPPU和TDZ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有利于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增加,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形指数,有利于果实形状向圆形转变。综合来看,以20 mg/L GA3 + 5 mg/L CPPU + 1 mg/L TDZ或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处理最优。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CK果实单果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可以生长期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附录图2A)。在果实成熟时,如表4所示,所有处理组单果重量均高于CK,其中含有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D、E、F组最高,表明三种植物调节物质对增加单果重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2.2 盛花期不同浓度GA3、CPPU、TDZ处理对成熟期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影响
在可溶性固形物方面,所有实验组在果实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致性(附录图2B),而当果实成熟时,含有TDZ的C、D、E、F处理组则显著低于CK,其中以D和F最低,CK和处理A、B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盛花期GA3和低浓度CPPU处理果穗,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处理 C、D、E、F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GA3、CPPU和TDZ搭配使用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葡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CK的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附录2C),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均可以有效降低各个时期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在成熟阶段如表4所示,CK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表明GA3、CPPU和TDZ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
2.3 盛花期不同浓度GA3、CPPU、TDZ处理对葡萄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如表5所示,各处理间无核率大小为:F > D > B > E > A > C > CK,各处理中CK无核率最低,处理F的无核率最高;处理A、处理B、处理D和处理E含1粒种子百分比较高,而CK和处理C含2粒种子的百分比较高。
表明GA3、CPPU和TDZ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无核率;当GA3和CPPU浓度不变,无核率与TDZ浓度成正比。以处理F效果较佳,即盛花期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处理‘阳光玫瑰’葡萄果穗,有效提高果实的无核率。
2.4 盛花期不同浓度GA3、CPPU、TDZ处理对葡萄果实色泽的影响
在成熟期果实色度方面,如表6所示,CK的a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GA3、CPPU和TDZ均能促进果实转绿,且处理D的a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明20 mg/L GA3 + 5 mg/L CPPU + 2 mg/L TDZ混合喷施葡萄果穗,果皮颜色最绿;在果实黄蓝色差方面,各处理b值均为正值,果实颜色均偏为黄色,处理D、E、F的b值显著高于CK,而其他处理组和CK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TDZ对果实颜色变黄具有明显的影响,而CPPU和GA3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果实彩度方面,CK的果实彩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明GA3、CPPU和TDZ混合喷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果实彩度,比较处理B、处理C和处理D可以看出,CPPU的施用浓度与果实彩度呈正相关性。处理E、处理D和处理F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处理A和CK,CK果实彩度最低,表明TDZ对果实彩度影响不显著,但GA3、CPPU和TDZ搭配使用一定程度上增加果实彩度且比单用GA3效果显著。在果实色调方面,各处理的h值均在115-120之间,果实颜色均偏为黄绿色。
综上所述,盛花期采用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果实综合品质较好。GA3、CPPU和TDZ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使用能显著增加果实单果质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产生负面影响。在果实着色方面,TDZ对果实彩度和红绿色差影响不显著,但GA3、CPPU和TDZ搭配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彩度和黄蓝色差且比单用GA3效果显著(图2)。
2.5 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对葡萄果实大小的影响
本文发现,不同处理的果实横径和纵径生长趋势相对一致,各处理间葡萄果实纵径无显著差异,表明绿色纸袋、白色纸袋、绿色伞袋、白色伞袋及套袋时间对葡萄果实纵径没有影响,而绿色纸袋、白色纸袋、绿色伞袋的所有处理在成熟时葡萄果实横径增加(见附录3)。在葡萄逐渐成熟过程中,如图1A-D所示,葡萄果实的果形指数随着葡萄的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而绿色伞袋果形指数最低,数值逐渐趋近于1,有利于果实形状向圆形转变。当果实成熟时,如表7所示,与CK相比,D3处理果实纵径增加了18.50%,且差异显著,其他无显著差异;除D3处理,各处理果实纵径与CK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花后6周白色伞袋处理有利于果实纵径的拉长;各处理组的果实横径均显著高于CK,B1处理增加最为显著,较CK增加了9.55%,表明套袋处理促进果实横径的增加;在果形指数方面,D3处理果实果形指数最大,且与CK具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CK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整体而言,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对‘阳光玫瑰’成熟期葡萄果实会显著增加果实横径,但对纵径及果形指数没有统一的影响。
在单果质量方面,如图3E-F所示, A4、B4、C4、D4处理的单果质量在生长早期均处于较低水平,但生长后期单果质量与其他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花后7周进行套袋处理不利于生长初期葡萄果实单果质量的增加,而套袋后有机物质逐渐在果实中积累,恢复正常水平。而当果实成熟时,如表7所示,C2处理果实单果质量最大,与CK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增加23.07%;A1和A4处理果实单果质量显著低于CK,其余各处理单果质量与CK间无显著性差异;A2、C2、B1、D1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分别高于相同果袋的其他处理,表明在花后5周使用绿色纸袋和绿色伞袋、花后4周使用白色纸袋和白色伞袋进行套袋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单果质量的增加。
2.6 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如图4A-D所示,套袋处理和CK表现出一致的生长趋势,其中处理组A4、B4、C4、D4在花后8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其他组较低,但在其他生长发育时期增加迅速且接近线性增加,表明果袋种类与套袋时间在葡萄膨大初期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存在影响,且套袋时期晚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大,但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当果实成熟时,如表8所示,与CK相比,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D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与CK相比显著增加10%,C4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低至15.73 oBrix;A3、B3、C1、D1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于相同果袋的其他处理,表明在花后6周使用绿色纸袋和白色纸袋、花后4周使用绿色伞袋和白色伞袋进行套袋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
可滴定酸同样是果实风味的重要组成,如图4E-H所示,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会在早期与CK产生差异,但随着果实成熟,对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可滴定酸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较强的一致性。当果实成熟时,如表8所示,与CK相比,C2、C4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增加,B3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其他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花后6周白色纸袋处理促使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
Fig.4 Effects of bagging time and fruit bag types on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of 'Shine Muscat'
注:A、B、C、D分别表示绿色纸袋、白色纸袋、绿色伞袋、白色伞袋在不同时期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E、F、G、H分别表示绿色纸袋、白色纸袋、绿色伞袋、白色伞袋在不同时期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Note: A, B, C and D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s of green paper bag, white paper bag, green umbrella bag and white umbrella bag on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of 'Shine Muscat' in different periods, respectively.
2.7 套袋时间和果袋种类对色泽的影响
在成熟果实色泽方面,如表9所示,A4处理果实L值最大,C4处理果实L值最小,与CK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花后7周绿色纸袋处理显著增加果实亮度,而花后7周绿色伞袋处理不利于果实亮度的增加。各处理a值均为负值,果皮偏为绿色,除A4处理,其他各处理a值与CK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花后7周绿色纸袋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向绿色转变。各处理b值均为正值,果皮偏黄色,A4、B3处理果实b值显著高于CK,表明花后7周绿色纸袋处理和花后6周白色纸袋处理的果实颜色黄色较深。A4、B3处理果实C值显著高于CK,表明花后7周绿色纸袋处理和花后6周白色纸袋处理有利于果实彩度的增加。各处理h值在118-123之间,果实均为黄绿色,其中A4、B3处理果实h值显著高于CK,表明花后7周绿色纸袋处理和花后6周白色纸袋处理促进果实均匀着色,有利于果实外观品质的提高(图5)。
3 讨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实际生产中已有广泛研究,合理搭配使用GA3(赤霉酸)、CPPU(氯吡脲)和TDZ(噻苯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葡萄的经济效益。Perez等(1998)研究发现仅使用赤霉素进行处理容易导致果梗木质化,降低果实商品性[16],因此盛花期不宜单独使用GA3进行处理,搭配使用CPPU或TDZ效果佳,Shiozaki等(2014)研究发现,相比于赤霉素单独处理,与CPPU配合使用能给显著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提高多种果实生理指标的浓度[17],与本文结果相似,Hou等(2018)发现GA3+CPPU处理能够通过影响相关酶活来减少 ‘阳光玫瑰’葡萄果锈现象[18]。本文中除了使用GA3和CPPU外还复配低浓度的TDZ,表明低浓度的TDZ能够促进葡萄果实综合品质的提高。
本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A3、CPPU和TDZ混合施用并未改变‘阳光玫瑰’葡萄生长趋势(见附录图1),但改善了成熟果实的综合品质,可以有效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的无核率,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产生负面影响,王继源等(2016)发现CPPU施用浓度过高时,不利于葡萄香气的产生,从而降低葡萄果实品质[19] ,而Wang等发现TDZ处理阳光玫瑰葡萄能够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Ren等(2013)研究表明‘夏黑’葡萄于盛花期采用50 mg/L GA3,花后两周采用50 mg/L GA3 + 3 mg/L TDZ处理,不仅增加了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且促进了果皮花青素的积累[20],表明TDZ施用浓度、施用时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搭配方式影响着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关于TDZ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验证。本次试验还发现,TDZ的施用浓度与果实无核率正相关,与Li等(202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一定浓度的TDZ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无核率[21]。
本文还发现,盛花期单独采用GA3处理果穗,果形指数显著增高,果实呈椭圆形,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施用可以显著降低果实果形指数,使果实形状向圆形转变。Nampila等(2010)研究发现GA3和CPPU复配能够显著增加葡萄单果重并改善果形指数,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10]。在果实着色方面,Wang等(2020)发现TDZ能够显著促进果实转绿[15],但本文发现TDZ对果实彩度、红绿色差与浓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PPU的施用浓度与果实亮度、彩度呈正相关,与Ferrara等(2014)研究结果相似[22]。
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施用浓度,把握合适的处理时期对于‘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生产尤为重要,而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盲目增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仅降低了果实品质,同时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应适度适量。不同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要求不同,本文发现盛花期喷施20 mg/L GA3 + 5 mg/L CPPU + 3 mg/L TDZ,花后两周喷施25 mg/L GA3 + 5 mg/L CPPU有利于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品质,为‘阳光玫瑰’葡萄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3.2 果袋种类和套袋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前,在‘阳光玫瑰’葡萄的实际生产中,套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果袋种类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也较为广泛。本文研究发现,不同果袋种类对‘阳光玫瑰’成熟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没有统一性的影响,仅个别处理有所差异,表明套袋处理未显著影响成熟期葡萄果实物质的含量变化。王继源等(2017)研究发现,黑色纸袋和绿袋抑制了‘阳光玫瑰’葡萄特征香气基因的表达,影响了单萜物质的生成,使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减少,而透明果袋可促进单萜物质生成,玫瑰香气浓郁[23]。张雷等(2019)研究发现套袋处理能显著改善‘美人指’着色不一致现象,显著提高了花色苷含量,促使果实着色均匀,果实颜色偏黄[24];本文研究发现,绿色纸袋花后7周进行套袋处理,提高果实亮度和彩度且颜色最绿,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相同果袋不同套袋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色度影响差异不明显,表明套袋时间对葡萄果实着色程度影响不显著。
通过调查得知,种植户认为生产中套袋时间越晚,果实品质越好,但根据实验,由于同一果袋不同时间处理果实,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无统一的差异,因此,套袋时间对葡萄果实综合品质没有直接影响;Usman等(2021)发现套袋处理在水晶葡萄抵抗病害的方面有明显的效果[25];Karajeh等(2020)发现套袋处理可以减少病虫害和烂果率,减轻有害细菌的滋生[26]。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套袋能够显著降低果实的日灼病发病率,本次试验中发现套袋时期较晚或套伞袋的果实,易染病虫害且发病率较高,日灼现象严重[24]。由此可见,套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套袋时间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没有显著影响,果袋种类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影响较小;由于套袋时期较晚或套伞袋的果实易染病虫害且发病率较高,日灼现象严重,严重影响葡萄生产。因此生产上建议花后4周疏果整穗后即可使用绿色纸袋或白色纸袋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套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