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38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5个新疆葡萄新品种在合肥地区引种观察 [2023/1/16 20:59:54] 来源: 作者:Admin

合肥综合试验站

周军永 朱淑芳 陆丽娟 刘茂 孙其宝

 

  近几年安徽葡萄栽培面积增加,品种更新较快,合肥地区葡萄品种以鲜食葡萄为主,成为皖中高效城郊型观光葡萄产区的代表,对葡萄品种的多样性需求较大。随着‘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的栽培面积增大,造成品种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制约了休闲观光葡萄产业的发展。合肥地区地处江淮之间,梅雨季节明显,葡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适应性也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推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品种,促进葡萄业发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引进葡萄品种5个,对其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为丰富合肥地区葡萄品种及国有品种推广发挥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特点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试验园位于江淮之间,气候温暖湿润,有明显的过渡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35h,日照百分率平均48.1%;年平均气温14.815.9℃;极端最高温达41.3℃,极端最低温达-23.8℃。全年≥10℃的积温在47005100℃之间,全年≥0℃的积温在54005800℃之间。无霜期227d以上。雨量适中,梅雨季节明显;年均降水982.6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2%,其中,7月降水最多,平均为173.9mm.

 

  1.2 试验材料

 

  品种引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分别为‘火洲黑玉’、‘火洲红玉’、‘新郁’、‘SP522’、‘SP2334’。试验地栽培模式为避雨, “V”字型篱架;株行距为2.53m

 

  1.3 试验方法

 

  1.2.1 物候期观察

 

  定植后第二年结果,每个品种进行连续3年以上物候期记载。葡萄物候期的判定标准参照《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及刘崇怀等关于葡萄品种浆果成熟期多样性及归类标准评价方法[5]

 

  1.2.2 品质性状测定

 

  常规方法测量单穗重、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皮厚等指标;目测评价果穗紧密度、果粉厚度、果梗与果粒的分离难易、果粒形状、果粒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

 

  1.2.3 葡萄抗病情况调查

 

  不同生长期调查葡萄病害种类及发病情况,按国际植物种质委员会(IBPUR)的标准进行,南方避雨栽培条件下白粉病发生严重,主要观测白粉病的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从表1可以看出,5个葡萄品种基本上在3月底至4月初萌芽,进入初花期,果实发育期从60天到108天不等。按照果实发育期划分,‘火洲黑玉’和‘火洲红玉’表现为早熟;‘新郁’、‘SP2334’表现为中熟品种;‘SP522’表现为晚熟。不同品种的物候期表现不同,早熟品种的萌芽期有提前的趋势,此外果实成熟期高温导致了果实的转色和成熟,缩短了果实发育期。

 

 

  2.2 结果性及适应性观察

 

  在避雨栽培下,5个葡萄新品种均表现为生长势强旺,除‘火洲黑玉’和‘火洲红玉’易成花,坐果率高外,其他品种表现为连续成花能力弱,宜加大株行距。色泽是评价有色品种外观品质的指标之一,除‘SP2334’外,其他品种果实着色一致。

 

  5个葡萄新品种属于欧亚种,抗病能力较弱。在江淮之间的地区葡萄白粉病有加重趋势,‘火洲红玉’、‘SP2334’易感白粉病,高温干旱年份发生严重,经白粉病侵染后裂果严重。南方多雨地区裂果是影响品质的因素之一。‘火洲黑玉’、‘火洲红玉’易裂果,‘SP522’无裂果,其他品种多表现为中等(表2和表4)。

 

 

  2.3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引种品种于定植后第二年全部开始结果,除‘火洲黑玉’和‘火洲红玉’易成花,坐果率高外,其他品种连续成花能力弱,果实颜色多为红色或紫红色。‘新郁’和‘SP522’穗形紧密度中等,其他品种紧密。所有品种果粒整齐度一致。除 ‘火洲黑玉’外,其他品种不落粒(表3)。

 

  引入的葡萄品种多为红色品种,经观测发现,‘火洲红玉’、‘SP2334’负载小时也存在着色不良,不能达到果皮固有色泽。

 

 

   ‘火洲黑玉’、‘火洲红玉’为无核品种,栽培时‘火洲黑玉’表现为大穗,总体产量良好。‘SP522’、‘SP2334’果粒中等,但单穗重较大,‘新郁’表现为果粒大。葡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00%19.00%之间,口感为甜酸型。具有香味的葡萄受消费者喜爱,但引种品种均无香味(表3)。

 

 

  3 结果与讨论

 

  江淮之间梅雨季节明显、降雨量增加,病虫害和裂果发生严重,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适应性是引种的考虑因素之一,也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发展迅速的‘阳光玫瑰’等葡萄造成品种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且多为国外品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品种推广力度不足,不利于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避雨栽培下,5个葡萄新品种均表现为生长势强旺,除‘火洲黑玉’和‘火洲红玉’易成花,坐果率高外,其他品种表现为连续成花能力弱,宜加大株行距。无核品种‘火洲黑玉’栽培表现为大穗,总体产量良好;‘SP522’、‘SP2334’果粒中等,但单穗重较大;‘新郁’表现为大果粒。所有品种口感表现均为甜酸型。

 

  随着栽培模式和气候变化,病害结构发生变化,抗病性、裂果程度、着色等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除了果实内在品质外,以上性状在品种选择时也要综合考虑。‘火洲红玉’、‘SP2334’易感白粉病。‘火洲黑玉’、‘火洲红玉’易裂果,‘SP522’无裂果,其他品种多表现为中等,与果皮厚度、果穗紧密程度有关。色泽是评价有色品种外观品质的指标之一,‘火洲红玉’、‘SP2334’负载小时也存在着色不良,不能达到果皮固有色泽。梗粒分离难易程度是评价葡萄成熟后及储运过程中是否落粒的关键指标之一,同时也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除 ‘火洲黑玉’外,其他品种不落粒,与粒梗难分离有关。

 

  综上所述,‘火洲黑玉’、‘新郁’和‘SP522’综合性状良好,其中‘火洲黑玉’具有紫黑色外观和良好的产量,可丰富早熟无核品种。‘新郁’和‘SP522’果实外观艳丽,口感甜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着色良好,可丰富中晚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