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试验站
刘晓 郭松 陈建
阳光玫瑰僵果在日本被称为“未熟果粒混入症”,我国则普遍称其为僵果,这是该品种一个比较特殊的生理性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各产区都有出现,今年在四川产区尤为严重,生产上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一些农户因果穗当中僵果较多,售价明显降低,部分果穗甚至不能销售而成为废品。僵果最早出现的时期一般是在果粒软化初始期,果穗当中部分果粒停止膨大,或者干脆就不能软化,硬硬的果粒与其它正常软化果粒混杂在一起;最极端的情况是整串果穗停止生长,之后也不成熟,采收期只能直接剪除丢弃。
僵果或者说未熟果粒,并不意味着糖度不高和果粒不大,它主要表现为果皮绿色,果粒硬,香味不够,或口感不佳。据日本方面的研究报道,正常成熟的果粒糖度(Brix%)分布范围在18-24%之间,而未熟果粒糖度分布范围在15-21%之间,两种果粒占比最大的都是在糖度20%这个分界点上,因此,确保果穗当中全部为正常完熟果粒的糖度值为≥21%。同理,正常完熟果粒的单粒重分布范围在8-20g之间,其中单粒重为13g的占比最高;而未熟果粒单粒重分布范围在5-16g之间,其中占比最高的为9g的果粒,因此,确保全部为完熟果粒的单粒重为≥17g这个分界点。此外,日本将阳光玫瑰葡萄果皮颜色分为1-4个数值,数值越小颜色越绿,数值越大颜色越黄,发现颜色数值大于3的果粒为未熟粒占比很小,因此认为颜色数值≥3是完熟果粒的分界点。综上所述,确保阳光玫瑰果粒完熟,口感最佳的果粒要求单粒重超过17g,或糖度超过21%,或颜色深黄,数值大于3。生产实践当中不可能上述3个指标都满足,但至少满足其中一项,则可以基本判定该阳光玫瑰果粒为正常完熟果粒。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僵果(或未熟果粒)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限根栽培模式下灌水不足的阳光玫瑰易产生大量僵果。经过对比实验,在限根栽培模式下如果灌水不足,水分胁迫压力过大的葡萄植株,会导致大量僵果产生,而非限根地栽模式下,灌水多与少与僵果产生无关,与硼肥等也无关;
(2)气灼病会导致僵果产生。气灼病的发生等级分为0-3等,其中0级为正常果粒;1表示轻度气灼,产生1处3mm以下的白色凹陷症状斑块;2表示中度气灼,有2处3mm的褐色凹陷症状斑块;3表示重度气灼病发生,有5mm以上的褐色凹陷症状斑块。随着气灼病的加重,僵果的比列也伴随着上升,当出现重度气灼病发生时,90%以上的果粒将成为僵果。
大家都知道,新梢摘心处理方式的不同是引起阳光玫瑰气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比不同的摘心处理模式,比较了僵果发生率与新梢摘心处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花后间隔10天一次(共摘心8次)的摘心抹芽处理,有僵果发生的果穗占比为7%,而间隔40天一次的重摘心处理方式(共摘心2次),有僵果发生的果穗占比为64%,这间接说明了气灼病的发生与僵果有关。结论是:果粒软化之前的重摘心易导致僵果发生;
(3)果穗西侧果粒易成为僵果。这个现象实际上可能与气灼病发生有关,下午的阳光比较毒辣,直射光容易导致肉眼不可见的、轻度的气灼病发生;
(4)产量过高僵果发生率较高。这个情况在我国比较普遍,而在四川西昌冕宁一带,阳光玫瑰亩产量普遍在7-8千斤,僵果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平时农户与销售商往往只关注果底糖度是否达到15%以上,果粒硬度是否够硬耐贮藏运输,果穗还专门要绿色、光亮的,实际上忽视了僵果问题,这样的果穗往往口感不佳,香味没有或根本不纯正;
(5)病毒病植株僵果发生率较高。在田间走访过程中,经常有农户问到我们一些阳光玫瑰单株结的果子吃起来不甜,口感寡淡,实地查看以后其实是病毒苗结出来的果穗。病毒苗的显著特征是春季萌芽较正常植株晚,枝梢较弱,叶片明显较小,结出来的果穗穗型较差,果粒较小,咬起来较生硬,口感寡淡,糖度较低,这些植株应考虑尽早淘汰。
针对僵果(未熟果粒混入症)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僵果果粒较正常果粒软化明显较晚,因此一旦发现最好尽早剪除。有的僵果果粒采收期糖度也能达到18%,外观颜色上与正常果粒也看不出区别,但是,这种果粒吃起来却特别不舒服,因此最好在早期就去除;
(2)发生僵果的果穗比例较高时,要做好标记,成熟采收期要确认口感、味道以后再分等级进行销售;
(3)僵果出现比例较低的果穗,采收时要仔细观察果粒颜色,明显有绿色与黄色果粒混杂的果穗,建议剔除那些绿色果粒再销售;
(4)果粒软化前切忌不要采取重摘心、重回缩的新梢处理方式,这会导致大量僵果的形成;
(5)积极推行控产提质、健康栽培技术,尽量将僵果发生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
(6)大力推广葡萄无病毒苗及配套栽培技术,从根本上降低僵果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