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综合试验站盘丰平
张瑛 白先进 谢太理 韩佳宇 曹雄军 谢蜀豫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属欧美杂交种,经过在广西地区10余年的引种观察和示范推广,发现该品种鲜食品质优良,具淡玫瑰香味,丰产性能好,可做一年两收栽培,且深受消费者喜欢,很有发展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阳光玫瑰在广西的引种表现及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关键字:阳光玫瑰,葡萄,引种表现,一年两收
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由日本国家果树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fruit tree science,NIFTS)选育,通过葡萄品种Akitsu-21与Hakunan杂交获得的后代,属欧美杂交种,2009年开始引入我国。该品种果穗整齐美观,肉脆皮薄,具有特殊的玫瑰香味,口感清爽,甜而不腻,是当前公认极有发展潜力的玫瑰香型品种。本着以大粒、具香味、抗性强、适宜广西栽培为主要目标,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11年依托948项目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日本的阳光玫瑰葡萄新品种,2012年开始挂果,2013年进入丰产期,2014年中试并适度推广,经过多年的栽培性状、生理生长特性及商品性的观察记录,发现阳光玫瑰鲜食品质优良,具淡玫瑰香味,丰产性能好,可做一年两收栽培,且深受消费者喜欢,很有发展前景,目前我区栽培面积约有30000亩。现将其生长结果习性和一年两收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植物学特性
阳光玫瑰葡萄的幼叶黄绿色,叶背有绒毛;成龄叶片深绿色、五角形、大而厚,五裂,上裂刻中深、闭合、裂刻基部U型;叶背有白色绒毛,叶缘锯齿大,稍尖;叶片前期平展,后期叶面横切面波浪状。叶脉浅绿色,粗壮突起。叶柄长,有浅白色绒毛,呈紫红色,与中脉等长。秋叶黄色。新梢生长势较旺,节间较长,成年树新梢第4~6节平均长度16.3 cm。夏芽副梢萌发力强。两性花,每根结果枝着生1~2个花序,第1花序着生在第3~4节,第2花序着生在第4~6节。一年生成熟枝条浅褐色,有条纹,冬芽饱满。
2.物候期
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进行大棚避雨栽培的物候期为:2月上旬点芽,2月中旬萌芽,4月上旬开花,6月中旬果实开始软化,7月上旬成熟上市;8月上旬进行二次果修剪,8月中萌芽,9月上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开始软化,1月上旬成熟上市。
3.生长结果习性
阳光玫瑰葡萄嫁接苗生长势较旺,其萌芽率82.00%,成枝率96.54%,花穗枝率97.90%,每根结果枝平均花穗数1.53,枝条成熟度好,结实力强,容易形成花芽,新梢结果系数1.49。在广西南宁定植第2年便进入丰产期,第一季果产量达11532.00 kg/ha,第二季果产量可达7524.00 kg/ha。
4.果实性状
阳光玫瑰葡萄果穗中等偏大、分枝形,有副穗、歧肩,穗重大。果粒着生紧密,大小较整齐,果粒椭圆型至倒卵形,第一造果平均粒重10.7 g,最大12.3 g;第二造果平均粒重10.5 g,最大11.5 g。果实成熟后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果面有光泽,果粉少,不裂果、不落粒。果皮中等厚,不易剥离,可食用;果肉厚,口感酥脆,无酸或少酸,无涩味,玫瑰香味浓郁。成熟后挂果期长。成熟后挂果期长,可调控在中秋、春节等重要时期错峰上市。
5.抗病性
该品种总体抗病性强,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对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有较强的抗性,但在果实膨大期易发生日灼和气灼,成熟期易发生炭疽病和溃疡病。该品种对病毒病比较敏感,非嫁接苗脱毒幼苗植株叶片易出现畸形、花叶、蜷缩等叶片非正常伸展症状,通过加强肥水供应可缓解症状发生。
6.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6.1 建园及定植
葡萄园应选择交通便利、有一定排灌条件、耕作层深厚、土壤pH 6.5~7.0、周边无空气及水源污染的地块。栽植前挖宽80 cm、深40 cm的定植沟;每公顷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45 t与熟土混合填入种植沟,培成土垄,高出地面20 cm左右,垄面宽100 cm,垄沟排水。然后选择有3个以上饱满芽、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机械伤的无病毒苗木,按株行距4.0~5.6 m×2.8~3.0 m进行栽植。将苗木放于挖好的定植穴内使根系舒展,填土过半,摇动幼苗,并用脚踩实,然后向上轻轻提苗,再填土。填平踏实后充分灌水1次。
6.2 架式选择
以水泥柱或钢架大棚(棚宽5.6 m、顶高4.2 m)进行栽培,架式采用高干南北T型平棚架。立柱为水泥柱,平棚架面用钢丝盖2.5 m拱弧并盖膜避雨。第一年葡萄苗长至1.6 m时摘心,长出两根主蔓南北牵引,形成南北T型,副梢布满架面。第二年长出结果枝向东西方向分布。
6.3 催芽技术
春季于1月下旬~2 月上旬当日均气温超过10 ℃时催芽,催芽时充分灌水,用50%单氰胺15~20倍液加胭脂红(标记)人工点湿芽眼。夏季于8月中旬修剪后人工去除结果母枝上的全部叶片,用上述同样浓度单氰胺点湿剪口下1个芽。干旱季节使用破眠剂点芽后要及时全园淋(灌)一次水,若空气干燥还须对枝干喷清水1~2次,以确保萌芽早且整齐。催芽后8 h遇雨的要重新催芽。
6.4 树体管理
抹芽、定梢及绑扎:萌芽后抹去双芽及多芽当中的弱芽,抹去不定芽和过密芽。新梢生长至10~15 cm时定梢,主蔓上每10~15 cm留1个梢,相同方向相邻两个枝条相距20~30 cm,绑扎在架面上,确保架面通风透光。新梢及副梢管理:结果新梢在花序上方留4~6片叶摘心。结果枝顶端留1个副梢,每个副梢留2~3叶片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片叶绝后摘心。营养枝生长至9~10叶片时摘心,留顶端1个副梢,每个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全部抹除。
6.5 花果管理
疏花序及果穗整形:每根结果枝条只留1个花序,开花前进行花穗整形,大花穗去掉基部歧穗,形成标准的圆锥形,小花穗一般不去歧穗。盛花末期,花帽脱落后进行无核化处理,用25.0 mg/kg赤霉素溶液浸泡花穗;10~15 d后于果粒膨大初期使用50.0 mg/kg赤霉素溶液浸泡果穗进行膨大处理。等果粒长至黄豆大小时进行疏粒,使果粒均匀分布,每果穗留果60粒左右。疏粒结束后,喷一次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选择晴天进行果穗套袋,打药后1~2 d完成套袋。
6.6 肥水管理
幼苗定植后前期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逐步结合施用磷和钾,勤施薄施,最好采用滴灌。当年冬季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 t。第2年开始第一造果栽培期间施肥5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采用滴灌施入氮肥15.0~30.0 kg/ha,促进萌芽;第2次在始花期前,追施磷肥和钾肥,施肥量15.0~30.0 kg/ha,追施镁立硼(37.5 kg/ha),促进开花,提高坐果率;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分别在果实第一次和第二次快速膨大期追施磷钾肥如施磷酸二氢钾(37.5 kg/ha),施镁立硼(37.5 kg/ha)以促进果实发育;第4次在转色期前,施磷酸二氢钾,施肥量37.5 kg/ha;第5次施基肥,腐熟有机肥于7月下旬采果后及时施入,施肥量3750 kg/ha。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季一定要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追肥,缺乏时通过滴灌及时补充,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一般从4月下旬至采果前,每隔10~15 d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花前喷施1次0.2%硼砂。
第二造果栽培期间,第1次施肥在萌芽前施氮肥37.5 kg/ha,促进萌芽;第2次在花序伸长期,施入镁立硼37.5 kg/ha;第3~5次施肥时间和用量与第一造果相同。两次果栽培期间均在萌芽期、始花前后、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灌水,转色至成熟期控制灌水,保持适当干旱,其他时间应根据墒情适时灌水。
6.7 冬季整形修剪
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时,对主蔓的剪留长度主要依据主蔓的粗度而定,一般剪去粗度低于0.8 cm的前端主蔓,若粗度均大于0.8 cm时在水平主蔓与另一株交接处短截,剪留的相邻两株主蔓相距20 cm左右。副梢留1~2个芽短截,作为结果母枝。以后每年冬剪相同方向相邻两个枝条相距20 cm左右,每根枝条剪留1~2个芽短截。
6.8 病虫害防控
阳光玫瑰具有较强的抗性,在避雨小拱棚中病虫害发生较轻,但是广西处于热区,桂东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上半年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下半年气候干燥病虫害危害较轻,根据二季葡萄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侧重点存在差异。在各个生育期关键期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物理、化学、生物防控并用防治效果较好,在苗期拉防虫网、制作糖醋液防控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等害虫;安装诱虫灯、诱捕器、色板诱集叶婵、夜蛾、蝽类害虫。利用生防菌剂及代谢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可以高效的预防病虫害的危害。在各生育期对病虫害重点防控,两季果采收后修剪要及时清除落叶和剪下的枝条并及时清园;在修剪后绒球期全园喷施石硫合剂3~5°Be;花前喷药预防灰霉病、霜霉病和蓟马;套袋前用光谱杀菌、杀虫剂预防炭疽病、白粉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鳞翅目害虫;转色期预防螨虫和红蜘蛛的危害。由于采用小拱棚,第一季高温多雨,雨后易发霜霉病,可在雨前喷施保护剂,雨后喷施杀菌剂;第二季萌芽到果实膨大期重点防蓟马,转色成熟期重点防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