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综合试验站
龚林忠 刘勇 王会良 张杨 王富荣
摘要:葡萄新品种‘申华’2018年从上海市农科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引入,对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了多年观察,该品种表现大粒、早熟、品质优、着色好,适宜在湖北产区发展。
关键词:‘申华’葡萄;武汉;引种;栽培技术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葡萄品种以早、中熟为主,占比超过80%,其中主栽品种‘藤稔’葡萄表现大粒、成熟早,高峰期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但‘藤稔’葡萄含糖量低、易裂果,种植效益逐渐降低,生产上急需早熟、大粒、品质优的同类葡萄品种。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先后从国内引进60多个葡萄品种,以期筛选出适宜湖北省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葡萄品种,为湖北省葡萄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申华’葡萄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2010年选育的早熟大粒四倍体葡萄,亲本为‘京亚’ב86-17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2018年引入,对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观测、测定。该品种表现早熟、大粒、优质、着色好,在武汉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在湖北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1、试种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年平均温度16.8 ℃,年平均降雨量1269 mm,无霜期266 d。试验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黄粘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13.6g/kg。株行距150cm×300cm,避雨栽培,高干Y形整形,管理水平一致。
2、引种表现
2.1 果实经济性状
果穗圆柱形或圆锥形,平均穗重450~650g, 最大809g,果粒着生中等紧,大小粒不明显,平均粒重8.7~12.3g,最大16.5g,果实椭圆形,纵径2.86cm,横径2.56cm,果形指数1.13,果皮中厚,果粉中等,果实紫红到紫黑色。果肉软硬适中,有肉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4%~18.1%,可滴定酸含量0.22~0.33%,自然坐果每果含1~3粒种子。 品质上等。
2.2 物候期
申华在武汉地区3月中下旬萌芽, 4月底到5月初开花,6月中旬果实开始上色,7月下旬果实成熟。6月中下旬枝梢开始老熟,12月份落叶。
2.3 生长结果特性
树势中庸,成花好,果枝多双花穗,丰产性强,浆果易着色,但坐果过多易导致果实裂果。抗病性与巨峰相似。早果性强, 定植第2年每667m2产量超过500 kg,第3年超过1000kg。
2.4 抗性
申华抗病性与巨峰相当,抗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能力强,对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霜霉病抗性一般,果实裂果后易产生酸腐病。花期遇阴雨天气注意防治灰霉病和落花落果。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
采用简易避雨或钢架大棚等设施栽培,建园时每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2~3 t,南北行向起垄栽植,选择壮苗或者SO4嫁接苗,高干“Y”形架、双十字“V”形架行株距(2.7~3.0)m×(1.5~2.0)m。
3.2 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时采用短梢修剪或中短梢结合修剪均可,选留粗度0.8 cm~1.0 cm结果母蔓。中梢修剪后,须将枝蔓分两侧水平绑缚在底层拉丝上,与主干垂直呈“T”形。新梢间距15-20cm。
3.3 花果管理
每结果枝留花穗1个,开花前5~7 d进行花穗整形,去除副穗和上部支穗。进行无核化栽培,花开90%以上时,用GA15~25 mg/L+CPPU1~2mg/L 浸穗,间隔10d用GA20~50 mg/L+CPPU3~4mg/L膨大1次,处理时注意加防治灰霉病药剂。由于申华葡萄果粒较大,坐果后须进行疏果,每穗留果40-60粒,留单层果。
3.4 肥水管理
申华葡萄果粒较大,栽培时需加强肥水管理,除重视施用有机肥外,果实坐果后每667 m2施果实膨大肥30 kg~50 kg,转色期施钾肥20 kg~30 kg。结合施肥,及时灌水。园内采用自然生草,或地面铺银黑双色地膜或园艺地布,不使用除草剂。
3.2 病虫害防治
申华葡萄抗病性较强,设施栽培后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酸腐病、叶蝉等,其它病虫害危害较轻。灰霉病注意花序分离期、开花前和花后3个时期的防治,防治药剂有咯菌腈、碇酰菌胺、嘧霉胺等药剂;酸腐病防治注意避免裂果等导致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