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研究室
王世平
近年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葡萄产业发展迅速,面积快速增长,栽培面积已超过全国总面积的1/4。虽然南方地区的管理技术较先进和规范,但也有不少园片的管理较差,主要表现在栽培过密和架型不合理,有相当一批果园栽培密度在200株/667m2以上,甚至有的达600株/667m2,造成园内局部叶幕密闭、内堂光照差、株间竞争严重,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还有相当数量的果园仍然沿用篱壁型架式,存在枝条直立、新梢生长强旺和光能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品质的提高。为此提出以下改造措施,供种植户参考。
1 间挖过密株或过密行
行距小于2.5m时,光照和通风不良,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可酌情间伐。株距大小按照品种、长势、树龄而定。以巨峰、藤稔为例,树龄超过3年的,株距应在3m左右,4、5年生的株距应进一步扩大,密度调整到40~80株/667m2。棚架行距应在4.5~8m之间,行距小时应挖掉过密行。
2 改变架型
对篱壁型架式,将垂直健壮的母枝培养成主干,逐渐改造成平棚架或V字形架式。
3 抬高主蔓(主干)
对主蔓(干)过低的架式,要抬高到离地面1m以上,最好1.3~1.5m。主蔓(主干)低操作费力,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还会恶化园内的通风光照条件。具体操作方法:在主干上方或主蔓基部,选择健壮的母枝垂直牵引作为主干,牵引到设定高度(1.0~1.5m),然后水平牵引培养为V字形架面的主蔓,或牵引到设定高度后剪截,改造为平棚架。
4 更新主蔓
有些葡萄园将结果母枝向前放,而不留后路,使架面一年这类树形的改造应从主蔓基部选择一个健壮的母枝拉平作为新的主蔓培养,同时疏除新主蔓附近的结果母枝,留出足够的空间培养新主生枝、二年生枝、甚至三、四年生的枝条交叉重叠捆在一起,造成架面紊乱,地上部和地下部养分流通效率低,树势衰退,品质不良。对蔓,以后逐年延长新主蔓,当新主蔓长度超过旧主蔓时,将旧主蔓从基部疏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