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综合试验站
马小河 黄丽萍 王敏 赵旗峰 刘晓婷 闫钊 王志荣
山西省葡萄种植面积近50万亩,中南部地区葡萄面积占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的80%以上,由于该区域葡萄生长季节雨水偏多,特别是成熟前降雨集中,导致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葡萄病害发生严重,引起果实腐烂、品质下降,影响第二年产量,造成10%~30%的经济损失,个别果园损失超过60%。
山西南部永济、临猗、稷山、曲沃等县市葡萄种植户自2014年起,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指导下开始葡萄避雨栽培,截至2020年,全省葡萄避雨栽培面积7万余亩,葡萄品种永济、临猗以克瑞森无核、阳光玫瑰为主,曲沃、稷山等以红地球、阳光玫瑰为主,避雨栽培葡萄园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是在避雨栽培推广过程中,也有部分农户的葡萄园由于避雨棚偏窄、偏低,或采用的棚膜过厚、偏薄,或材料不坚固,搭建不规范、不牢固,出现避雨效果不佳,影响树体光合作用或避雨棚易损坏等问题,影响葡萄质量提升。
为了规范山西省葡萄避雨栽培中避雨棚搭建技术,确保避雨棚避雨效果与牢固程度,保障多雨地区葡萄产量与品质,提高葡萄栽种效益,太谷综合试验站团队在葡萄避雨栽培生产试验与应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南方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的调研,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葡萄避雨棚搭建技术规程,形成山西省地方标准,并在山西葡萄主产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标准中规定了葡萄避雨棚搭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架构、搭建,适用于葡萄避雨棚的搭建。
1 术语与定义
葡萄避雨棚
设置于葡萄植株上方,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葡萄新梢、叶片、花序、果实等树体器官,且对植株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的伞状简易防雨设施。
2 架构
2.1 结构
避雨棚骨架结构包括棚柱、横梁、拱杆、拱丝、钢丝等,示意图见附录A。
2.2 材料与规格
葡萄避雨棚搭建材料及规格尺寸见表1。
3 搭建
3.1 棚柱
棚柱长2.8m~3.0m,保障地上部高度在2.4 m,间隔6.0m~10.0m。边柱设顶柱和外挂牵引锚石。
3.2 横梁
垂直于行向,固定在棚柱上部,距棚柱顶部0.3 m~0.6 m,固定避雨棚两侧的钢丝及拱杆,连接同排不同行的棚柱,确保避雨棚整体牢固性。
3.3 钢丝
平行于行向,将行内拱杆两端和拱杆中心各自衔接。
3.4 拱杆、拱丝
3.4.1 拱杆
将细钢管用弯管机加工成直径2m~3.6m的弧形,最高点固定于棚柱顶端,两侧按棚宽固定于横梁上。
3.4.2 拱丝
拱丝形状与拱杆相同,中部横跨于顶部钢丝,两端固定于两侧钢丝上,间距0.8 m~1.0 m。拱丝长度较拱杆长0.3 m,加工形状参见附录B,固定方法参见附录C。
3.5 覆膜
棚膜宽度较拱杆长20cm,两端固定于边柱横梁或拉线上,膜上用压膜绳“之”字形捆压并固定于拱丝两端。
3.6 覆膜、去膜时间
晚霜危害极少的地区在葡萄开花前或雨季来临之前覆膜,采收且雨季过后去膜;晚霜危害较频繁地区在葡萄萌芽前覆膜,采收且雨季过后去膜,或不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