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试验站周军永
陆丽娟 朱淑芳 刘茂 孙其宝
我国消费者喜爱玫瑰香味葡萄,并且具有典型玫瑰香味的葡萄多以黄绿色为主,红色并具有较浓郁玫瑰香味的葡萄新品种较少,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有限。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多样,近几年葡萄栽培面积发展迅速,随着避雨设施栽培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目前我省香味葡萄品种以“巨玫瑰”、“醉金香”、“阳光玫瑰”等为主,长期以来葡萄结构相对单一,阻碍了当地葡萄产业发展。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引进了1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通过对其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香味物质含量等进行了引种观察评价,旨在为安徽省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特点
试验地设在的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试验站试验园。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配合较为协调。气候温暖湿润,有明显的过渡性;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梅雨季节明显;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在南方葡萄栽培区划上属北亚热带梅雨区。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40kw·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35h,日照百分率平均48.1%;年平均气温14.8~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7~28.7℃,极端最高温达41.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7~2.7℃,极端最低温达-23.8℃。全年≥10℃的积温在4700~5100℃之间,全年≥0℃的积温在5400~5800℃之间。无霜期227d以上。年均降水982.6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2%,其中,7月降水最多,平均为173.9mm.。
1.2 试验材料
自2010年,先后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地引进玫瑰香味型品种14个(见表1),巨玫瑰、醉金香、玫瑰香为当地主栽品种。试验地栽培模式为避雨,“T”字型棚架或改良“H”字架;株行距为2m×4m。
1.3 试验方法
每年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果实的品质、裂果性、抗白粉病及抗高温能力,连续观察3年以上。
(1)果实发育期计算推断参照刘崇怀等的方法。
(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取10穗果实,从每个果穗不同部位随机取10粒,共计100粒,挤压破碎后取其汁液,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取10穗果实,从每个果穗不同部位随机取10粒,共计100粒,压汁后测定,参照陈毓荃的酸碱滴定法[3]。
(3)取保存于低温(-40 ℃)冰箱的葡萄果实50 g,去除果柄和种子,依次加入抑制内源糖苷酶活性的0.5 g D-葡萄糖酸内酯和1g防止氧化的PVPP,并且破碎至粉末状;在4 ℃条件下静置浸渍4 h;在4 ℃,12000 r/min条件下迅速离心10 min,收集上层澄清葡萄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 S-SPMI)条件萃取游离态香气物质。释放的结合态香气物质经HS-SPMI萃取后进样至GC-MS检测,每个样品重复进样2次。香味物质的含量表示为(μg/kg)果实鲜重(FW)。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从表2可以看出,引进的14个品种基本上在3月中下旬萌芽,5月初进入初花期,果实发育期从58天到110天不等。“圣诞玫瑰”为晚熟品种,其他新品种为早中熟品种,除“圣诞玫瑰”外,其他品种在7月底至8月初全部进入成熟期,且所有新品种在引入后都表现提早成熟,与当地主栽品种“巨玫瑰”、“玫瑰香”等玫瑰香味品种相比,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丰富了葡萄市场的品种。
2.2 结果性及适应性观察
在避雨栽培下,各品种生长势均为中等及强,其中“圣诞玫瑰”、“特早玫瑰”生长势最强;与主栽品种相比,“宝光”、“蜜光”、“特早玫瑰”、“无核脆宝”座果率为中等,其他品种座果率都高,据观察其中瑞都系列新品种易成花、座果率高,“爱神玫瑰”极易成花,多次结果能力强。“宝光”和“蜜光”果实抗白粉病能力强,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抗或易感。在抗高温能力方面,瑞都系列品种和“无核脆宝”表现为弱,其他品种为中等或强,主要表现为叶片和果实易发生气灼及高温造成的早期叶片黄化和落叶。同时,在安徽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对香味影响也较大,除“瑞都香玉”、“瑞都红玉”和“瑞都科美”外,其他新品种的香味均表现出淡化或消失。
2.3 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2.3.1 果实品质
引进品种早实性好,连续观察大部分品种结果较稳定,果实颜色鲜艳,从绿黄色到黑色,品种结果性状和色泽见图1和表3所示。各品种穗形多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穗形紧密度适中,穗形较好。单穗重为286g~562 g,单粒重为2.44 g~9.36g,在引进的无核品种中,不经过膨大处理,“碧香无核”、“爱神玫瑰”和“无核脆宝”果粒及穗重较小。“宝光”、“蜜光”和“圣诞玫瑰”表现为大穗和大粒。其他品种果粒大小中等。
“瑞都香玉”、“瑞都科美”、“无核脆宝”、“沈农金皇后”、“早生内玛斯”和“碧香无核”为黄绿色品种,其他为红色品种。红色品种在安徽地区表现为颜色加深,“瑞都早红”和“瑞都红玫”在通风透光差时极易出现着色不均匀。
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44%~20.86%之间,能达到该品种固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早熟品种 “瑞都香玉”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86,为最高。
2.3.2 果皮厚度和裂果
各品种果皮厚度为0.07~0.16mm之间,瑞都系列和“特早玫瑰”果皮较薄,在0.07~0.10mm之间,多数表现为易裂,“特早玫瑰”和“爱神玫瑰”在栽培中极易裂果。果皮厚度〉0.10mm时,大多数品种表现为不裂或中等开裂,但是“爱神玫瑰”和“无核脆宝”果皮分别为0.12mm和0.14mm,表现为极易裂和易裂。
3 小结与讨论
引进的14个品种除“圣诞玫瑰”为晚熟品种,其他新品种为早中熟品种,在安徽地区所有品种在引入后都表现成熟期提前,比主栽品种“巨玫瑰”、“玫瑰香”等品种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连续观察,穗形紧密度适中,便于整花整穗等工作的开展,同时各品种早实性、稳产性好。
不同品种在引种栽培中表现各异,与主栽品种相比,瑞都系列新品种极易成花,其中“爱神玫瑰”多次结果能力强。瑞都系列新品种中除“爱神玫瑰”穗重和果粒较小,其他品种,并且“爱神玫瑰”对赤霉素处理不敏感,只能通过适当疏果增加单果重。瑞都系列品种抗高温能力表现为弱,主要表现为叶片和果实易发生气灼及高温造成的早期叶片黄化和落叶。同时,在安徽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对香味和裂果影响也较大,瑞都系列果皮较薄,在0.07~0.10mm之间,多数表现为易裂,栽培时应注意水分管理。除“瑞都香玉”、“瑞都红玉”和“瑞都科美”外,香味会表现出淡化或消失。“瑞都早红”和“瑞都红玫”在通风透光差时极易出现着色不均匀,其他瑞都系列新品种色泽加深。
光系列品种中的“宝光”和“蜜光”表现为早中熟,与主栽品种“巨峰”相比,具有玫瑰香味,与果实色泽可达黑色,着色均匀,品质优于“巨峰”,同时坐果率较好,果实及植株的抗白粉病和抗高温能力强,在高湿环境下裂果较轻,综合表现良好。
“沈农金皇后”表现为早熟,果实晶莹透亮,外观极佳,完全成熟后口感好。“无核脆宝”连续成花能力不强,且枝条熟化较晚,在栽培中应注意及早摘心,同时增加通风透光促进枝条成熟。果实不经赤霉素处理果粒为3.88g,果粒较小,经赤霉素和氯吡脲处理后果梗易增粗硬化,且掉粒现象严重。在高湿环境下,未处理果实和膨大果实均表现为易裂。
“特早玫瑰”果皮较薄极易裂果,综合性状一般。“碧香无核”单穗重和单粒重较小,但坐果率高,香味较浓,可作为制干品种应用。“早生内玛斯”作为早中熟品种,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栽培种不裂果,但与近年发展起来的“阳光玫瑰”相比,果粒较小,同时果实成熟后挂树时间短,市场优势较小。晚熟葡萄品种“圣诞玫瑰”在安徽地区第一茬果和第二茬果均能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77%。该品种具有果穗大、不落粒、耐贮运、颜色鲜红等特点,综合表现优良。
通过连年观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香味物质会减少,为明确不同品种香气物质含量差异及香气物质分布,对不同品种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香气物质总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总含量最低的是阳光玫瑰和圣诞玫瑰,可能与栽培环境有关;醇类单萜是玫瑰香型葡萄区别于非玫瑰香型葡萄的主要物质,而芳樟醇、萜品醇、香叶醇、香茅醇是玫瑰香型特征香味物质。果皮中以芳樟醇含量最高,由于生产中会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氯吡脲对果皮口感影响较大,对香气物质的积累是否存在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玫瑰香型葡萄新品种的引种,丰富了葡萄市场的品种,同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安徽地区的引种观察表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光系列品种中的“宝光”和“蜜光”、“沈农金皇后”表现良好。瑞都系列新品种因其成熟早、稳产性好、色泽鲜亮等特点,可作为观光品种发展,但栽培时应注意裂果和着色不均匀等现象。“无核脆宝”、“早生内玛斯”和“特早玫瑰”综合表现一般,“无核脆宝”在栽培技术完善条件下可适度发展。晚熟葡萄品种“圣诞玫瑰”综合表现优良,但因其为欧亚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多,修剪采用长梢修剪,受“阳光玫瑰”等影响,推广难度较大,但作为红色晚熟品种可适度发展。